《日經新聞亞洲評論》2019 年 6 月 19 日報導了蘋果(Apple)要求供應商評估「將 15%-30% 的產能從中國轉移到東南亞的成本影響」,也就是說蘋果準備重組自己的供應鏈。而《華爾街日報》也在 6 月 23 日報導,美國正在考慮要求美國的 5G 設備必須在中國以外的地方設計與製造。這項舉動可能會讓芬蘭的諾基亞公司(Nokia)和瑞典愛立信公司(Ericsson AB)將產線移出中國。這些動作都會讓全球通訊產業等電子產業生態產生重塑,尤其是中國的電子業。雖說,G20 期間川普談及放寬華為禁令,但在美國商務部有正式動作之前,這個「談及」可能不會影響重整的趨勢。
因此本篇文章要和大家分享相關消息的整理與分析:
中國在 2009 年投入 450 億元人民幣在全球推廣「大外宣計畫」,藉此與西方媒體「爭奪話語權」,說好中國故事。以及其後以銳實力操縱他國、千人計劃的技術間諜、中國製造 2025、一帶一路等等戰略計劃都顯示出其企圖輸出秩序與美爭霸。再則,中國富有後卻不如西方預期的在政治體制上逐漸開放,反而是利用其國家財富加強控制人民。因此歐美各國逐漸從他們的中國夢中醒來,美國總統川普即自 2018 年上半年開始在貿易與科技產業上對中國施加壓力。其中,這股壓力讓產線在中國的外資科技公司逐漸出走,而各供應商出走的消息也在 2019 年年中開始在新聞上較大量的出現。對高度全球化的科技產業而言,這意味著產業結構即將重新調整,尤其是科技產品的下游組裝與週邊設備生產的重心將逐漸轉往東南亞越南、印尼等國。
在蘋果評估要求供應商評估將產能從中國轉移的成本影響新聞中,蘋果 iPhone 組裝商富士康、和碩(Pegatron)、緯創(Wistron);MacBook 主要製造商廣達(Quanta);iPad 製造商仁寶(Compal);AirPods 製造商英業達(Inventec)、立訊(Luxshare-ICT)和歌爾(Goertek)都有被要求評估中國產線以外的選擇。而上述這些製造商又有自己的供應商,因此只要蘋果一動作就會像肉粽捾 [bah-tsàng kuānn] 一樣整串被移走。
此外,除了美國的拉力之外,中國也有推力。中國為了展現與美國「實體清單」的對稱性,在 6 月 1 日宣布將調查建立「不可靠實體清單」,而蘋果、戴爾(Dell)、惠普(HP)均是潛在的黑名單候選人。因此,戴爾和惠普若也要求供應商移轉產線的話,那肉粽捾效應將更可觀。但事實上,《工商時報》在 5 月 28 日即報導過,廣達林口新廠獲惠普包產線,而引起業內高度關注。所以各大品牌對美中衝突的避險行為都有在做,只是新聞大不大或是有無上新聞而已。
而在新聞列表中,除了廣達、和碩、仁寶等電子組裝或代工之外,電子零件、網通設備、顯示器組裝等公司也跟著自己的大客戶前往東南亞設廠。這就是整串被帶走所造成的。除了技術門檻很高的產業之外(例如晶片商),多數的 B2B 公司是跟著大客戶走的,若提供的是客製化產品,那客戶與供應商之間的黏著度更高。有點像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另外,從下方列表中也可以看到,2018 年中開始就斷斷續續有廠商到東南亞設新廠的消息,一直到 2019 年年中開始在新聞上較大量的出現。過了一年的準備代表產線的移轉已經有某種程度的就緒了,並非蘋果要求供應商的新聞出現後才開始的。
此外,有不少公司是前往越南北部海防市的 VSIP 工業園區加碼投資。除了 VSIP 工業園區原本就有的廠商之外,加碼投資或產線移轉投資都會讓越南北部的電子產業生態逐漸壯大且完整。在印尼,和碩在廖內群島省巴淡島 Batamindo 工業園區裡的新廠,與印尼的電子零件供應商 PT Sat Nusapersada 合作,投資 3 億美元生產家用智慧電器。和碩與印尼在地電子商的合作也會讓印尼的電子產業逐漸壯大。產線的移轉與目的地國家的合作都是產業結構轉變的開始,而對於東南亞的政治經濟與社會在未來幾年都可能會有爆炸性的改變。
目前有出現在新聞上的科技業大廠產線移轉均是組裝、周邊電子零件居多,高科技產業的另一核心晶片設計與製造產線移轉的新聞相對少很多。這是因為晶圓代工目前在晶片產業是主流,台積電就吃了全世界超過一半的單,因此許多晶片設計公司是無廠公司,所以沒有產線移轉的問題。而晶圓代工廠產線移轉則相對困難很多,一座晶圓廠價值數億美元,再則產線移轉後尚有技術與良率提升需要克服。但是更重要的是,目前全世界晶圓代工的生態系不在中國,而是在台灣,台積電、聯電、世界先進、力晶市佔率總和約是七成,他們的總部是在台灣,高階產品的生產也在台灣居多。因此高科技產業中的晶片在美中衝突下比較不會以「產線移轉」的面貌出現,而是以「實體清單」的樣貌出現。
在美中衝突下,科技產業的外資大外逃、產線移轉對中國的影響比較是就業率層面的,而外資和產線移轉到東南亞,在未來幾年也將對東南亞國家產生很大的影響。這波大外逃有不少產線與資金流回台灣,經濟部在 6 月初公布台商回流已達近 3700 億台幣。但對台灣來說,不該滿足於數字上的回流,應該關注回流的產業類型,以及如何運用這波回流能量加快台灣的產業轉型。不過這有個前提是,我們要對產業型態與前景有足夠深入的了解與洞見,例如勞力型與腦力型產業的分類,並考慮台灣的人力資源型態,才能將有限的國家資源投在前景的產業上。
新聞日期 | 公司 | Company | 總部 | 移轉 目的地 | 摘要 | 新聞來源 | |
2019-06-23 | 愛立信 | Ericsson | 5G通訊 | 瑞典 | 美國考慮要求美國的5G設備得在中國以外的地方設計與製造。可能會讓愛立信將產線移出中國 |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 |
2019-06-23 | 諾基亞 | Nokia | 5G通訊 | 芬蘭 | 美國考慮要求美國的5G設備得在中國以外的地方設計與製造。可能會讓諾基亞將產線移出中國 |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 |
2019-06-21 | 仁寶 | Compal | 電腦代工 | 台灣 | 台灣 越南永福 | 預計在台灣、越南兩地各投入5000萬至6000萬美元擴充生產設備。 | 中央社 |
2019-06-21 | 廣達 | Quanta | 電腦代工 | 台灣 | 東南亞 台灣 | 有計劃至東南亞設廠,但因為當地供應鏈尚未建立,很難消化量大的消費產品,先以台灣為生產主力。 | 經濟日報 |
2019-06-19 | 蘋果 | Apple | 手機、平板、筆電 | 美國 | 要求其主要供應商評估將15%-30%的產能從中國轉移到東南亞的成本影響 | Nikkei Asian Review | |
2019-06-14 | 英業達 | Inventec | 電腦代工 | 台灣 | 台灣 | 銷美筆電占3成以上,必要時將返台生產,但目前時機未到,只有小量銷美筆電返台生產 | 中央社 |
2019-06-12 | 緯創 | Wistron | 電子組裝 | 台灣 | 美國 菲律賓 東南亞 | 規畫在美國設廠,目前考慮三個地方,即美國東南岸、西岸及美國南部,同時,菲律賓廠也將啟動,同步布局東南亞 | 經濟日報 |
2019-06-12 | 任天堂 | Nintendo | 遊戲機 | 日本 | 東南亞 | 將遊戲機 Switch 部分產線從中國移往東南亞 | Wall Street Journal |
2019-06-12 | 仲琦 | Hitron | 網通設備 | 台灣 | 越南海防 | 在越南已經整地完成、隨時可以動工建廠 | 今周刊 |
2019-06-11 | 富士康 | Foxconn | 電子組裝 | 台灣 | 如果有必要的話,他們已經做好將蘋果手機組裝產業移出中國的準備了 | Wall Street Journal | |
2019-05-28 | 和碩 | Pegatron | 電腦代工 組件開發 | 台灣 | 印尼 | 與印尼簽合作意向書,打算投資 6.95~10 億美元在印尼設廠組裝蘋果手機晶片 | Reuters |
2019-05-14 | 和碩 | Pegatron | 電腦代工 組件開發 | 台灣 | 印尼巴淡島 | 在廖內群島省巴淡島Batamindo 工業園區裡的新廠與印尼的電子零件供應商 PT Sat Nusapersada 合作,投資投資3億美元,生產家用智慧電器,預計6月開始生產 | Reuters |
2019-05-11 | 台達電 | Delta | 電源供應器 | 台灣 | 台灣 泰國 印度 | 在台灣中壢、中科、南科擴建新廠房,並透過公開收購方式買下泰達電,同時擁有泰國及印度生產基地 | 中央社 |
2019-05-11 | 光寶 | Liteon | 電子零組件 | 台灣 | 越南海防 | 在高雄及越南、墨西哥、約旦等地布局 | 中央社 |
2019-05-11 | 正文 | Gemtek | 無線網通 | 台灣 | 越南海防 | 已將生產線分散至越南 | 中央社 |
2018-11-22 | 奇力新 | Chilisin | 電感元件 | 台灣 | 越南海防 馬來西亞 波蘭 | 強化營收及降低成本策略逐步發酵;先前生產基地包括越南海防廠及馬來西亞廠、歐洲波蘭廠,可減低貿易壁壘風險 | 中央社 |
2018-11-13 | 廣達 | Quanta | 電腦代工 | 台灣 | 台灣桃園 | 董事會通過將斥資42.8億元,買下位於總部旁的中環林口二、三廠,將做為高階、高單價、生產自動化程度高產品的生產基地,以及新近成立的AI實驗室據點 | 工商時報 |
2018-11-08 | 啟碁 | Wistron NeWeb | 資通訊設備 | 台灣 | 越南海防 台灣台南 | 啟碁投入20億元資本支出,增加台灣南科及越南廠產能,2019年第2季起中國、台灣、越南產能比例為5:4:1 | 經濟日報 |
2018-10-17 | 正崴 | CHENG UEI | 蘋果連接器零件 | 台灣 | 緬甸仰光 台灣新北 | 已選定緬甸仰光增設工廠,另外也會有部分產線移回台灣 | 中央社 |
2018-10-12 | 歌爾 | GoerTek | 聲音元件 | 中國 | 越南 | 打算把蘋果無線耳機AirPods的生產轉移到越南,已經通知參與AirPods生產的所有供應商,要確認是否可以直接向越南運送生產所需要的材料和零件 | Nikkei Asian Review |
2018-08-13 | 瑞軒 | AmTRAN | 顯示器 | 台灣 | 越南海防 | 宣布投資1,600萬美元,將赴越南投資設廠 | 工商時報 |
2018-08-09 | 仁寶 | Compal | 電腦代工 | 台灣 | 台灣桃園 | 已啟動台灣平鎮廠因應,目前平鎮廠生產物聯網產品,該廠筆電產能規模一年僅300萬至500萬台,一旦課徵25%關稅,仁寶就啟動越南廠因應。另外還有墨西哥與波蘭廠的備案。 | 經濟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