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撰寫此文的當下,台灣累計本土與境外移入共 12,222 例,並不幸已有 361 例確診者死亡。361 名死者年齡分布多為 60 歲以上長者,不少同時兼具癌症、糖尿病或心血管疾病。
任何人命的損失都是悲劇,生活在奪命疫情蔓延的世界,就宛如處身於整排起火的房子裡,火焰會從四面八方湧進,我們當然能夠不斷撲滅,但只要鄰居還在著火,我們就不可能安全。這是我們必須面對的事實。
每天緩步增加的確診死亡案例令許多民眾憂心忡忡,他們問著是否還有人沒登記上去?為什麼每天發佈的不是當天死亡而是往前回溯的死亡者?(主要是因為若要科學地精確認定死者是死於武漢肺炎確實需要時間檢測)一旦有較年輕的死亡案例民眾就會想知道,那是為什麼?死者做了什麼、或者沒做什麼導致如此?
事實上,不管是基於什麼原因而死,當「死亡」被媒體反覆放送時,恐怖的感覺一定會加深。因為感覺到恐怖,人們忘了應該先去冷靜且正確的計算,這種疾病的死亡率正常來說究竟應該是多少?以現在案例總數與染病者年齡數值來說,出現這樣數字的死亡是否是邏輯上預期會發生的?
跨國的特定傳染病死亡率研究具有相當程度的困難性,首先是這涉及到該國是否是具有公民監督機制的民主國家(是否會真實登記疫病死亡人數),其次涉及到該國的經濟發展程度與社會福利制度(是否有能力將所有染病者死亡者一一相驗),再者也涉及該國的戶政制度與公務員行政效率(是否有精確的人口登記制度,以及真的會登錄疫病死者)。在這些面向上,台灣都是相對做得很好的國家,因此我對於我們國家數字的真實性並無疑問。
參照美國約翰霍普金斯醫學大學每日更新的全球武漢肺炎致死率統計資料,儘管因為疫情還在初次大規模本土爆發階段,因此染病者結構性來說長者較多而提昇了死亡率,且我國政府認定染病死亡的範圍較廣(有不少國家並不會把染疫癌症病人的死亡也算成因為疫情所致),台灣的病患死亡率(表格內寫為 CASE-FATALITY)仍並未有特別不正常之處,目前為 2.6%,參考同一天的資料內英國為 2.8%、德國為 2.4%。
另外,病患死亡率也並不是判斷一個國家疫情嚴重程度唯一且絕對客觀的指標,印度的病患死亡率帳面上看起來很低,只有 1.2%,但事實上他們患病者高達 29,089,069,比整個台灣人口還多五百萬,死者高達 353,528 人。因此無法從僅 1.2% 這個數字去體會該國人民遭受的心理折磨。
因此,約翰霍普金斯醫學大學也提供了「每十萬人死於武漢肺炎比例」(DEATHS/100K POP.),作為補充指標。這個數值可以降低國土大小、人口多寡帶來的不客觀性,而稍稍讓人理解該國的狀況。若切換成這個指標,一些我們很少注意到有嚴重疫情國家就浮上檯面:祕魯竟是世界上疫情最慘重的國家,每十萬人有 574.45 人死於武漢肺炎。接著是匈牙利,每十萬人有 305.87 人死於武漢肺炎,再其次竟是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286.58 人/十萬人),緊接著是捷克(282.98 人/十萬人),再其次是包圍在義大利裡的聖馬利諾(265.80 人/十萬人)。
至於台灣呢?切換到每十萬人死於武漢肺炎由高到低排列時,在你得拉到表格非常後面才找得到:1.3/十萬人。那麼之前提到跟我們病患死亡率不相上下的國家,諸如德國也高達 107.66/十萬人,英國則是 191.69/十萬人。雖然這個數值很不幸的只會增加不會下降,不像病患死亡率只要到了感染爆發後期就會被總數稀釋而降低(像是印度那樣),但確實提供了民眾一個了解自己所處的社會安全程度的指引。
寫這篇文章,主要是要回應新加坡醫生,具有「中華民國僑民」身分的林韋地先生,他近日來發表的眾多言論,許多並非基於客觀事實,也經常欠缺正確的計算方式,至於他持續發表加深民眾恐慌的言論,目的究竟是如他自己說的為了台灣好,還是別有所圖,就暫且不論。從科學上,他的意見相當沒有意義,從社會層面來說,他的看法也對民眾有害而無益。我建議他可以多想兩分鐘再發文,並不是抱著好心就一定能做好事,更遑論連好心都不知道有沒有的時候呢?
參考網站:
約翰霍普金斯醫學大學確診死亡分析
註:約翰霍普金斯醫學大學資料一般來說比台灣政府公布資料晚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