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報呱文化

【邱國禎】二戰後,海外台灣兵(人)險遭遺棄(四)

二戰甫結束局勢仍處於紛亂的狀況,滯外(除了中國)台僑多數是採自行設法的方式返台,原台籍日本兵則與日本兵一齊被集中或分開居留,至於未涉及戰爭罪行的原台籍日本兵,是由盟軍總部、當事國及日本政府分批遣返原居地再輾轉返台之後,被拘禁在南洋及東南亞的「台籍戰犯」便成了台灣社會的關注話題。

從一九四六年五月開始,被判為「戰犯」的家屬透過通信獲得部分被拘名單,惟統整這些資訊並不容易,「台灣青年文化協會」(以下簡稱「青文會」)經過三、四年的蒐集比對,直到一九五○年四月才完成統整名單,不僅有人名、在台家屬、地址與刑期,甚至該協會最後一次整理的名單,還細分出是由哪個國家判決的;這些名單曾數度先後呈給中國國民黨政權與台灣省政府,卻遭到人數不符、被拘地點有疑義等等之類的理由予以漠視。

最早透過通信取得被拘名單的,是居住高雄旗山的「旅外台胞父兄會」代表張老(張安靜),他在一九四六年十月十四日向有關機關陳情中附呈的名單,詳載被關在婆羅洲戰俘收容所的葉永生等 91 名,消息同時在《中華日報》被披露。接著,隔天又有台北彭慶鴻陳情及提供另一份被拘於曼南島的 89 人名單,他的兒子彭錦良(日名吉川慶宏)被判刑三十五年。到了一九五一年五月,張老再度陳情所提供的名單,就確定地點是曼南島,「台籍戰犯」總數遞增為 121 名,除滿刑釋放者 17 名外,被判處死刑經執刑身死者 14 名,又服役中病死及事故死亡者 4 名外,尚有 86 名在曼南島等服役。這些名單對於「青文會」的統整作業助益甚大。44

高雄旗山的「旅外台胞父兄會」代表張安靜呈遞的名單。檔案管理局,檔號:A303000000B=0040=75.32=6=0001=virtual001=0155。/圖:邱國禎提供

▌台灣民間比國民黨官僚系統努力又迅速有效

期間雖然歷經二二八事變,及至國、共內戰與國民黨敗退台灣等動亂,部分早期返台的台籍日本兵被國府七十軍、六十二軍徵為「國府軍」,投入國、共內戰,另有一些人卻涉入二二八事變;但是,台灣社會並沒有鬆懈援救自己同胞的工作,其中尤以「青文會」最為積極賣力;對於「台籍戰犯」的人數及被拘於何處,該協會所掌握的比國民黨政權更為精確。

該協會曾向日本日本引揚援護廳復員局法務調查部(以下簡稱日本調查部)要求寄送詳細名單給國民黨政權,該調查部於昭和二十五年(一九五○年)六月,終於寄發一份「法務關係者名簿」給駐日代表團轉外交部45,承辦官僚經過核對後,才在名簿上簽注:「內尚被囚於曼南島者共計七十七人,與林衡道呈內政部所稱數目相符」。顯示台灣民間比國民黨官僚系統努力又迅速有效。

外交部承辦官僚承認台灣青年文化協會呈給內政部的數目相符。檔案管理局,檔號:A303000000B=0040=75.32=6=0001=virtual001=0029。/圖:邱國禎提供

▌把無心救援諉過於台灣人的錯 政權充滿漠視及打混心態

根據日本調查部的名簿所載,「台籍戰犯」人數比張、彭所蒐集的再增為 125 名(美國判決者 3 名,英國判決者21名,荷蘭判決者 5 名、澳洲判決者96名),其中,刑滿釋放者 24 名,自殺、病故或因故死亡者 5 名,死刑執行者 16 名,行蹤不明者 1 名,被拘禁及推定其被拘禁者 79 名(其中 67 名確知被拘禁於澳屬曼南島,其餘 12 名皆屬英荷判決,但在名簿上並未載明狀況)。

儘管「台籍戰犯」名單已大致確認,仍然由於國籍問題無解,國民黨外交部只能反覆致電相關外館設法救援,連國民黨中央改造委員會也虛應故事地要求時任台灣省主席吳國楨核辦,卻進而把無心救援諉過於台灣人的錯:「台胞戰犯家屬過去懾於日據淫威習慣,經光復仍不知如何申訴,以致懸延至今」。46

比較離譜的,國民黨外交部手上已經有了「法務關係者名簿」,相隔一年多後,竟然還要求台灣省政府調查究竟有多少台灣人被拘禁於南洋一帶,省政府也依令下達各縣市開放民眾辦理登記,省政府經過整理加總後,向外交部遞送了共計多達二十二冊 6,581 人的名單47,外交部除了官式文章地對該項名單表示質疑之外,卻也照單全收,並將之糊里糊塗地分送駐澳洲及菲律賓的大使館作為查核參考,官僚系統似乎對這種周而復始的公文作業樂此不疲,整個政權漠視及打混的心態昭然若揭。

國民黨中央改造委員會將無心救援諉過於台灣人。檔案管理局,檔號:A303000000B=0040=75.32=6=0001=virtual001=0006。/圖:邱國禎提供

▌佔領者的私心竊據接收利益與被佔領者的認同混亂

盟軍的軍事審判是將戰犯分成 A、B、C 三個等級,A 級是以違反和平、違反人道及發動戰爭的罪名,由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審判,BC 級則依個人罪行由被害國的軍事法庭審判定罪,「台籍戰犯」都屬 BC 級,以擔任戰俘監視員涉及虐待盟軍戰俘的罪名居多,另有少數幾位監視員隸屬的部隊押送戰俘轉移營所,那次被稱為「死亡行軍」途中戰俘死亡無數,台籍監視員罪責較重。

因「台籍戰犯」戰時是日本籍身分,犯的罪行也是發生在戰時,這是讓國民黨政權處理遣返問題時,除了國籍不確定之外,找不到著力點或只好裝腔作勢的另一個重要原因。那是一個混亂的時代——佔領者只顧私心竊據接收利益的混亂、被佔領者的認同混亂。

「台籍戰犯」刑期長短不一,終戰後的六、七年間陸續有人刑滿或獲減刑而釋放,從一九五○年已經零星有幾批被遣返他們的原籍國日本,日本復員局的照顧很周到,會發給以下物品:暑寒衣服各一套、寒暑內衣各兩件、內褲四條、毛毯與棉被各一,以及帽、鞋、襪等日用品,另給日幣三千元作為零用,如係原在軍中任職者則支給被俘期間所積薪金。辦完復員程序後,依其意願決定是否返回台灣,如欲返台,辦理返台手續及候船期間的生活費都由復員局負擔,疾病可享受免費治療;連返台費用也由該局負擔。對於援救「台籍戰犯」,因為涉及的困難癥結很清楚,所以,「青文會」於一九五一年十一月曾向聯合國訴願,可惜沒有下文。48

「台籍戰犯」被英、美軍事法庭判決情形及監禁地點。檔案管理局,檔號:A303000000B=0040=75.32=6=0001=virtual001=0105。/圖:邱國禎提供

▌令人不解的駐澳大使館 對於變動後的名單及地點皆在狀況外

再舉一例說明國民黨政權官僚系統的心態令人不解。駐澳大使館一九四七年曾取得一份拉包爾戰俘營的台灣人名單,但戰犯數度轉送到其他戰俘營,對於變動後的名單及地點,該大使館都在狀況外,接獲外交部轉發「青文會」的名單時,只能向當地華僑聯合會求援,請該會查詢名單「是否確實,擬請貴會設法向曼南島僑胞探明台胞在該島真相。」49然後,連續幾個月都跟外交部公文往返說明毫無進展的交涉經過,一九五一年九月十日的報告顯示該館接觸的都是澳國低層官員。

外交部主辦官員是這樣簽註意見的:「本案牽涉甚廣,台省人民之我國國籍尚待我與日正式簽訂和約後始可正式確定,訂定和約之期距今已不遠,本件擬暫存,候駐澳大使館呈報接收澳方答覆再辦。」該館似乎發現外交部對該館處理的情形不滿意,立刻將與澳外交部來往的文件傳回外交部證明他們沒有怠惰。

隔了兩個月,該館才意興闌珊的報告:「綜合本館前後各次與澳有關各部門接洽所得印象,澳方意在堅持依照戰犯法規減刑辦法處理本案,我方要求澳方對刑期未滿屆減刑期限之戰犯一律予以釋放,似甚困難,應如何辦理之處敬祈核示。」50

▌「台籍戰犯」消息全是由「青文會」所提供

駐澳大使館表現的無力感很快就被戳穿了。一九五二年一月下旬,一艘招商局貨輪「萬有號」駛往曼南島,在該島 Lombrun 港卸載水泥,被「台籍戰犯」知道後,委請負責監管的澳洲海軍主管通知該貨輪船長,海軍司令部核准約請船長黃鶴臬談話,並讓他與「台籍戰犯」代表陳清川(一九四六年一月三十一日判刑十年)會面。

黃船長獲知在該島還有「台籍戰犯」六十八名,當時有刑期已滿五人及重病者一人,希望該貨輪能載運他們返台,同為「戰犯」被關的日本軍官也提供了一份這六人的名單(使用日本姓氏),陳清川補充告訴黃船長那六人的中文姓名、住址及家屬姓名,並強調在「青文會」已有登記。但黃鶴臬以未得政府許可及他們沒有入台簽證,予以拒絕載運,不過,他在返程時拍電報給交通部轉知外交部。51

陳清川所謂那六人的中文姓名、住址及家屬在「青文會」已有登記,指的是「青文會」遞呈給國民黨政權的多份名單中,有一份一九五一年十月的名單是中、英、日姓名對照的52。結果,那六人在「萬有號」離港不久的一九五二年二月一日,已經搭乘英輪 Heyon 號抵達日本,在舞鶴日本復員局等待辦理歸國手續。但是,到了三月,台灣省政府和外交部還在為了人數是否相符及應否准予入境,進行公文官司;台灣省警務處更跟「青文會」盧個不停,向該協會索討那六人的原姓名、年齡、家屬姓名、住址,並要求該協會必須說明他們被徵召的經過。

那六人中有兩人因病由日本政府送醫院治療,另外四人在日本等候辦理返台手續,由於國民黨相關官僚的顢頇,讓他們整整逗留了三個多月,於同年五月十五日才回到台灣,但是,駐日代表團竟依據報導抄錄返台名單致電外交部,企圖掩飾消息不靈之過兼且有攬功之嫌,沒想到外交部官僚經過查證消息屬實,並向中央社查詢而確認消息全是由「青文會」所提供的。

當他們抵台時,也是由「青文會」陪同他們的家屬在基隆港迎接,基隆市議會與國民黨市黨部聯合招待午餐後,基隆市政府發給每人一百元救濟金,官方認為這樣就算了事啦。不過,「青文會」在六月八日就為他們舉辦了一場「曼南島歸還者現地報告座談會」,外交部、國民黨省黨部及保安司令部、省議會等都有派代表與會,前兩者的代表均一如以往官腔官調強調「政府當局非常關心,並致力設法營救」;座談會按照原本的計畫通過決議成立「台灣青年文化協會營救二次大戰台籍戰俘委員會」,繼續進行後續的營救行動。53

「青文會」1951年10月遞呈給國民黨政權的名單是中英日姓名對照的。檔案管理局,檔號:A303000000B=0040=75.32=7=0001=virtual001=0044。/圖:邱國禎提供

▌日本拒絕非日籍戰犯立即釋放的要求

在這段期間,有關釋放戰犯問題,日本參議院外務委員會有一場辯論(一九五二年五月二十日),根據日本《每日新聞》晚刊報導,平林太一參議員質詢,「關於釋放戰犯,政府採取如何措施?」岡崎外相答覆,「根據舊金山和約第十一條,政府正以法務府為中心,蒐集資料並進行調查,以便儘速向有關國家勸告減刑及釋放。….關於遣返被拘於菲律賓及曼南島的戰犯,正非正式與有關國家交涉中。」證明日本同樣面臨戰犯處理問題,而且跟台灣的態度完全不一樣,是由外相站上國會殿堂與議員對話。54

日本除了《每日新聞》晚刊之外,一個半月後,《讀賣新聞》晚刊也報導(一九五二年六月五日),石原次外相在眾議院解還特別委員會宣稱:「向澳、菲要求將被俘戰犯遣返到日本服役,現被拘於東京巢鴨監獄的中國戰犯,因中日和約已將處理權交予日本,和約生效後即可全部釋放。」55又隔一個月,《朝日新聞》晚刊在一九五二年七月九日突然報導:「現被監禁於日本巢鴨監獄之台灣籍一人及韓籍戰犯二十九人,他們認為舊金山和約一經生效,其日本國籍即行喪失,以其外國國籍為理由,向日本最高法院提訴,要求立即予以釋放。」報導還指出,該項提訴,日本最高法院就在報導當日首次開庭。

外交部從報導獲悉開庭消息,卻在八天後才急急忙忙要求駐日代表處查明;隔了一個禮拜,駐日代表團姍姍回報說日本最高法院已在九日與十四日開過兩次辯論庭了。後來幸經中央社緊盯審判過程,判決日發出的通訊指出:「日本最高法院今日拒絕三十個非日籍戰犯請當局立即釋放的要求。」外交部此時才緊急電請駐日代表團設法檢覓日本最高法院的判決書原文。56

1952.07.31,《新生報》三版,「台韓籍戰犯,日拒絕釋放」。/圖:邱國禎提供

▌外交當局對台籍戰犯未見有何表示 足見歧視台胞

日本岡崎外相與法務相木村原本都曾先後在參眾兩院表示,「非日籍戰犯」將於舊金山和約生效後釋放。但最高法院的判決卻跟政府官僚不同調,主要原因在於盟軍總部法務處及巢鴨監獄負責人在最高法院的證詞,推翻了戰犯訴求重點:「外國國籍」,認定三十位戰犯是以終戰前日本籍身分被判刑的。至於石原次外相所謂「被拘於東京巢鴨監獄的中國戰犯,因中日和約已將處理權交予日本,和約生效後即可全部釋放」,因為中日和約是在八月五日才換文生效,則作另論。

國民黨的外交部早前對於「台籍戰犯」問題的處理,便已認知了這樣的事實或現實,因此,一九五二年六月十九日該部回覆台灣省議會的電文,就坦承採取了變通方式:「對於被監禁於日本國境以外的日籍戰犯,如日本政府擬洽請有關各國予以釋放時,我已洽請日方對台灣省籍之戰犯予以併案辦理。」57前面述及,遭拘禁的「台籍戰犯」刑滿獲釋,均循遣返日本先由日本復員局辦理相關手續後再依各自意願送回台灣,這顯然符合外交部的變通方式。

不過,當一九五三年五月二十七日的消息指出,日本駐澳大使致外務省的函件說,又有一批曼南島的12名「台籍戰犯」將分別於六月八日及十二日刑滿,在七月遣送日本58。報紙刊載這項消息時也引述了社會輿論反應意見表示,他們「雖係以日本戰犯服刑,但刑期已滿即為無罪之自由中國國民,應遣送返台或通知我政府領返以示尊重,而不應遣送日本,我外交當局對此未見有何表示,足見歧視台胞。」用詞之重是此前所未見,可是,反映意見又稱「抗戰勝利後,我國被列為世界四強之一,彼時日本為戰敗國受盟總管制,今我大陸雖然變色,然世界仍公認我為亞洲反共最堅強有力之國家。」卻顯得太畫蛇添足及托大。

惟此事經由輿情系統剪報上呈蔣介石後,不知此事是否讓蔣介石似乎大夢初醒,還是中日和約尚未經雙方政府批准生效之前,蔣介石同意釋放在押的日本戰犯交由日本政府處理,因而感到惱怒?他竟遷怒外交部,在剪報上批示:「此事應詢外交部為何不主動交涉」,59交蔣經國處理,蔣經國以具名私函通知外交部長葉公超之外,另以總統府機要室資料組名義,抄送曼南島返日台籍戰犯名單發函給外交部。

然而,所有遣返程序都沒有變化,畢竟仍被拘禁的「台籍戰犯」經過陸續減刑釋放而所剩不多,蔣介石的批示也就逐漸被淡忘了,但直到一九五六年仍有曼南島「台籍戰犯」刑滿遣往日本後釋回台灣。

蔣介石:「此事應詢外交部為何不主動交涉」。檔案管理局,檔號:A303000000B=0040=75.32=7=0001=virtual001=0208。/圖:邱國禎提供

▌補助設定困難重重的門檻要求 等於吃不到的餅

太平洋戰爭期間,原台籍日本兵在南洋各島嶼戰歿人數甚多,初期日軍會將骨灰送回台灣,發給家屬撫慰金,並由地方舉行慰靈儀式,後來戰事趨緊不利,就不再有慰靈儀式。一九四七年一月,台灣省參議會接受陳情,希望國府對家境困苦的戰歿者家屬給予生活補助,行政長官公署財政處雖然表現得體貼大方,卻設定了困難重重的門檻要求:「應填列被徵年月日、部隊名稱及死亡地點,由鄉鎮長證明,逕寄日本官兵善後聯絡部核對無訛後發給證明」,家屬其實很難查知部隊轉戰頻繁情況下陣亡者的部隊名稱及死亡地點,所謂補助等於吃不到的餅。60

台灣省政府遲至一九五二年十二月曾要外交部協助調查原台籍日本兵戰歿者的名單及地點,隔年一月,外交部的答覆卻是:「查二次大戰結束迄今已近八載,目前日方是否仍能保存日據時期內被遣海外戰死台胞之全部姓名及其死亡地點等資料,似不無疑問。….除由本部電飭駐日大使館洽請日方辦理外,仍請貴府另行通飭各縣市調查彙集。」61,因資訊缺乏,這項調查只彙集到幾百個名單。

結果,日本外務省在半年後就檢送「舊陸海軍在籍出身死歿者名簿」及索引共九冊,交由駐日大使館轉給外交部了。62最早蒐集「台籍戰犯」名單遞送陳情的彭慶鴻,他兒子彭錦良關在曼南島等不到釋放卻不幸死亡,一九五三年九月由從曼南島釋放的劉錫玉輾轉帶回遺骨,日本政府還交給劉錫玉帶回一份「外字第一三六號」信函,詳載日方處理遺骨送還的過程及彭死亡原因等等。63

▌黨國政權抹去台灣人在帝國日本下參戰的記憶

另外,根據苗栗通霄庄地方代表的陳情,該庄被召到海外者多至四百餘人,海軍工員的給料約八萬三千五百圓,於一九四五年九月二十六日已匯到通霄庄,因被當時的前進指揮所凍結,他們要求解凍。64其實,台灣總督府終戰後改組為台灣地區日本官兵善後聯絡部(部長是原總督安藤利吉),在引揚回日本前曾擬從日軍在台灣銀行的預託金撥出支付台籍軍屬、軍伕薪俸,被前進指揮所阻止,通霄庄代表所指稱的應是已經撥出去的部分。65

中日和約換文生效後,日本政府曾三度約請國民黨政權依和約規定解決雙方的債權債務問題(包含原台籍日本兵的軍郵金、欠餉等),都被國民黨拒絕;然而,此是長期被國民黨政權掩蓋,以致造成日本不負責的錯誤印象,真相直到一九九四年五月才被揭曉,時任行政院長連戰答覆立委質詢時坦承:「惟我政府以對日債務多於債權,對日方請求會商處理辦法,均設辭婉拒。」66至於有關旅日的王育德教授從一九七五年所進行冗長的原台籍日本兵補償運動,本文就略而不談。67

原台籍日本兵議題只在戰後那幾年出現於媒體上的討論,不久即歸於沉寂,到了一九七四年十二月,中村輝夫(李光輝)在印尼模羅泰島叢林被發現輾轉回到台灣時,掀起媒體一股「李光輝熱」,然後又遭到國民黨政權壓抑,而幕後採取的手段較諸前述管制曼南島悲慘新聞報導更為粗暴,充分暴露黨國政權不願意讓台灣人在帝國日本下參戰的記憶再度被翻起來,其過程在後文探討原台籍日本兵及台僑流落中國戰區的遭遇時再作補述。

1946.01.07,《民報》二版。/圖:邱國禎提供

441951.05,張安靜再度陳情所提供的名單,就清楚指稱是曼南島,「台籍占犯」總數達 121 名。檔案管理局,檔號:A303000000B=0040=75.32=6=0001=virtual001=0142。

45檔案管理局,檔號:A303000000B=0040=75.32=6=0001=virtual001=0029。

461951.03.24,國民黨改造委員會給台灣省主席吳國楨的代電。檔案管理局,檔號:A303000000B=0040=75.32=6=0001=virtual001=0006。

471951.10.18,台灣省政府呈外交部:電送被拘南洋一帶台胞名冊請核辦。檔案管理局,檔號:A303000000B=0040=75.32=7=0001=virtual001=0037。

481951.11.27,台灣青年文化協會致函聯合國秘書長賴伊。檔案管理局,檔號:A303000000B=0040=75.32=6=0001=virtual001=0211。

491951.05.14,駐澳洲大使館致函馬堅尼華僑聯合會,請求該會設法向曼南島僑胞探明台胞在該島真相。檔案管理局,檔號:A303000000B=0040=75.32=6=0001=virtual001=0204。

501951.11.15,駐澳大使館代電。檔案管理局,檔號:A303000000B=0040=75.32=7=0001=virtual001=0064。

51交通部代電,轉發「萬有號」船長1952年1月25日的報告。檔案管理局,檔號:A303000000B=0040=75.32=7=0001=virtual001=0067。

52「青文會」1951年10月遞呈給國民黨政權的名單是中英日姓名對照的。檔案管理局,檔號:A303000000B=0040=75.32=7=0001=virtual001=0044。

53「青文會」為返台的原台籍日本兵舉辦「曼南島歸還者現地報告座談會」。檔案管理局,檔號:A303000000B=0040=75.32=7=0001=virtual001=0095。

54外交部譯自1952.05.21日本《每日新聞》晚刊報導,「日本勸告有關國家釋放戰犯」,5月20日四本參議院外務委員會辯論。檔案管理局,檔號:A303000000B=0040=75.32=7=0001=virtual001=0091。

55外交部譯自1952.06.05日本《讀賣新聞》晚刊報導,「關於被拘於海外之日本戰犯事」,石原外務次官於五日眾議院歸還特別委員會席上宣稱。檔案管理局,檔號:A303000000B=0040=75.32=7=0001=virtual001=0097。

561952.07.31,《新生報》三版,〈台韓籍戰犯,日拒絕釋放〉。

571952.06.19,外交部給台灣省臨時省議會代電,「為關於設法將被盟軍當局判為戰犯之台灣省籍人民遣返台灣一案」,檔案管理局,檔號:A303000000B=0040=75.32=7=0001=virtual001=0108。

581953.05.27,《自立晚報》一版,「戰時監禁曼紐斯島,十二名台灣人下月遣送日本」。引用中央社通訊稿。

59檔案管理局,檔號:A303000000B=0040=75.32=7=0001=virtual001=0208。

601947.01.27《民報》三版,〈被日軍強調服役,陣亡者有補助〉。

611953.01.08,外交部給台灣省政府函,「關於調查日據時代被遣海外作戰死亡台胞之姓名及地點一案」。檔案管理局,檔號:A303000000B=0040=75.32=7=0001=virtual001=0199。

62檔案管理局,檔號:A303000000B=0040=75.32=7=0001=virtual001=0206。

63「外字第一三六號」信函。檔案管理局,檔號:A303000000B=0040=75.32=7=0001=virtual001=0216。

641946.01.07,《民報》二版,〈擋支工員薪俸。家族不能度日,代表到省陳情〉。

65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卷名:日軍積欠人民債務處理辦法,卷典藏號:003-2081,件典藏號:208100350089。

661994.05.06,行政院函覆立法委員質詢,台八十三外字第 16242 號。

67有關原台籍日本兵主張權益聲索、王育德教授在日本爭取補償的運動,以及國民黨政權出賣原台籍日本兵權益的真相,請參閱拙作《台灣人在戰爭中的悲運》。

文章回顧:
2024/04/29 報呱 【邱國禎】二戰後,海外台灣兵(人)險遭遺棄(一)
2024/05/06 報呱 【邱國禎】二戰後,海外台灣兵(人)險遭遺棄(二)
2024/05/13 報呱 【邱國禎】二戰後,海外台灣兵(人)險遭遺棄(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