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重症病人來說,疼痛最是折損人的尊嚴,但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夠獲得止痛藥物,緩減疾病帶來的身心折磨。在富裕國家如美國,羥可酮(oxycodone)、芬太尼(fentanyl)等鴉片類藥物被廣泛運用於止痛,甚至到了藥物氾濫導致成癮的程度,但全球各大藥廠無意為服務窮人而生產便宜的止痛藥,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國家只好另覓出路。
數年前,烏干達開始小規模生產便宜的液態嗎啡,現在盧安達也採取同樣的策略,自行生產成本只有數美分的塑膠瓶裝嗎啡,經由照護業者提供給重症病人。雖然疾病最終導向死亡,但窮人也能負擔的嗎啡至少能讓病人在死神面前保有一定程度的尊嚴。
國際麻醉藥品管制局(INCB)指出,自 1997 年以來,鴉片類藥物的使用量成長了將近兩倍,不過美聯社的分析認為,真正成長的是價格高昂的製劑,因為製藥公司可以從這些配方中大幅獲利,真正可靠的止痛嗎啡的使用卻停滯不前。
在止痛嗎啡的使用上,對重症臨終病患的投予並無爭議。例如 2016 年美國疾病控制中心曾呼籲醫生減少嗎啡用量,以面造成病患成癮,但重症臨終病人除外。然而從製藥公司的角度來說,臨終病患的用藥期間頂多數月,對製藥公司來說可謂無利可圖,也鮮少有藥廠願意關照貧窮國家的病人。
盧安達、肯亞、馬拉威等非洲國家在這樣的背景下開始產製止痛嗎啡,其中又以盧安達成效最好。盧安達將產製和銷售過程置於政府的嚴格控管之下,這個模式正在非洲各國之間傳播開來。烏干達的非洲臨終關懷中心(Hospice Africa Uganda)指出,目前非洲的 54 個國家當中,有 22 國已有負擔得起的液態嗎啡可使用,只是出於資金和物流等多重問題,使用還是受到相當的限制。
盧安達希望能在 2020 年達到所有重症臨終病患都有嗎啡可用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