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報呱世界歐非

德防長談國安政策變遷 既要美國保護也要中國市場

總部設於柏林的無黨派智庫德國外交關係委員會(DGAP)近來採訪德國國防部長康坎鮑爾(Annegret Kramp-Karrenbauer),廣泛談論德國國防議題,訪談內容刊載於《國際政治季刊》(IPQ)​。《國際政治季刊》是 DGAP 期刊《國際政治》(IP)的英文版,是標榜「柏林觀點」和「全球思維」的外交關係刊物。

康坎鮑爾在本次訪談中頗多驚人之語​。她首先談及德國在安全防禦方面的基本立場,在二戰之後一直十分保守。起初這符合國際期待,畢竟各界對納粹浩劫記憶猶新,但情況在近年已經隨著國際局勢的變化而有所轉變。現在「新的威脅正在浮現,也出現新科技和武器系統,還有新型的混合攻擊與資訊戰爭」,德國在面臨著區域和全球性挑戰的同時,也被各國認為應當負起更多的國際責任。

德國是否該在國防與外交思維上改弦易轍,是目前被熱烈討論的議題,康坎鮑爾則認為答案是肯定的,並指出德國已經向北約組織做出承諾,每年的國防預算須佔 GDP 總額的 2%,但目前還遠遠達不到這個水準,在財政部的規劃當中,國防預算大約只佔了 GDP 的 1.2%,這表示未來的聯合政府不論是何種組成,都必須開誠布公的商談這個問題。

德國國防部長康坎鮑爾(Annegret Kramp-Karrenbauer)(圖/Olaf Kosinsky/CC BY-SA 3.0 DE)

康坎鮑爾指出,德國憲法規定軍事部署必須獲得國會的特別批准,這讓國防部門與國會決策緊密相依,也確保「德國的軍隊是國會的軍隊」。但這當然也降低了國防部門的靈活性,康坎鮑爾認為,未來應當可以在不變更基本原則之下,由國會預先通過相關軍事議案,賦予國防部門機動空間。比較麻煩的問題是,德國人普遍不覺得德國面臨什麼威脅,這使得政府很難爭取到國會多數支持增加國防預算。

​撇開國內共識不談,德國已然打破以往的保守,在國際上有所動作,其中最鮮明的就是即將於今年夏天派往印太地區的驅逐艦巴發利亞號(Bayern)​。令外界費解的是,德國既要派遣軍艦前往南中國海,卻又明言不參與美國為首的「自由航行」計畫,似乎顯得自相矛盾。對此康坎鮑爾表示,印太地區的穩定對德國的貿易也很重要,而德國的區域夥伴如日本和澳洲都期待德國有所表態,因此巴伐利亞號的印太之行是與他國合作的一部份,象徵意義大於實質。

至於德國在美中對抗之間的角色,康坎鮑爾的發言就跟巴伐利亞號的作用一樣曖昧不清。她直言中國不只是野心勃勃擴張中的國家,也是德國乃至於整個歐洲重要的貿易夥伴,因此德國與盟國的任務不在於「為了對抗誰而建立聯盟」,而在於「為了達成什麼目標而建立的聯盟」,這目標就是要確立定位、發展利基。

康坎鮑爾認為應該要建立一個「強大的歐洲」,這一點和法國總統馬克宏一直以來的呼籲一致。她也直陳德法兩國在這一點上抱有共識。她在訪問中提到,「沒有美國,歐洲無法保有安全」,換言之,歐洲對美國的最大的期待在於北約軍事同盟,但同一時間,歐洲不願意放棄中國所能夠帶來的經濟利益,只是她沒有同等明白的說出「沒有中國,歐洲無法保有經貿繁榮」而已。

延伸閱讀:歐中關係急轉直下 歐盟最新報告透露將對中國立場強硬

參考新聞來源:
2021/04/28    Internationale Politik Quarterly(德國國際政治季刊)    “This Is a Huge Break with the P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