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照經濟學的原理,彙集資本推動基礎建設和產業升級是促進經濟發展的先決條件,而很多非洲貧困的國家卻連第一筆資本都籌措不易,因此使得中國自 2013 年開始推動的「一帶一路」倡議在不少非洲國家中獲得迴響。根據《金融時報》引述哥倫比亞大學教授葛瑞菲斯(Stephany Griffith-Jones)、薩塞克斯大學(University of Sussex)教授卡列拉斯(Marco Carreras)兩人共同的研究成果,中國自 2015 年後,持有非洲所有國家對外債務的比重為 13%,排名第二的債權國美國僅持有 4%,由此不難推估中國在非洲受到歡迎的程度。
歐美國家之所以無法像中國一樣出手闊綽,很大原因跟債權回收的風險有關。雖然這種以國家為主體的借貸條件往往不會公諸於世,但是葛瑞菲斯教授表示,中國政府要求的還款期限通常比較長,形同分攤債務國貸款的成本。此外,歐美國家組成了巴黎俱樂部(Paris Club)專責處理債務國延遲還款或債務減免的業務,但是歐美國家為了避免貸款被中飽私囊,多半會附帶一定的監管機制,相較之下,儘管中國並非巴黎俱樂部的成員,但是中方提供的貸款條件,反倒有機會更加吸引債務國的當權者。
換句話說,非洲債務國經常會面臨無法如期還款的問題,進而落入中方所設定的債務陷阱,以犧牲部份主權的方式償債。近來,包括皮特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德國基爾世界經濟研究院(Kiel Institute for World Economy)、美國「援助數據」(AidData)和「全球發展中心」(Center for Global Development)等研究單位也發現了非洲債務國所面臨的另一種還款風險:以大宗物資抵免債務。
非洲不光是礦產,另外像是可可豆之類的農作物也都是國際貿易的主要標的。照理來講,實體商品當然可以做為抵免貸款的擔保品,問題出在經濟條件落後的非洲國家缺乏其他創造外匯的工具,一旦交出手中的大宗物資,就等於把唯一的生財工具拱手讓人。更麻煩的是,如果非洲債務國不是用貨幣償還貸款,就會讓債權方難以評估還款能力,只好要求抵押更多資產做為擔保品,結果一樣會讓債務國離累積資本的目標越來越遠。
自從武漢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尚比亞在 2020 年 11 月成為第一個主權債務違約的非洲國家,引發歐元債券的債權方要求尚比亞交代與中國之間貸款條件的舉動,2021 年 4 月更傳出尚比亞某一收歸國有的銅礦場有可能當作抵押品,交給中國做為唯一的受讓方。為了避免其他非洲債務國同樣陷入違約爭議,目前國際貨幣基金已經出面邀集所有貸款給非洲國家的債權方,包括中國在內,將各種貸款條件開誠佈公,藉以協商出各方都能接受的債務重整與還款模式。
延伸閱讀:
貸款與疫苗:中國不斷加碼非洲的圖謀
抗衡中國一帶一路 歐盟透過基礎建設推「聯結」計畫
新聞來源:
2021/08/09 Financial Times The risks of China’s African len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