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報呱世界歐非

《外交政策》:歐洲對中政策搖擺?因中國威脅非迫在眉睫​

歐洲到底會不會和美國一起團結抗中?這是跨大西洋政治當前的熱門話題,幾乎每天被人提起。日前哈佛大學國際關係教授瓦特(Stephen M. Walt)在美國《外交政策》雜誌發表分析文章指出,歐洲是否與美國結盟抗中,不能單純只從民主價值、道德勇氣等角度來思考。

瓦特首先澄清,近來美英澳三國達成的同盟(AUKUS)不能算入跨大西洋的政軍合作,因為英國自從邱吉爾以來,追隨美國政策幾乎已成歷任首相的「膝反射」,但當前英國政府加入 AUKUS,更多是為了維繫英國與美澳的關係,英國本身會投入多少力氣在這個同盟裡,至少目前並不明朗。

瓦特以國際政治中的「威脅制衡理論」來考慮歐洲在美中對峙局勢下可能的態度。威脅制衡理論有幾個核心要素:總體權力地緣相近、侵犯能力、意圖感知。從這個角度來看,近年來中國積極對外輸出影響,在南中國海和東中國海軍事活動頻繁,加強對台灣的軍事恫嚇,在國際上推展戰狼外交,習近平本人屢次宣示二十一世紀是中國的世紀,這些作為都讓鄰國無法不注意到中國向外擴張的野心,於是亞洲各國幾乎一致的加強與美國的關係(儘管方式各有不同),正是威脅制衡理論四大要素集結作用的結果。

中國作為一種敵意威脅,在歐洲人的感受裡也同等鮮明。二十年前,歐洲人普遍對中國抱有正向觀感,今天卻大不相同。中國強迫維吾爾人接受「再教育」的同化政策及中國硬碰硬式的外交方式,在歐洲無法激起好感,調查顯示有 63% 的西班牙人、70% 的法國人、71% 的德國人和 85% 的瑞典人抱持負面觀感。

當前的歐盟甚至不知道如何應白俄羅斯不斷的鎮壓民主。圖為白俄羅斯​異議人士柯列斯尼可娃(Maria Kolesnikova)遭未公開審判,遭關被告籠,卻未沮喪還用雙手比了愛心的手勢(圖/S&D Group推特)

儘管如此,中國畢竟距離歐洲非常遙遠,且並無侵犯歐洲國家領土完整的意圖,中國不會對歐洲動用核武,或者支持恐怖組織在歐洲活動。中國海軍再活躍,也不會航行大半個地球,到歐洲海域進行封鎖。中國也不會送出數百萬難民去騷擾歐洲邊界。簡單的說,威脅制衡理論核心要素的角度來看面對中國崛起,歐洲沒有什麼需要制衡中國的要素。

瓦特指出,就歐洲歷史而言,結盟總是為了制衡「單一歐洲權力」坐大,例如結盟對抗拿破崙、結盟對抗普魯士國王威廉二世、結盟對抗納粹等等,而現在歐洲各國能夠安穩自治,正是因為歐洲並不受到威脅之故。而中國不可能坐大到威脅歐洲。

而針對在美中衝突上站隊是否符合歐洲利益,作者引法國財政部長勒麥爾(Bruno Le Maire)的話:「美國想要對抗中國。歐盟希望與中國接觸。歐洲的關鍵問題是無論在戰略或經濟利益上想獨立於美國,能夠捍衛自己的利益。」因此即使是現在,大多數歐洲國家都不願意傷害跟中國的經濟關係,例如中國佔德國出口比例從 2000 年的 1.6% 增加到 2018 年的 7% 以上,而美國則是從 10.3% 下降到 8.7%。因此瓦特認為歐洲國家對中政策的搖擺是可以理解的。

不過瓦特認為,拜登政府(尤其是拜登本人)似乎相信,共同的民主價值觀可以將歐洲和美國聯結成一個龐大的反中聯盟。丹麥前首相拉斯穆森(Anders Fogh Rasmussen)等對中鷹派歐洲人也是如此認為,他們一再呼籲建立民主國家聯盟,但尚未取得實質成果。瓦特認為諸如此類的希望很可能會落空,因為當前的歐盟甚至不知道如何應對匈牙利和波蘭民主正在受到侵蝕,以及在白俄羅斯不斷的鎮壓民主,因此為什麼歐洲要在軍事上付出努力來捍衛或促進世界另一端的民主呢?

從美國的角度來看,歐洲想要維繫和中國的關係,是因為歐洲懦弱,抱持錯誤的理想主義,在戰略上短視近利,這樣的看法太過苛刻,畢竟眼前中國還侵犯不了歐洲。中國對世界構成威脅這一點,從歐洲的角度來看,還需要一些時間才會逐漸明朗。根據威脅平衡理論,歐洲人目前主要關注發生在本土附近的危險,而大多數歐洲國家非常不願意將生命或繁榮置於危險之中,去幫助維持亞洲的區域力量平衡。

延伸閱讀:歐盟外長:中國威脅台灣有危歐盟安全與繁榮

參考新聞來源:2021/10/15​    ​Foreign Policy(美國外交政策)​    ​Will Europe Ever Really Confront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