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戰爭爆發後,中國反而強化與俄羅斯的盟友關係,引起西方國家高度警覺。美國總統拜登及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都表示,中國若協助俄羅斯規避經濟制裁,甚或提供俄羅斯武器,都必須承擔「後果」及「聲譽風險」。上週德國總理蕭茲訪問亞洲,跳過中國而造訪日本,與其前任梅克爾作法大異其趣。梅克爾任內一直致力於和北京當局建立個人性關係,蕭茲則在訪問日本時明確表示,德國以及其他歐洲國家將強化與印太地區各國的關係,排除中國意味甚濃。
延伸閱讀:德國總理蕭茲專程訪日 談支持烏克蘭、反中國海上擴權
兩名不具名的外交官表示,歐盟理事會主席米歇爾(Charles Michel)及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將於本週前往東京,與日方共同主持歐日峰會,這證實了日本媒體的相關報導,也是米歇爾和范德賴恩首度連袂造訪東亞。
雖然烏克蘭戰爭佔據歐洲政壇大半心力,一週前范德賴恩還是親自出席印度智庫觀察研究基金會(Observer Research Foundation)印度外交部聯合主辦的「瑞辛納對話」(Raisina Dialogue),當時她在會議上明確就北京與莫斯科之間的「無限制」夥伴關係提出警告。關於這類立場,英國外相特拉斯(Liz Truss)表示得最為明白:許多人談論中國崛起,好像這是事理之必然,「事實上他們(中國)崛起但並非必然。他們若是不遵守(國際)規則,就不可能持續崛起」。
蕭茲選擇日本作為亞洲訪問第一站,清楚說明了上述歐美政治高層的態度。蕭茲並未明確批評中國,但他強調德國企業必須尋求多元化,德國必須確保供應鏈不過度依賴個別國家,並稱這項任務「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這「個別國家」很明顯指向中國,蕭茲甚至明白說這是德國在烏克蘭危機中學到的教訓。
烏克蘭戰爭爆發以來,日本一直被譽為西方的親密夥伴,印度則顯得搖擺不定,《政治雜誌》甚至形容印度相較於日本,「比較讓人聯想到中國」:印度不顧西方國家的強大壓力,在聯合國譴責俄羅斯案中投下棄權票,並持續由俄羅斯進口大量武器,印度境內的少數族群待遇也屢屢引發人權組織關切。儘管如此,歐美還是必須以盟友對待印度,以求建立完善的印太網路,范德賴恩訪問印度時也盛讚印度是「全球最大民主國家」。
延伸閱讀:
中國不再掩飾對俄關係 歐洲重新檢討對中政策
制裁封鎖下的暗渡陳倉:俄羅斯如何繞道取得歐美關鍵零件?
美眾議院〈軸心法〉直指習近平 定期揭露俄中合作實況
參考新聞來源:
2022/05/01 Politicio EU(政治雜誌歐盟版) As China maintains ties with Russia, Europe turns to Japan and India
2022/04/29 The Diplomat(美國外交家雜誌) In Japan, Scholz Says Germany Seeks Closer Ties With Indo-Pacif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