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於美國時間 13 日在推特上表示,美國與中國已達成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原訂本月 15 日對進口中國商品再次加徵關稅的措施將不會實施,接下來雙方將立即展開第二階段協議談判。
不過,如果我們細看川普所宣佈的細節,還是與中國官方所宣佈的內容有所出入:
川普表示,2500 億美元貨品的部分還是維持 25% 關稅,剩下(1200 億美元商品)的關稅調降為 7.5%,且原定 12 月 15 日加徵的關稅取消。
中國中央電視台則報導,雙方達成一致,美方將履行分階段取消對華產品加徵關稅的相關承諾,實現加徵關稅由升到降的轉變。
在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中,可以確定的是中國取得的實質成果是 1200 億美元進口商品被調高的 15% 關稅砍半,降為 7.5%,且原本預計於 12 月 15 日針對手機和玩具等 1600 億美元商品欲加徵的關稅措施將會暫停。
為此,根據《路透社》和《彭博社》報導,北京承諾在接下來的兩年內將購買 320 億美元的農產品。美國貿易代表萊特海澤(Robert Lighthizer)表示,從 2017 年在貿易戰開打前的購買額度 240 億美元為底線,中國承諾往後將大量購買美國製產品、能源和相關服務,並於每年增購 160 億美元的美國農產品。這將大大超越美國在 2017 年對中國的 1870 億美元產品及服務出口量。川普在記者會上更加碼表示,「很快的」,中國每年將購買高達 500 億美元的農產品。
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指出,美中第一階段貿易協議要求中國必須進行經濟與貿易模式的結構性改革,包含雙方強烈爭議議題的解決措施。中國《央視》於報導中指出,協議文本包括序言、知識產權、技術轉讓、食品和農產品、金融服務、匯率和透明度、擴大貿易、雙邊評估和爭端解決、最終條款九個章節。此外,中國官方沒有在記者會上針對美國農畜產品採購額度多所著墨。
萊特海澤指出,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大約有 86 頁,將預計由他和中方代表、中國副總理劉鶴在明年一月於華盛頓共同簽署。在雙方律師檢視認證之後,協議將於簽署後 30 天內生效。
從 2017 年開打的美中貿易戰終於在 2019 年結束前暫時告一段落,未來各界關注的重點將是明年一月美中雙方是否能順利簽署協議,有鑑於中國過去食言、推翻談判協議的多次經驗,中國是否真正落實承諾大量採購美國農產品?針對雙方爭議不下的智慧產權和金融服務開放等議題,是否真有結構性改變?除非看到公開白紙黑字的正式簽署文件,否則一切都仍存在著變數和隱憂。
參考新聞來源:
2019/12/13 Reuters U.S.-China trade deal swaps tariff rollbacks for farm, energy purchases
2019/12/14 Reuters China to buy additional $32 billion in U.S. farm goods over two years, sign deal in January: USTR
2019/12/14 Bloomberg U.S. and China Reach ‘Phase-One’ Deal Easing Trade Tensions
許多觀察中國的人都認為,中國海軍正在突破所謂的第一島鏈和第二島鏈,將美國推離亞太地區;從這個角度看來,中國是該地區美國國家利益與安全的最大威脅。
然而美國《外交政策》雙月刊指出,這樣的用語引人誤會,實際上中國軍力增長的影響是政治性的,而不是物理性的。例如菲律賓並無美軍駐紮,但美菲兩國的協防條約確保了菲律賓遭受攻擊時美國必然伸出援手。因此對中國來說,要移除的並不是美軍在韓國或日本的軍事基地、人員或軍械,而是華府對亞太各國的影響力。
不過這也不表示中國有必要讓美國消失在亞太地區。中國可以同意美國在亞太地區的經濟活動,但會設法限制美國,讓美國不再能夠就具體事務影響亞太國家的決策,最近的知名例子就是影響各國禁用華為的 5G 技術。
許多分析者認為,一旦中國軍力超過美國,亞太地區的情勢就會轉向,《外交政策》持完全相反的意見,並且舉日韓為例,認為即便中國軍力超越美國,日韓也不會同意中國的區域霸權,依然會試圖與美國共同提升防衛能力。
《外交政策》認為,中國在亞太地區的發展潛力確實很大,但只要華府不主動放棄亞太,北京方面將永遠無法製造出足以收服整個區域的軍事鴻溝,因為這一切牽涉到的不只是軍力。對中國來說,最好的策略不是提升軍力,而是製造反美主義,對美國來說,最大的威脅不是中國軍事擴張,而是孤立主義和美國國內的問題。
參考新聞來源:
2019/12/12 Foreign Policy(美國外交政策) China Is Blowing Its Chance in the Asia-Pacific
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戴維森(Philip Davidson)接受美國《防禦新聞》的採訪,就印太地區現況明確表達了意見。
戴維森說,印太地區各國如日本、澳洲、紐西蘭、印度、印尼等,都已經就該區域提出「自由開放」的願景,大家所著重的不外不受脅迫的自由、行使經濟選擇權的自由、行使主權的自由、選擇防禦盟友的自由。有愈來愈多人反思海空自由的重要性,這一切都已經不是美國的想法,而是整個印太地區共同的想法。
被問到中國不尊重區域內的協議時,戴維森表示,中國問題正是印太地區各國共識和各國對美關係之所以重要的原因。他說,印太地區的人們開始對來自中國的「有害活動」做出反應,或者拒絕,或者重新協商,而在事情牽涉到區域安全的時候,則往往會聯絡美國。他特別提及受到氣候變遷威脅的島國吐瓦魯,該國拒絕中國的 4 億美元援助,正是因為吐瓦魯人意識到這 4 億美元將會對吐瓦魯的主權構成威脅。
至於美國是否要求印太地區各國在美中之間選邊站,戴維森認為並非如此,但各國確實為了外交議題、安全議題而諮詢美國,其中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南中國海。各國因為想要自由公開的程序而接觸美國,但美國並沒有阻止他國就南中國海行為準則與中國展開協商。
此外戴維森也表示,目前印太地區最大的威脅依舊是北韓。考慮到北韓持續在媒體上發表具有威脅性的談話,他作為印太司令部司令的職責首先在於確保戰力,但同時也要為協商溝通預留空間。北韓以外,俄羅斯在印太地區也頗多擾亂行動,轟炸機甚至出現在日本、台灣一帶,都對印太地區的安全造成威脅。
聯合國於 12 月 11 日發布一份報告指出,亞太地區有將近 5 億人口營養不良,若是這樣的情況持續到 2030 年,每個月光是協助該區人口逃離糧食不安全處境就得耗費數百萬美元。
這份報告出自聯合國糧食與農業組織、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及世界糧食署等機構,其中指出,亞太地區有五分之一的人口處在中度甚至重度的糧食不安全情況,也就是說,這些人在一年的時間裡有時能有東西吃,最糟的情況下則完全無法取得食物。
報告並且說,這 4.79 億營養不良的人口有一半以上生活在南亞。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南亞的兒童有高達三分之一都有營養不良問題。
雖然亞洲大陸的兒童存在相當大的卡路里不足問題,太平洋地區則有過多的「空卡路里」,也就是過度肥胖的問題。
參考新聞來源:
2019/12/11 AP(美聯社) UN: Nearly a half-billion in Asia-Pacific still going hungry
美國眾議院於本月 11 日(週三)決通過 7,380 億美元(22.5 兆台幣)的國防預算案,內容涵蓋戰鬥機到太空司令部等各個層面,此外還有美國史上第一次的有給家務假。一般預期參議院也會順利通過這筆預算案。
CNN 引述內情人士消息指出,給予聯邦人員 12 週的有給家務假是民主黨人大力促成。在兩黨協商預算的過程裡,民主黨人發覺川普總統急欲成立美軍太空部隊,以此作為談判的籌碼,最終川普總統決定同意以家務假換取太空司令部預算。
雖然家務假通過了,還是有進步派民主黨眾議員覺得所失過大。大力反對預算案的民主黨議員肯納(Ro Khanna)表示,這次通過的預算比歐巴馬總統時期多出 1,200 億,而這筆錢大可用於設立免費的大學,讓每個美國人都能接受大學教育,或者也可以用這筆錢來提供所有美國人高速廉價的網路服務。
無論如何,美國將在空軍之內建立一支太空司令部,已經是一半的定局。共和黨籍的參議院軍事委員會主席殷荷菲(James Inhofe)表示,整個預算案當然是個折衷妥協的產物,但畢竟保住了川普總統特別想要的太空司令部預算。未來美國軍方將會在既有的軍事資源內安排設置太空部隊,而不會為太空事務增添新員或設立新部門。
殷荷菲表示,美國和盟國所面臨的太空軍事問題在於俄羅斯和中國,這兩國都已經設立太空部隊,美國卻遲未設立,而是仰賴既有的空軍和海軍,而現在美國可以從容調度資源,讓海、空、太空能夠協調得更好。
日本九州南側、東中國海上的馬毛島(まげしま)是個面積僅只 8.2 平方公里的小嶼,因為缺乏水源且地力有限,在 1980 年以後成為無人居住的島嶼。但這情況可能很快有所改變。
上週包括美、英、澳在內的各國媒體都引述日本政府的消息,宣佈日本政府將斥資 1 億 4,600 萬美元向東京的一家開發公司購買這座島嶼,未來美國將在島上設立海軍基地,以應西太平洋可能戰事之需。美國 CNN 的新聞描述,馬毛島將成為「美國海軍不沈的航空母艦」。
根據日本政府的說明,目前馬毛島上有兩條未完成的荒廢跑道,是早先開發計畫的遺留,日本政府計畫將完成跑道鋪設工程,以便美國海軍及海軍陸戰隊在此模擬戰機的起降。但因為收購計畫尚未全盤定案,日本政府並未提出更進一步的時間表。
美國《防禦新聞》指出,這項購買計劃的依據是 2011 年美日簽訂的一項協議,日本要提供境內的訓練場地給美國海軍,讓美國海軍的航母戰機在此從事起降訓練。過去美國海軍的此等訓練都在硫磺島進行,但硫磺島遠在太平洋上,和日本的厚木海軍飛行場(神奈川縣)和岩國基地(山口縣)之間距離超過 1,100 公里。
《防禦新聞》引述日本《朝日新聞》的報導指出,今年稍早日本政府和擁有馬毛島 99% 產權的 Taston Airport 開發公司洽商過購島事宜,但因為雙方開價差距過大未能談成,後來因為 Taston Airport 遇上財務危機,雙方又於 11 月重啟接觸,並在月底達成共識。
Taston Airport 以外,日本西之表市擁有馬毛島 1% 的產權,且行政上管轄著馬毛島。《朝日新聞》曾經報導過該市對於將馬毛島轉作軍事用途的疑慮。
柏林自由大學亞洲安全分析家華勒斯(Corey Wallace)認為,美日聯盟會因為基地愈多愈分散而愈強大,儘管地面基地不能移動,卻能夠承受更多的彈藥攻擊,相反的,航空母艦可以縱橫四海,但也可以被一枚飛彈或魚雷輕易擊沈,且地面基地更能承受地面作戰的損害,修復地面基地也遠比修復航空母艦等複雜的戰爭機器容易得多。
日本官房長官菅義偉宣佈消息時表示,這項購島案對美日來說都很重要,不僅涉及美日聯盟,也涉及日本自衛能力的提升。CNN 評論道,由於馬毛島成為美軍基地以後,自然鞏固日本在東中國海的軍事地位,強化日本與中國爭執尖閣諸島/釣魚台群島主權的爭執能力。
參考新聞來源:
2019/12/06 CNN(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 Japanese island could become an unsinkable US aircraft carrier
2019/12/03 Defense News(美國防禦新聞) How much does an island cost? Japan may soon buy one for US Navy trai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