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報呱世界美澳

應對中國AI競爭 美國國會USCC提出原子彈等級倡議

美國國會跨黨派的「美中經濟暨安全檢討委員會」(U.S.-China Economic and Security Review Commission,下稱 USCC)11 月 19 日在其發表長達 781 頁《致美國國會2024年度報告》〈2024 全面性建議清單〉對於美中在新興科技競爭前提下,建議國會建立並資助「類曼哈頓計畫」(Manhattan Project-like)的人工智慧(下稱 AI)倡議,開發更先進的 AI 系統,以因應跟中國在該領域的競爭。

「美中經濟暨安全檢討委員會」強調公私部門的合作,是推動通用 AI(AGI)的關鍵。不過,該報告並未給出任何具體的投資政策建議。

不過值得先提的,該委員會在報告的第四部份第九章專門討論了台灣

台灣可望成為「北約+」(Nato Plus)成員

「美中經濟暨安全檢討委員會」於今(2024)6 月 25 日訪問台灣,台灣總統賴清德接見孔榮白(Robin Cleveland)主席、普萊斯(Reva Price)副主席等訪問團成員。孔榮白就已經提到中國不僅是區域威脅,而且是全球威脅。

此次建議與台灣相關並且受矚目的是,建議美國國會修改 1976 年「武器出口管制法」(Arms Export Control Act)將台灣提升到「北約+」(NATO Plus)成員同一等級。

「北約+」的成員包括了澳洲、紐西蘭、日本、以色列、韓國。具體來說,「美中經濟暨安全檢討委員會」建議國會將台灣從現行 1400 萬美金軍售即須美國國會批准,調高到 2500 萬美金,與「北約+」國家同一等級。

目前「北約+」雖未被正式認可,因應中國所帶來的地緣政治挑戰,強化美國及其盟友關係,透過多邊安全合作強化防禦,不僅軍售程序簡化並享有優先權。另外報告提出「台灣盟友基金」(Taiwan Allies Fund)給台灣有正式外交關係的國家,單一國家可達撥款總額 15%。

技術將導致權力平衡變化 中國正在邁向通用AI

曼哈頓計畫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政府和私人企業之間的大規模合作,生產第一顆原子彈。

USCC 委員兼軟體公司帕蘭泰爾(Palantir)執行長資深顧問海柏格(Jacob Helberg)說:「縱觀歷史,我們看到,率先利用技術快速變革時期的國家往往會導致全球權力平衡發生變化。中國正在邁向通用 AI⋯⋯我們必須非常認真地對待它們,這一點相當重要。」

美國理論物理學家歐本海默(奧本海默, 右)參與的曼哈頓計劃最終研發出用於轟炸廣島與長崎的首批核子武器。
(圖/Bettmann Archive)

海柏格指出,能源基礎設施是訓練大型 AI 模型的一個重要瓶頸,簡化資料中心的授權流程可以是公私部門合作加速 AI 發展的一個例子。

ChatGPT 近日也發表美國 AI 戰略擬議藍圖,也呼籲政府向 AI 產業注入更多資金。

中企進入美國挖角 阿里巴巴、字節跳動、美團都來了⋯⋯

儘管華盛頓努力遏制中國尖端技術的發展,但中國最大的科技集團正在矽谷組 AI 團隊,聘用美國頂尖人才。

近幾個月來,阿里巴巴、字節跳動和美團一直在擴大在加州的辦事處,尋求從美國競爭對手集團挖走員工,這些員工可以幫助他們在從生成式 AI 中取得競爭優勢。

據三位知情人士透露,阿里巴巴正在加州舊金山灣區招募一支 AI 團隊,接觸過曾在 OpenAI 和美國最大科技集團工作過的工程師、產品經理和 AI 研究人員。

中國最大的電子商務集團在 LinkedIn 上發招聘廣告,招募美國應用科學家、機器學習工程師和產品行銷經理。另一位人士補充說,該團隊將專注於阿里巴巴的 AI 搜尋引擎 Accio。

而中國外送平台龍頭美團也一直在加州組團隊,此前美團高層對自家在 AI 方面落後的情況感到擔憂。

美團外賣創立於2013年,是中國美團公司旗下的網路外送訂餐平台,也是目前中國最大的外送訂餐平台,主要競爭對手為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的餓了麼。
(圖/中新社)

知情人士透露,執行長王興已任命聯合創始人王慧文重返公司,帶領 GN06 的新生成式 AI 團隊,探索跟 AI 相關的應用,包括菜單翻譯功能和 AI 伴侶。團隊成員的時間分佈在灣區和北京之間。

AI功能整合到TikTok 中國Moonshot AI聯合創始人住舊金山

TikTok 所有者字節跳動在加州擁有最成熟的 AI 佈局,有多個團隊致力於不同的專案。其中一個研究團隊專注於將 AI 功能整合到 TikTok 中。

據多位知情人士透露,該公司還有一組研究人員與中國和新加坡的同事一起研究 AI 助手豆包的大型語言模型(LLM)。

規模較小的中國 AI 新創公司也在美國立足,招募在該地區的研究實驗室和公司工作過的工程師。

根據其 LinkedIn 個人資料,位於中國北京的 Moonshot AI 聯合創始人之一吳文浩居住在舊金山。他曾在 Meta、Cruise 工作,然後在 Google Brain 從事多模態(multi-modal)研究。

Moonshot 正在開發大型多模態模型,擁有一款名為 Kimi 的 AI 聊天機器人,在中國頗受歡迎。

圍堵中國取得晶片 美國未限制中國取得高階AI運算服務

百度是中國最大的搜尋引擎,也曾在矽谷佈局 AI 研究實驗室,聘請從事語音辨識和自動駕駛等領域研究的頂尖科學家和工程師。

在 2017 年的鼎盛時期,百度在美國研發中心僱用數百名員工,其中包含業界名人 Adam Coates 和 Google 大腦之父吳恩達(Andrew Ng)。

但據多位知情人士透露,由於公司內部衝突以及華盛頓和北京之間關係惡化,導致高階主管外流,促使百度大幅減少在美國當地的業務。

另一方面,儘管美國竭盡全力圍堵中國高科技,例如美國禁止向中國出口最高階輝達 AI 晶片。但是,卻沒限制中資相關企業或實體透過美國的資料中心使用高階 AI 運算的服務。

延伸閱讀:魔高一丈 買不到輝達AI晶片?中國租用境外輝達晶片伺服器

輝達(Nvidia)是一家以設計和銷售圖形處理器(GPU)為主的無廠半導體公司。
面對美國出口禁令,已停止對中國出口高階晶片。
(圖/路透社/中央社)

不過,美國商務部曾在 1 月提議要引入新規則,要求雲端提供者必須驗證訓練 AI 模型的使用者的身份並報告其活動。

美中經濟暨安全檢討委員會還建議些什麼?

「美中經濟暨安全檢討委員會」(USCC)於 2000 年成立,每年就美中關係提出建議,旨在就與中國的經濟和戰略競爭問題為立法者提供建議,該委員會以鷹派政策建議而聞名。

廢除最低貿易豁免 終止中國公司資本利得優惠

今年 USCC 報告中的其他建議包括廢除最低限度的貿易豁免,原本的豁免允許價值 800 美元以下的中國商品以最少的文書工作和檢查繞過關稅。

此外,該委員會也提議終止觀察名單上中國公司的優惠資本利得待遇,同時要求針對中國投資生物技術領域需要的到批准。

關於廢除最低限度的貿易豁免,USCC 委員 Kimberly Glas 指出,鑑於包裹數量巨大,海關和邊境保護局很難阻止,因此立即取消對電子商務商品的最低限度待遇,是該小組最重要的建議之一。

延伸閱讀:繼抖音之後另一威脅:Temu帶來的多重危機

廢除「微量」貿易豁免

對於中國跨境電商造成的安全疑慮加上不受監管的中國消費品,也提出建議。

Kimberly Glas 引述 〈2024 全面性建議清單〉的內容,:「根據數據,過去一年的運輸量估計為 14 億箱,每天 400 萬箱。不可能監管那些盒子裡的東西。」

她也提到在過去微量商品免稅的背景是,「在 1930 年代,我們創造了微量商品(通關規範),這樣我們就可以從國外帶回小飾品,而不必支付關稅。」

時至今日,「在電子商務環境下,它已成為中國產品獲得免稅、不受審查待遇的管道。」她說道。

中國電商的低價商品大量進入歐美國家,導致海關業務瀕臨崩潰。
(圖/X)

披露製造商名稱、實際地址、聯絡訊息

許多免稅微量商品,很少披露製造國、廠商、聯絡方式等透明資訊,不知道從何而來的商品,也形成貨品安全的破口。

USCC 建議國會修改適用法律,例如要求電商在中國製造商品的產品列表中明確披露製造商的名稱、實際地址和聯繫資訊。

委員會建議清單還要求電商應清楚地顯示警告標籤,表明該商品是在不符合美國消費者安全標準的國家所製造的。

評估經濟安全威脅 監管式的對外投資辦公室

此外,報告中還提到,國會指示政府在行政部門內設立一個「對外投資辦公室」(Outbound Investment Office),以經濟安全威脅評估為主,監督對包括中國在內的相關國家的投資。

這個「對外投資辦公室」除了讓對外投資與出口管制保持一致,並讓政策制定者可以累積辨識高風險投資的能力,除了直接投資外,也包含被動投資的流動狀況,將負責監督這些投資是否違背管制禁令。

共和黨和民主黨議員也提出了一系列旨在控制商品最低限度待遇的法案,特別是針對來自中國的貨品。

但在動盪的選舉年,兩黨合作一直難以實現,航運業和支持貿易的團體一直遊說反對此類措施,認為這會擾亂電子商務。

延伸閱讀:
不只攻下歐美服飾業 中國快時尚Shein 還藏供應鏈數據國安威脅
歐盟擬對廉價商品加收關稅 中國知名電商首當其衝

參考來源:

2024/11/19 USCC 《致美國國會2024年度報告》
2024/11/20 Reuters US government commission pushes Manhattan Project-style AI initiative
2024/11/19 Financial Times Chinese tech groups build AI teams in Silicon Vall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