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報呱世界

報呱世界新聞選摘@東北亞(2019/07/26-08/01)

鰻魚苗價格飆升,鰻魚飯離日本餐桌越來越遠

日本傳統吃鰻魚習俗的節日「夏季的土用丑日」今年落在 7月 27日。通常是每年夏季最熱的時候,日本人依照傳統習俗會選在這天吃鰻魚,藉此補充炎炎夏日流失的活力。

日本鰻魚銷售量也會集中在 7、8 兩個月並達到高峰,甚至達到全年銷售額半數以上。市場上野生鰻魚數量稀少,多是鰻苗養殖販售。惟鰻魚苗近年來在日本的捕獲數量急遽減少,導致鰻魚零售價格持續攀升居高不下。根據日本總務省最新統計數據顯示,烤鰻魚的價格十年來上漲約八成,消費者實際支出金額減少六成,每個家庭的「烤鰻魚」支出金額不到十年前的一半,表示由於太貴而不再購買的人增加。加上今年日本夏季氣候異常 ,7 月反常地持續陰雨,是 1890 年有紀錄以來日照時間最短、1993 年以來最冷的夏天,氣溫過低也導致民眾購物慾下降,今年「土用丑日」鰻魚需求似乎不若以往。

鰻魚苗價格飆升,鰻魚飯離日本餐桌越來越遠
(圖/Syohei Arai/GFDL)

日本水產廳統計,去年 11 月到今年 4 月的半年期間,日本當地鰻苗漁獲量僅 3.7 公噸,是 2003 年以來的新低,也導致鰻魚價格居高不下。去年 2018 年的鰻苗平均價格達來到每公斤 299 萬日元,創下歷史新高。進口量也創史上次高為 11.5 公噸,但是否為真實數量,不得而知。今年 4 月在東京舉行,東南亞鰻魚資源保護國際會議。日本、韓國和台灣的代表出席與會,中國連續 5 年缺席。也由於中國的缺席,會場上討論並不熱烈。

近幾年,鰻魚苗的不法貿易橫行也被視為問題提出,日本與台灣基於保護本地資源禁止鰻苗出口。結果,台灣的部分不法業者經由香港把鰻魚出口到日本,這種情況已經成為常態。5 月中旬,日台鰻魚産業相關人士及官員等齊聚台北,為鰻魚貿易正常化進行意見交換,但反對聲浪很強烈,最終未能達成任何共識。 

日本鰻魚(白鰻魚)自 1960 年代起遭過度捕撈的衝擊到現在仍沒有恢復,過去數十年鰻魚棲地又被大量破壞以及海洋環境變化,種種原因讓日本鰻魚數量銳減。歐洲鰻魚在 2007 年被列入《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華盛頓公約)》附錄 I,自 2009 年起限制貿易。日本鰻魚和美國鰻魚在 2014 年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為瀕危物種(Endangered species, EN)。今年 8 月將在瑞士舉行《華盛頓公約》締約國會議。日本水産廳透露,如果不能提出如何改善鰻魚資源狀況、由相關國家設定資源管理目標、完善貿易源頭追蹤等問題,日本鰻魚「在 2022 年的大會上很可能成為國際貿易的管制對象」。屆時如果鰻魚貿易受到限制,鰻苗自不用説,連蒲燒鰻等産品也將無法進出口,也許有一天真的再也吃不到鰻魚飯。

參考新聞來源:
2019/07/25 共同通信 丑の日、不透明輸入品頼み ウナギ、国内漁獲は最低
2019/07/26 日本経済新聞 ウナギ高騰、厳しい「丑の日」商戦 代替品にサケも
2019/07/27 日本経済新聞 夏を乗り切れ、うなぎ専門店に列 土用の丑の日
2019/07/27 産経新聞 土用の丑の日、今年も高根の花 消費集中で食品ロス問題も

台灣總統大選白熱化,「到底是要親中還是保持距離」?!

隨著執政的民進黨籍蔡英文總統任期即將屆滿,明年一月將舉行的台灣總統大選。在野的國民黨參選人於 28 日正式確定後,這場選戰基本上已經開始起跑。可以想見的是,國民黨候選人與爭取連任的蔡英文總統之間,將會在各方面有激烈的你來我往。

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指出,採取親中立場的最大在野黨國民黨, 28 日在台灣新北市舉行全國黨代表大會,經與會黨代表起立鼓掌通過後,正式提名現任高雄市長韓國瑜為總統參選人。韓國瑜以淺顯易懂的口語襲捲會場,甫於去年 11 月當選過去一向被認為是民進黨地盤的高雄市市長。韓國瑜在國民黨全代表會會場發表演講時表示:「蔡政府執政三年台灣經濟倒退、前途未來越來越黯淡,2020 總統大選是一場選擇中台和平抑或台灣海峽危機的選舉」,批評民進黨與中國保持距離的對中政策,並提出振興經濟的想法。

爭取連任的蔡英文總統當天訪視中部地區,在支持群眾前表示,「過去幾年,中國對台灣文攻武嚇,我沒有退讓過,更重要的是我對主權很堅定,牢牢守住台灣的主權」,強調她能堅守住台灣目前的民主自由生活方式。

「中國軍事強化及企圖心,影響遍及週邊國家及整個區域,(區域內的國家也必須共同來應對這個問題)」
蔡英文總統接受日本放送協會(NHK)專訪時表示。
圖/翻攝自 NHK

日本放送協會(NHK) 27 日晚間播出專訪蔡英文總統內容,蔡英文總統首先就中國先前公佈的國防報告書表示,「中國持續在加強軍力,台灣也一定要加強國防能力才行」顯現對中國的軍事作為高度警戒。並表示「中國加強軍力且懷有野心,將對周邊其他國家與地區帶來影響,台灣希望與這些國家與地區一起面對」。NHK 解讀指出,蔡英文總統言下之意是希望台灣與美國、日本等國際社會成員合作,一起面對中國的威脅。此外,針對中國想藉由在香港實施「一國兩制」的方式統一台灣,蔡總統批評強調,「這是中國企圖片面改變現狀」,並重申絕對不接受「一國兩制」等任何形式統一台灣。同時表達對於香港政府目前加強取締「反送中」示威遊行一事的憂心。蔡總統:「希望『今日的台灣』將成為『明日的香港』。」強調民主與言論自由能像台灣一樣地受到保障的重要性。

針對明年台灣總統大選的焦點,日本放送協會(NHK)直接點明,「到底是要與中國親近還是保持距離」。日本放送協會(NHK)引述台灣民調數字指出,雖然目前國民黨韓國瑜支持度 48%、民進黨的蔡英文總統支持度為 44%,但香港的反送中示威活動卻意外助長民進黨氣勢,台灣人的不安感很強,「今天的香港,明天的台灣」這種危機感逐漸擴散中

參考新聞來源:
2019/07/28 共同通信 台湾総統選候補に韓氏を最終決定 最大野党の国民党が全国大会
2019/07/28 NHK 台湾総統 中国の軍事力強化に警戒感 香港デモ取締りに懸念も
2019/07/29 NHK 台湾総統選に向け与野党の論戦活発に 

獲得川普背書,金正恩又射彈

朝鮮 31 日當地時間清晨 5 點 06 分和 5 點 27 分左右又從朝鮮半島東部元山附近朝日本海方向發射 2 枚飛行物體,此舉引發日韓兩國高度緊張關注。韓國聯合參謀本部發佈消息指出,兩枚彈道飛彈飛行高度推測約 30 公里,飛行距離約 250 公里。日本防衛省也證實此項消息並表示,已經就此召開緊急會議,針對飛行物的軌道、種類、飛行距離等進行分析。

首相官邸也設置對策室收集情報。日本首相安倍晉三 31 日上午於官邸就朝鮮發射飛行物向媒體表示:「已確認不會對日本的安全保障造成影響,將會繼續與美國、韓國等緊密合作」。防衛大臣岩屋毅則是向媒體表示,「如果是彈道飛彈,就違反聯合國安理會決議。非常遺憾。」

2019年6月30日川普和金正恩在板門店聚首
(圖/美國總統行政辦公室/Public Domain Mark)

繼上周朝鮮中央通訊社 26 日報導證實,朝鮮勞動黨委員長金正恩 25 日親臨「新型戰術制導武器」的發射現場,並予以直接指導。報導強調該武器「低高度滑翔跳躍型飛行軌道」,難以攔截。此舉是為了向韓國發出「嚴重警告」,不要玩弄兩面手法,應及時認識到事態發展的危險性,要求停止引進最新攻擊武器和韓美聯合軍事;韓美軍方在精密分析後於 26 日宣布,2 枚飛彈的飛行距離均為 600 公里,飛行高度為 50 餘公里。相關飛彈專家指出,『最高高度為 50 多公里,但射程能飛行到 690 公里是相當大的技術進展。而 50 公里高度是駐韓美軍「薩德」或「愛國者 3 型」(PAC-3)飛彈系統攔截高度的死角地帶,攔截難度非常大。』

川普與金正恩 6 月底在朝韓非軍事區板門店碰面,協議儘速重啟非核化協商,但目前為止沒有任何進展。下個月 2 日即將在泰國舉行東協區域論壇(ASEAN Regional Forum, ARF),日本外務省發佈消息將配合 ARF 召開期間,安排日本外務大臣河野太郎、美國國務卿蓬佩奧、韓國外交部長康京和舉行會談,針對朝鮮問題交換意見。朝鮮是否猜測各國會對朝鮮半島問題過度關注,想要施壓各國控制發言,或是為迫使美國儘早重啟協商,才會頻頻試射新型彈道飛彈,不得而知。

然而根據聯合國安理會決議,禁止朝鮮發射任何形式、無論長短程的彈道飛彈。而針對朝鮮 25 日的試射,美國總統川普卻似乎試圖淡化朝鮮的試射行動。 26 日在面對記者時表示,「他沒有對美國示警,因此完全不用擔心。那是他們的糾紛,他們兩邊自己的爭端。」有記者提醒這些所謂的「短程飛彈」對日本與韓國而言「射程並不短」,但川普在白宮依舊表示,「這是短程飛彈,我跟金正恩的關係非常好。這些常規飛彈很多國家都有、非常普通,不值得擔心。」如同收到川普的背書,金正恩不到一週再次試射挑釁。

參考新聞來源:
2019/07/31 NHK 北朝鮮が短距離弾道ミサイル発射 6日前と類似のサイルか
2019/07/31 共同通信 北朝鮮、また短距離弾道弾 2発、250キロ飛行
2019/07/31 読売新聞 EEZに飛来せず、首相「安全保障に影響ない」

中俄亞太區域軍事合作,引起美國高度關注

上週中國與俄羅斯各自派遣兩架轟炸機飛往日本海,甚至進入韓國防空識別區,隨後中俄兩國國防部證實,兩國在太平洋地區進行首次聯合空中戰略巡航,並表示「此類聯合巡航今後將在亞太地區常態化」。對此,美國太平洋空軍司令(Pacific Air Forces, PACAF)布朗將軍(Charles Q. Brown Jr.)指出,美國正密切關注中俄兩國在太平洋地區的軍事合作活動,此次目標是有意針對日美韓三國關係而來。

2019 年 7 月 23 日中國 H-6 轟炸機進入韓國與日本防空識別區
(圖/日本防衛省)

美國太平洋空軍司令布朗將軍 30 日在美國華府一場演講中提到,「美國對於中俄兩國開始軍事合作令人擔憂,美國與同盟國間將面臨更艱困的情勢」,表達對於中俄兩國軍事合作的嚴重關切。「當前我們必須團結起來,俄羅斯和中國正試圖藉由軍事合作來分化美國與同盟國間的關係。」布朗將軍引證指出,俄羅斯轟炸機先前繞飛台灣的舉動,顯現中俄之間互有合作默契,「注意中國舉動是我們(美國太平洋空軍)的首要課題,不過同時對於俄羅斯在此區域的活動也要保持警戒」。

今年 6 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莫斯科與俄羅斯總統蒲亭簽署《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聯合聲明,表示兩國要一起對世界承擔更大責任後,中俄雙方軍事合作日趨密切,逐漸從「聯合軍演」走向「聯合軍事行動」,可以顯見中俄兩國聯手意在牽制、突破美日主導的「印太戰略」。這次中俄轟炸機及預警機「前所未有」的聯合巡航舉動,兩國國防部皆證實將會是以後的常態活動,難以想像中俄兩國此舉不是企圖嘗試挑戰美國在此區域的影響力。

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戴維森上將(Admiral Philip Davidson),18 日出席在美國科羅拉多舉行的阿斯彭安全論壇(Aspen Security Forum)上,同樣對中國與俄羅斯近來加強兩軍聯合作戰能力表示憂慮。戴維森上將指出,「僅僅兩個星期前,俄羅斯兩架轟炸機從其遠東基地起飛後繞台灣飛行,再回到基地。這項行動似乎沒有受到中國警告。我可以說,這個地球上任何其他人這麼做都會受到中國的警告。這意味著俄羅斯事先或者在採取行動期間得到了中國的默許。中國與俄羅斯聯合起來挑戰自由與開放的印太地區國際秩序以及整個世界秩序,這不是我們希望看到的結果。」

參考新聞來源:
2019/07/31 NHK ロシア軍と中国軍の連携に強い懸念 米太平洋空軍司令官
2019/07/18 Philip Davidson, Commander, U.S. Indo-Pacific Command: Military Competition with China: Maintaining America’s Edge

日韓關係持續惡化下,兩國外長終於當面對談

日本七月初對韓國加強半導體材料出口管制措施進而加深兩國關係對立後,日本外務大臣河野太郎與韓國外交部長康京和 1 日上午終於在泰國曼谷舉行會談。韓國勢必會提出要求日本撤回出口管制及中止推動將韓國排除在貿易優惠待遇「白名單」國家之外。而日本仍然會堅持目前作法的立場,兩國外長會談仍將只是各說各話。

先前,多家媒體引述透社報導指出,美國政府對於日本加強對韓國出口管制等一系列日韓對立,已提出居中調停方案,要求兩國簽署在維持現狀且不採取新措施的狀態下展開談判的共識文件。敦促日本推遲把韓國從安全保障出口管理上設置了優惠待遇的「白名單」國家中剔除相關程序,避免進一步激化對立。不過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 31 日在例行記者會上否認美國介入仲裁表示,「該報導內容與事實不符」,即使有也會向美國說明日本的既定立場。

日本執政黨黨政相關人士表示,「白名單國家代表特別待遇,亞洲國家中僅韓國在名單中。這並非金融措施,只是從特別待遇國家變回普通國家」,強調日方長久以來的立場。從目前跡象觀察,日本政府目前似乎仍會在 8 月 2 日的內閣會議上決定修改相關政令,將韓國從具有信賴關係的出口「白名單國家」中剔除,不再享有可以簡化貿易相關行政程序等優惠措施。

美國總統川普上個月 19 日曾表示,韓國總統文在寅已請求美方居中調停,稱「如果他們雙方都請求的話,我或許會介入」。當時美國認為這一問題應當由日韓雙方來解決,一直處在觀望狀態。以往日韓關係惡化時,迄今為止日韓外交相關人士傳統作法,都會向共同盟友美國要求扮演調停腳色。當年日韓在慰安婦問題上僵持不下時,美國總統歐巴馬便曾出面調停,致使兩國 2015 年達成協議,由日方出資成立慰安婦支援財團「和解.平癒財團」。

不過此次日韓交惡的導火線「徵用工訴訟」使情況複雜許多,倘若變賣被扣押的日本企業資産向原告支付賠償,將完全顛覆 1965 年兩國就二次世界大戰後關於戰爭補償請求權問題,所簽訂的《日韓請求權協定》。所以,即使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為出席 2 日於泰國曼谷舉行的東協區域論壇(ASEAN Regional Forum, ARF)在泰國表示,本週和日韓外交部長會面時,將會敦促這兩個美國在亞洲最重要的盟國,在貿易糾紛傷害雙邊關係之際「設法前進」。由於直接牽涉到戰後補償問題,美國似乎也極力避免過度介入。

參考新聞來源:
2019/08/01 共同通信 日韓外相、輸出規制で応酬 徴用工問題も、会談は平行線
2019/08/01 NHK 日韓外相会談終わる 河野外相「徴用」問題で是正要求か2019/08/01 日本経済新聞 日韓外相が会談 輸出規制発表後で初の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