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報呱世界東北亞

紙老虎戰術》北韓發射失敗的間諜衛星 性能不及Google衛星

韓國軍方在本(7)月 5 日公布了在黃海回收的北韓太空發射體和衛星殘骸的分析結果,並明確指出「該衛星對軍事偵察完全沒有實際效用」。如果要作為偵察衛星,空間解析度至少要達到 1 公尺,而這顆衛星的空間解析度只有 10~20 公尺,即使與一般商業衛星相比,性能也相當低劣

相關報導:
北韓預告發射軍事衛星 南韓:須承受相應代價
北韓間諜衛星發射失敗 北韓居民10年糧草錢化為星塵

朝鮮勞動黨總書記金正恩(中間著白衣者)與其女金主愛(右邊著白衣者)在5月16日視察軍事偵察衛星發射準備作業。
(圖/朝中社)

人造衛星的空間解析度指的是衛星用的感測器等能在多大程度上準確地捕捉地面物體的尺度。如果解析度為 1 公尺,則表示可以在衛星照片中將一個 1×1 公尺的物體顯示為一個點。

關於北韓今年 5 月 31 日在發射後墜毀的太空發射體殘骸,韓國軍方聯合參謀本部相關人士在 5 日表示,「韓國軍方結束為期 36 天的搜索和打撈行動」,並做出前述說明。

北韓在今年 5 月 31 日從東倉里的西海衛星發射場發射的「千里馬 1 型」運載火箭,在第一級火箭分離後,第二級火箭發生故障,因此墜落在全羅北道群山於青島以西約 200 公里的海域上。大約一個半小時後,韓國軍方在墜落地點附近發現了被認為是發射體殘骸的漂浮物,但因為殘骸非常重而沈入 75 公尺深的海中。現場投入了艦艇、飛機、軍方潛水隊員進行打撈作業,由潛水隊員潛入深海在殘骸上綁上鋼索從海底將其抬起,然後利用艦艇上的起重機將物體移動到艦艇的甲板上。

火箭發射失敗墜落後,一部分殘骸漂浮物在紅點位置被發現。
(圖/韓國國防部/報呱再製/點圖放大)

現場附近還觀察到了中國軍艦的活動。殘骸的掉落海域位於韓中「暫定措施水域」的公海。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掉入公海的物體由先打撈到的一方擁有所有權。根據《朝鮮日報》6 月 17 日的報導,當北韓 5 月底發射衛星失敗墜落後,馬上就向中國尋求支援回收,以阻止發射體的相關技術流向韓國軍方。

最後韓國軍方在 6 月 15 日回收了第二級火箭主幹,並在近日成功打撈到裝載在第三級火箭的衛星「萬里鏡 1 號」的主要部分。還在第二級的主幹內,發現了作為引擎主要零組件的渦輪泵(turbopump)等。衛星殘骸中也包含了幾個重要零件,可以藉此掌握北韓開發偵察衛星的技術水準。

北韓利用彈道飛彈技術發射的「千里馬1型」運載火箭的第二級殘骸於6月15日被打撈上岸。
(圖/韓國聯合參謀本部)

北韓衛星解析度僅10~20公尺 比商業衛星還差

韓國軍方聯合參謀本部表示:「韓國軍方運用監控能力,自發現北朝鮮發射體的瞬間便持續追蹤」,並透露「在困難的作戰環境中,透過設定殘骸落下的區域,派遣海軍艦艇、飛機和深海潛水人員等,成功打撈了許多殘骸」,接著表示「已經確定是北韓的太空發射體和衛星的『主要部分』」。

據悉,被打撈上來的衛星殘骸包含攝影機等光學設備和零件,以及放置光學攝影機的鏡筒等。進行分析作業的單位包含韓國國防部、韓國軍方聯合參謀本部、韓國國防科學研究所(ADD)以及美國國防部國防情報局(DIA)等。

衛星的零件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俄羅斯等外國製造的。分析這次發射的「萬里鏡 1 號」後發現,其空間解析度僅有 10~20 公尺。

從北韓在今年 5 月 17 日公開的衛星實體照片,可以看見有 4 面太陽能電池板被摺疊起來,兩面包著黃色的多層隔熱薄膜(MLI)形成一個六角形結構。衛星上方設有兩個內有光學攝影機的鏡筒。專家指出,即使是通常在 500~600 公里高度使用的低軌道衛星,要提高解析度也需要一定長度的鏡筒,但北韓的鏡筒較短,根據分析該衛星的解析度甚至不及 Google 衛星照片的水準

去年 12 月北韓在發射準中程彈道飛彈(MRBM)時,也聲稱這是「衛星實驗體」,並公開了其拍攝的照片。然而,這些照片的空間解析度也只有約 20 公尺,還遠不及一般商業衛星的性能。

北韓在去(2022)年12月19日發布以實驗衛星照片,在高空拍攝的仁川(左)與首爾兩地衛星遙測照片。照片一出,隨即引來南韓專家譏諷解析度太差,別說軍事衛星了,連商用都沒辦法。
(圖/朝中社)

而 20 公尺的解析度僅能將 20×20 公尺的物體顯示為一個點,這樣並無法掌握地面的情況。要作為軍事偵察的間諜衛星使用,需要達到 1 公尺以下的解析度,即所謂的「次米(Sub-meter)級」。美國於 1976 年首次發射的軍事偵察衛星「KH-11」的解析度為 13~45 公分,這意味著它甚至可以斜著拍攝。

峨山政策研究院的梁旭研究委員指出「我們確認了北韓的衛星未達到作為軍事偵察衛星的水準,這一點具有重要意義」。

北韓技術不足 欺敵戰術威脅美韓

《日經新聞》指出,北韓實際上並未達到其聲稱的技術水準,或者是北韓可能透過誤導以「欺敵戰術」來威脅美國和韓國等國。

北韓在發射前解釋說,這顆人造衛星是用於「即時監控美國軍事行動的軍事偵察衛星」。不過他們只要聲稱這是一顆軍事偵察衛星,即使實際上它的解析度很低,也能對對方造成威脅。

韓國軍方將與美軍合作,持續對打撈到的北韓發射體和衛星殘骸進行分析,但出於安全考量暫時不會再公布分析結果,以防止北韓掌握韓國軍方的回收成果和搜尋能力。

而韓國方面也在進行情報戰,假設公開具體回收的零組件,北韓可能聲稱「有裝新的零組件」,繼續進行欺敵戰術。因此韓國不透露自己獲得了哪些技術情報,就能讓北韓難以應對。

北韓根據 2021~2025 的「國防五年計劃」持續進行軍事開發。截至今年 6 月的兩年半的時間內,他們主要集中在固體燃料短程彈道飛彈上,提高了飛彈發射能力。而軍事偵察衛星則是開發計劃中尚未完成的課題之一。

北韓在 2022 年 12 月曾設定到「2023 年 4 月」的準備時間,但發射失敗後,還被韓國軍方回收。雖然北韓在發射失敗時表示「將盡快進行第二次發射」,但到目前尚未再次發射。

在衛星發射失敗後,今年 6 月召開的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中,北韓媒體沒有報導金正恩的發言。韓國統一部分析認為,「全體會議上金正恩沒有發表演講是非常罕見的。可能是由於衛星發射失敗以及經濟成果不明朗,而使情況變得困難」。

北韓勞動黨第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八次全體會議於6月16日~18日在平壤召開。據朝中社報導,北韓5月底發射搭載軍事偵察衛星的運載火箭因第二級火箭故障而墜海,朝鮮勞動黨認為此事是今年上半年最嚴重缺失。
(圖/朝中社)

北韓最近在維護位於平安北道東倉里的發射台周邊,顯示他們可能再次發射太空發射體或長程彈道飛彈,韓國軍方正在加強應對準備。

參考新聞連結:
2023/06/16 聯合ニュース 北朝鮮の「宇宙発射体」残骸を引き揚げ 技術水準など把握へ=韓国軍
2023/06/19 聯合ニュース 衛星失敗を「重大な欠陥」 早期の再打ち上げへ=北朝鮮の党総会
2023/06/17 朝鮮日報 北朝鮮、発射体墜落直後に中国にSOS…「残骸引き揚げ」を要請していた
2023/07/06 朝鮮日報 韓国軍が回収・分析した北の「人工衛星」は望遠鏡並み…実用性は皆無だった
2023/07/05 聯合ニュース 韓国軍 北の偵察衛星に「軍事的な効用性なし」=残骸捜索・引き揚げ終了
2023/07/05 日経 北朝鮮、衛星技術なお不足か 韓国軍「偵察に使え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