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韓國聯合參謀本部的消息,北韓於當地時間 11 月 21 日晚間 10 時 43 分左右,從平安北道東倉里往南發射了軍事偵察衛星(間諜衛星)。北韓在今年 5 月和 8 月曾兩度嘗試發射但都以失敗告終 ,這是北韓再隔 3 個月的第 3 次嘗試。韓國軍方與國家情報院分別在 22、23 日表示北韓衛星成功發射並已進入軌道。但是否正常運作尚待進一步分析。
聯合參謀本部在 21 日發佈消息,指出從東倉里發射的「北方聲稱的軍事偵察衛星」穿越了白翎島和離於島西方的公海上空。
在韓國總統尹錫悅訪問英國期間,總統辦公室高階官員已事前針對北韓軍事衛星發射發出警告,一旦發射,將「暫停 919 南北軍事協議效力」,但北韓仍在夜間成功突襲發射。隨後,22 日在韓國總理韓悳洙主持的臨時國務會議上,也決定暫停軍事協議中關於禁航區的效力,並獲得尹錫悅的批准。
由於發射偵察衛星需要使用彈道飛彈技術,所以北韓此舉已違反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決議。
北韓原本通知日本海上保安廳,計劃在 11 月 22 日 0 點起至 12 月 1 日之間進行發射。火箭可能墜落的危險區域,則劃定了西海兩處以及菲律賓東方太平洋上的一處。北韓會事先通知日本的原因是,全世界 10 個海域當中,是由日本負責協調屬於韓國和北韓的區域。由於北韓強調這不是挑釁而是正常的衛星發射,所以事前的通知看起來像是有要遵守發射計畫的程序,但突然提前一個多小時在 21 日發射,讓北韓的主張顯得軟弱無力。
北韓 22 日上午透過官媒宣布搭載在「千里馬 1 號」運載火箭上的「萬里鏡 1 號」偵察衛星已成功發射,並進入軌道。在同日下午則報導宣稱萬里鏡 1 號成功在太平洋上空拍攝到關島的美軍基地(未公開照片),並稱衛星「將從 12 月 1 日起開始正式執行任務」。
韓國軍方初步評估認為衛星可能成功發射,因為它不像之前的兩次嘗試那樣在西海(黃海)墜落,而是飛越了西海並飛行更遠的地方。後續聯合參謀本部在 22 日表示「綜合分析飛行路線等資訊後,評估已進入軌道」,該衛星是否正常運作則需要進一步分析。
透過韓國國會的國家情報委員會所屬議員轉述,韓國國家情報院在 23 日的閉門會議上表示,已掌握到北韓第三次發射偵察衛星已成功並進入軌道,國情院認為北韓此次發射成功是由於俄羅斯提供的支援。國情院指出朝俄會談時,蒲亭曾公開表示會協助北韓火箭技術,會談後北韓向俄方提供了火箭設計圖和第一、二次發射的數據,俄羅斯再把分析後的結果提供給北韓。
相關報導:北韓已供俄羅斯百萬發砲彈 韓國軍方:還可能有短程飛彈
而根據美國太空軍第 18 太空翼隊(Space Delta 18)營運的人造衛星追蹤網站(Space-Track.org),北韓 21 日發射的萬里鏡 1 號已在 23 日被美國太空司令部賦予衛星目錄序號(NORAD ID)「58400」和國際代碼「2023−179A」。
其繞行地球一周的週期為「94 分 67 秒」,軌道傾角為「97.43°」,距離地面的高度約為 500 公里左右。美國國防部還在評估發射是否成功,但太空軍賦予序號意味著此衛星已繞行地球一圈,所以很可能認為該衛星已進入軌道運行。
日本防衛大臣木原稔則在 24 日上午的記者會上表示「與美國及韓國合作分析的結果,已確認到北韓發射的物體正在繞行地球。」
由於偵察衛星是進行軍事行動時的「眼睛」,北韓為了提升軍事作戰能力,必須將攜帶高解析度攝影機的人造衛星準確地送入軌道並與地面通聯。
韓國一家新創公司 Space Map,每天會從美國太空軍接受 3 次數據以即時監控衛星碰撞風險。Space Map 的經理 23 日向《朝鮮日報》表示,萬里鏡 1 號約每 13 小時會重新訪問朝鮮半島上空,大約在上午 10 點左右經過時對韓國進行觀測,並在晚上 11 點經過朝鮮半島時與北韓進行通聯。
其軌道始終在朝鮮半島左側,西海一帶。雖然它沒有經過朝鮮半島的正中央,但由於可以調整光學攝影機進行拍攝,觀測應該不成問題。實際上,根據 Space Map 估算萬里鏡 1 號的可觀測區域,包含整個韓國。此外,它還能夠觀測全球,包括歐洲、俄羅斯、美國和印度。
萬里鏡 1 號的解析度大約為 3 公尺。這是韓國軍方在今年 5 月和 8 月打撈發射失敗的萬里鏡 1 號殘骸,所做的分析結果。韓國科學技術院(KAIST)人工衛星研究所的李哲指出:「3 公尺的解析度相當於拍攝汽車時只能得到 2 個像素。雖然可以知道有汽車,但無法區分汽車的型號。不能說它達到了可以用於軍事偵察的水準。」
《朝鮮日報》指出儘管萬里鏡 1 號每天都會飛越朝鮮半島,但很多人認為它仍然不足以發揮軍事偵察衛星的實際作用。要獲得有意義的軍事偵察數據,其光學攝影機的空間解析度至少需要低於 1 公尺。美國和中國已經有 10~20 公分解析度的軍事偵察衛星,而韓國也計劃在本月底發射解析度約 30 公分的軍事偵察衛星。
相關報導:紙老虎戰術》北韓發射失敗的間諜衛星 性能不及Google衛星
但如果之後再發射 2 號、3 號等多顆衛星進入軌道,情況可能會有所改變。目前,重新訪問朝鮮半島上空的週期為 13 小時,但如果運行多顆衛星,週期可能縮短至 2 小時左右。這樣一來,即使解析度略低,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實現軍事偵察的目的。
《日經新聞》報導指出,即使衛星的能力不足,北韓也可以獲得其他成果。這是因為火箭到達太空的技術可以用來開發洲際彈道飛彈(ICBM)。特別是分離和上升到太空的過程中的技術是共通的。
北韓已經在與實戰類似的常規彈道上試射了短程和中程飛彈。然而,洲際彈道飛彈僅有從高角度發射的經驗。這次發射火箭的經驗將成為北韓以常規軌道發射洲際彈道飛彈的養分。
曾任美國政府武器專家、現任職於華府監控北韓動態的網站「北緯 38 度」(38 North)的范狄本(Vann Van Diepen)在接受美國之音(VOA)的採訪時表示:「即使解析度較低,但也比沒有好」,他擔心地說:「擁有多枚偵察衛星將有助於北韓的軍事行動能力。」
對於北韓發射軍事偵察衛星,除了韓國、美國、日本政府發出譴責以外,G7 外長也在 22 日發表聯合聲明表示「以最強烈的措辭譴責北韓利用彈道飛彈技術發射火箭。明顯違反聯合國安理會決議。」
而聯合國安理會預計將在 27 日召開緊急會議。安理會理事國當中,包含日美英法等 9 個國家,加上明年將成為非常任理事國的韓國,共計 10 個國家在 22 日也發表聯合聲明,強烈譴責北韓發射衛星「威脅國際和區域的和平與安全,削弱全球的核武禁擴」。
相關報導:韓國獲選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 盼在北韓問題發揮主導作用
然而,北韓與擁有否決權的常任理事國——俄羅斯,正在加深合作關係並接受技術支援。另一個常任理事國——中國近期的態度也都避免譴責北韓,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在 22 日的記者會上僅表示「朝鮮半島情勢發展至今事出有因」。預估聯合國安理會仍然會很難做出一致譴責北韓的聲明或決議。
延伸閱讀:
滿手燙手山芋》布林肯訪南韓 譴責朝俄軍事合作
遏制北韓威脅 韓美安保修訂威懾戰略 發表國防願景
參考新聞連結:
2023/11/22 朝鮮日報 9・19南北軍事合意から5年…韓国政府、飛行禁止区域から効力停止へ 北の発射受け
2022/11/22 聯合ニュース 韓国政府 南北軍事合意の一部効力を停止=尹大統領が英で承認
2023/11/22 産経 北朝鮮衛星は「軌道進入」と韓国軍
2023/11/23 中央日報 韓国国家情報院「北朝鮮の偵察衛星打ち上げ成功…ロシアの支援あったと判断」
2023/11/23 ANN 北朝鮮“軍事偵察衛星”打ち上げ「軌道進入」と評価か 米宇宙軍が衛星番号を付与
2023/11/24 TBS「何らかの物体が地球を周回」木原防衛大臣 北朝鮮打ち上げの“衛星”について
2023/11/23 조선일보 北 ‘만리경-1호’, 13시간마다 서해 상공 나타나 남한 찍는다
2023/11/22 日経 北朝鮮「衛星」周回軌道に 韓国分析、ロシアが支援か
2023/11/22 中央日報 G7外相「北朝鮮偵察衛星の打ち上げ、平和に重大な脅威」共同声明
2023/11/23 時事 安保理会合、27日開催へ 北朝鮮軍事衛星打ち上げ
2023/11/22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主持例行記者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