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能趁勢而起?疫情讓東南亞的再生能源奄奄一息

由於武漢肺炎疫情,東協地區 2020 年的 GDP 預計會衰退 2.7%,全面性的經濟衰退連帶也影響政府在能源產業上的投資,特別是再生能源也因此奄奄一息。而在疫情趨緩之後,東南亞國家對再生能源的投資不見得會恢復到疫情之前,也可能會轉向核能,只是多數東南亞國家在疫情之前無特別重視核能而商轉投資也不足。

在過去的 20 年中,東南亞國家的風力與太陽能等變動型再生能源(Variable Renewable Energy, VRE,是不可調度的再生能源)。例如 2019 年越南就安裝了 5.4 吉瓦(gigawatts, GW)的太陽能發電,而在這短短的一年發電量也已超過馬來西亞和泰國。在陸上和海上風電(離岸風電)部分,東南亞國家的成長也引起相當的注目。

不過,2020 年的武漢肺炎重創經濟,除了能源消費大減之外,各國財政也不太樂於再投資於再生能源。例如,菲律賓推遲了 135 百萬瓦(megawatt, MW)的太陽能發電計畫,馬來西亞關閉棕櫚油發電廠,寮國也暫停水力發電廠的建設。然而,在疫情趨緩、能源消費恢復正常後,東南亞國家不見得會持續對再生能源有興趣,更可能轉向追求核能,例如菲律賓正在考慮重啟巴丹核電廠(Bataan nuclear power plant)。但是,在疫情之前,東南亞國家並無特別重視核能而投資也不足,主要原因是初期投資金額高而且民眾接受度低,僅有印尼、馬來西亞、越南、泰國和菲律賓是緩慢但相對穩定的發展。

被稱作是新一代核能未來的「熔鹽式反應爐」(Molten Salt Reactor)
圖/OAK RIDGE NATIONAL LABORATORY

對印尼來說,蘇門答臘島東海岸附近有豐沛的釷(Thorium,常跟錫礦共存),佔印尼 95% 的量。雖然釷無法用在傳統的熱中子反應爐中,但是釷在吸收中子後會衰變成鈾-233(Uranium-233),而鈾-233 是極好的核能原料,特別是用在先進的熔鹽式反應器(Molten salt reactor)。因此,印尼國防部有興趣以國安為目的在 2025 年之前蓋一座小型的熔鹽式反應器,發電量為 50 百萬瓦(MW),目前已在 2020 年 7 月跟美國特康能源公司(Thorcon Power)簽署合作研發協議。而特康能源也曾在 2019 年 3 月提議投資 12 億美元在 2027 年前在印尼開發一個 500 百萬瓦的浮動核電廠(floating nuclear power station)。

目前印尼有 3 個小型的研究用核子反應爐,尚無商轉的反應爐,而相較於其他東南亞國家,印尼要往商管的路前進最大的風險是印尼處於太平洋地震帶上,加上商轉所需的成本相當高,因此整體而言,印尼過去幾十年在核能的發展並無太大的突破。此外,資源豐富的印尼也尚有太陽能、風力、水利、地熱等再生能源可供選擇。

參考來源:
2021/01/01 The ASEAN Post Nuclear Energy In A Post-Pandemic ASEAN
2020/12/31 The Diplomat Indonesia’s Nuclear Dream, Revi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