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在 11 月 8 日舉行第二屆國會大選,緬甸聯邦選舉委員會(UEC)13 日公布大選結果,緬甸國務資政、實質領導人翁山蘇姬所屬執政黨全國民主聯盟(全民盟,NLD),贏得國會過半數席次,取得組成下一任政府的資格。
然而,國際媒體也批評翁山蘇姬政府,在改革憲政、制衡軍方與種族議題上的缺失。例如台灣媒體人范琪斐 10 日就在臉書發布影片評論緬甸大選,將翁山蘇姬的執政方式形容為「極權」,批評翁山蘇姬歧視少數民族洛興雅穆斯林、沒有做到修憲承諾,並以防疫與安全為由打壓小黨造勢活動。
范琪斐的結論竟是,翁山蘇姬是個打壓異己的極權政府,而緬甸選民只是因受夠軍政府 50 年來的高壓獨裁,所以「看到全民盟幾個字就直接蓋下去了」。但是,選舉結果卻顯示出緬甸社會大部分民眾對於翁山蘇姬及全國民主聯盟(下稱全民盟)的高支持度:在兩院議會 共 664 席中,全民盟就取得了 396 席,足以使全民盟籌組新的行政團隊,完全掌握新政府。翁山蘇姬政府面臨武漢肺炎疫情與各種阻礙,在本次選舉中甚至超越其在 2015 得到 390 席的紀錄。
如果資訊來源都是所謂的「國際媒體」、或是連緬甸首都是奈比多(နေပြည်တော်)而非仰光都不知道的「國際媒體人」,我們根本無從理解翁山蘇姬在緬甸的高支持度。究竟全民盟進入體制內後真的就「變獨裁」、不推動民主改革了嗎?本文將整理翁山蘇姬政府遇到的困難與威脅,緬甸邁向民主化過程中究竟有哪些具體的阻礙,翁山蘇姬在緬甸的形象與國際新聞中被報導的視角落差。
在制度上,翁山蘇姬政府面臨的挑戰也相當嚴峻。緬甸軍方在 2008 年將憲法修改為對軍方有利的《軍方保障法》,除了內政部長與國防部長必須由軍官擔任,軍方在國會甚至享有 ¼ 的保留席次。
經歷 50 年軍政府暴政之後進入體制內的翁山蘇姬政府,極難在進入體制後迅速造成改變,過高的修憲門檻,需要 75% 以上席次同意才能修改憲法,意即翁山蘇姬政府必須取得親軍方的鞏發黨支持,暗示了修憲之路幾乎永遠不可能達成。
緬甸選民即便對現況不滿,主流民意皆無意對全民盟咎責。同時,超過 70% 的投票率也顯示了全民盟的正當性,緬甸選民並非看到全民盟幾個字就蓋下去了,而是權衡為鞏固民主的考量下,做出符合民主價值的決策。
有別於國際上對翁山蘇姬施政的批評,緬甸國內輿論及選情似乎不受影響。緬甸約有九成人口信仰上座部佛教(亦稱為「小乘佛教」),僧侶在緬甸國人心中具有崇高的地位。自 2007 年數千名佛教僧侶加入示威遊行後,緬甸僧侶在政壇更加有影響力。不巧的是,對緬甸政壇及民意有極大影響力的宗教領袖及信徒,大多對伊斯蘭教抱有敵意。僧侶阿欣威拉杜(ဝီရသူ)作為在番紅花革命中崛起的宗教領袖,甚至帶頭鼓勵迫害穆斯林和洛興雅人。
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差異
大乘和小乘佛教主要的區別為,大乘佛教稱能運載無數眾生,從生死大河之此岸達涅盤境界之彼岸,救渡一切眾生成佛,且主張可以在家修行。而堅持原始教義,追尋自我解脫的教派為小乘佛教,小乘佛教將「阿羅漢」果作為修行的最高目標,強調出家修行的重要。
面對具有廣大民意支持的宗教領袖阿欣威拉杜(ဝီရသူ)提案修法,必須經父母同意,女性佛教徒才能嫁穆斯林,且穆斯林必須改信佛教,違者可處 10 年有期徒刑時,在國際新聞中被塑造成歧視穆斯林與洛興雅的獨裁者的翁山蘇姬,表示反對此提案,且指出這項修法不公平且違反婦女權益與人權。同時,翁山蘇姬也曾公開批評若開邦(Rakhine)政府限制洛興雅穆斯林生育不能超過 2 子的政策侵害人權。
在以佛教為多數且對穆斯林有敵意的緬甸社會參選,全民盟本次選舉仍然派出穆斯林議員候選人,甚至成功當選了。即便只有一位勝選,在反對黨與僧侶鼓吹民眾仇視穆斯林的緬甸,這個突破可以看出翁山蘇姬政府並不完全如部分媒體渲染般仇視伊斯蘭教。33 歲的西圖貌(Sithu Maung)13 日慶祝選上國會議員時表示,國會長達 5 年沒有穆斯林議員,未來將捍衛少數族裔權益。
對此,親軍方的聯邦鞏固發展黨(鞏發黨)候選人與支持者在臉書上散布的假消息和仇恨言論,試圖將全民盟描繪為穆斯林的共謀,對威脅緬甸佛教。鞏發黨發言人 Nan Mya Mya Mie Mie Zaw 就是其中一個持續散佈這類內容的人,他曾經將翁山蘇姬稱為「國家叛徒」。可見翁山蘇姬對穆斯林族群採取的措施並非完全為求最大政治利益,背後有著更為複雜的結構性因素影響。
選前全民盟與親軍方的鞏發黨支持者間暴力衝突事件頻傳,10 月 22 日,實階( Sagaing )地區,有一名男子 U Myo Win Soe 被殺害。受害者的姐姐表示,弟弟是為了保護當地孩子,才遭到暴力的鞏發黨支持者毆打導致頭部重傷,送醫搶救後仍不治。
選舉結束後,聯邦鞏固發展黨(鞏發黨)也表示不承認選舉結果,呼籲重新舉行自由、公平、無偏見的選舉,擺脫不公平的選舉活動。雖然軍方在選前就已指控選舉犯反法律與程序,至今仍未提供相關證據。選委會在記者會中重申,選舉已經做到公平、自由且透明。許多人擔心鞏發黨不承認自身敗選,可能煽動對全民盟支持者暴力行為。緬甸憲法也賦予軍方合法發動政變的權力,若選舉過程發生暴動,即在國家緊急情況,如出現叛亂、恐怖、暴力手段奪取政權的情況,國防總司令得以行使立法、行政與司法機關的權力。只要被軍方認為選情已造成緊急情況,緬甸民主化極有可能一夕之間走回頭路。
同時,在緬甸西部的若開邦,長期和軍政府對峙的若開軍(Arakan Army)則已成為近年來的軍事威脅。在選舉後武裝衝突持續,前幾天一枚砲彈落入村莊,導致村民受傷,傷者包括一名 3 歲兒童。當地村民指出,政府軍與若開軍,在距離村莊不到十公里的地方發生衝突,目前大部分村民已逃離村莊,進入難民營躲避。
嚴峻的軍事衝突從選前延燒至選後仍未平息,取消部分投票所設置的因素,除了大部分國際媒體所報導的為「打壓小黨」外,或許也不能排除是執政黨酌量居民安全與軍方可能行動之下的決定。
因此,固然緬甸政府針對少數民族的政策以及修憲的執行現況不理想,但評論全民盟進入體制內後變獨裁,確實是忽略了背後從制度與社會結構層面的桎梏。緬甸整體民意看似對翁山蘇姬好感並未下滑,翁山蘇姬政府面臨的困難與威脅,更多應是來自軍政府及國際壓力。難以撼動的不平等憲法,以及族群、宗教分化對立的社會,才是緬甸邁向民主化過程中具體的阻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