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媒體、各國智庫皆預估 2027 年以前,中國人民解放軍可能會入侵台灣。美國華盛頓智庫大西洋委員會(Atlantic Concil)12日釋出報告,認為對中國而言,海上封鎖是最可行的選擇。同時也對台灣、美國及盟國們提出建議,應該形成能威懾中國的戰略聯盟。
- 該報告首先指出,中共統一台灣的意圖昭然若揭。透過數十年的軍事現代化,中共確實已具備封鎖台灣所需要的海上能力。
- 中國解放軍正擁有全球最大的海軍、最大的海警艦隊,以及由政府補貼的海上民兵。自 2005 年至 2022 年,中國海軍增加了 135 艘艦隊,對比同期的美國海軍只增加 2 艘。
封鎖勝於侵略 台灣備戰也要強調與世界經濟的連結
該篇報告認為的封鎖情況,是針對中國以脅迫行動「阻止商船在台灣周邊水域自由航行,並封鎖海港阻止商船進出。」由於台灣的海島地形,相當仰賴海運維持經濟命脈,而因為非動能封鎖是最低程度的威脅,又是公開的敵對行動,可以展現其國家目標,因此對於中共來說極具吸引力。
- 中國的軍事戰略也表明,樂於採取封鎖或「壓制戰」(restraint warfare)。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定義中,所謂壓制戰,是透過軍事強大的常備戰略力量,並配合政治與外交「制伏敵人」,從而避免戰爭,不戰而屈人之兵。
俄烏戰爭中表明,無端的侵略容易引發各國群起制裁,所傳達的戰爭訊息也相當清楚。但封鎖則不同,這種間接的方式較不會表明直接的侵略訊息。
報告認為,「敘事方式、國際反應」是中共在俄烏戰爭中觀察的重點。西方國家對烏克蘭以軍事、經濟援助,同時又不積極參與戰爭的模式,受限於台灣的島嶼地形,反而行不通。而台灣應讓各國注意到,台海戰爭對經濟的影響將遠大於俄烏戰爭。
- 台海模式中,中國的經濟規模是俄國的 10 倍,而台灣的經濟規模則是烏克蘭的 4 倍。台灣同時是全球高階晶片的領導者,且美國使用的高階半導體晶片 9 成都產自台灣。因此台海衝突不僅對美國、乃至於全球經濟的衝擊都相當可觀。
台灣能源倚賴進口 中國可封鎖港口迫使談判
該報告指出,台灣最大的弱點是能源部門,因為近 98% 的能源仰賴海上貿易進口。而中國可能會以一連串的非動能封鎖來形成脅迫,目的是志在對海上運輸的恐懼、迫使台灣人民進行談判,如此可將中共對台灣的影響力推到最大。
這些脅迫行動,可能是:
- 以船艦、軍機進行監視、偵查;明顯的過境實彈演習、部署水雷
- 武裝的海上民兵衝撞商船
- 切斷台灣與世界海底電纜
- 對政府及金融機構進行網路攻擊
該報告指出,台灣及盟國需要一套專門威嚇的戰略,向中國展示其脅迫行動極有可能失敗。例如台灣須展現經濟能力、實力及抵抗意志,以及美國持續支持台灣的能力、盟國提供額外的海事力量等。
而報告建議的反封鎖行動,則包括:
- 台灣須整合資源並建立後備軍隊,展現抵抗意志
- 部署海上偵測系統,紀錄中共行動
- 講商船改掛聯盟國家的旗幟、由聯軍戰艦護送商船通過
- 建立反水雷部隊及防禦型網路
美國最新的國防戰略報告(NDS)指出,這十年相當關鍵,將對美國未來數十年產生重要影響。在與中國的戰略競爭中要取得勝利,制定具威懾力的戰略是重點。而基於台灣的處境,海上封鎖的風險始終存在,因此戰略必須不斷審視、修改。
- 報告最後指出,台灣必須集中精力建立抵抗能力,而在美國維持軍事供給的同時,萌果也需要隨時預備,提供海上支持。
參考新聞連結:
2023/12/12 Atlantic Council A MARITIME BLOCKADE OF TAIWAN BY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 Strategy to Defeat Fear and Coerc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