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府智庫北大西洋委員會(Atlantic Concil)日前公布報告,指出 2023 的下半年(7 月至 12 月),中國接連爆出難以解決的地方政府債務、外資投資驟降、官方數據與民間需求存在明顯差距等種種情況,皆讓外界不看好中國未來的經濟發展。
該份報告指出,中國政府的反應相當有限。官方採取的手段,包括加倍鼓勵外商投資、承諾放寬跨境資訊傳輸限制、提高支出。此外,中國政府還威脅經濟學家,在談論漲跌資訊並發布不利官方的資訊時,必須承擔後果。
報告指出,2022 年至 2023 年中國經濟下滑的程度相對溫和,外界本預期 2023 年第一季可望復甦,但在第二季便出現了質疑。更在 2023 的下半年,投資人的信心跌到谷底。報告認為,在根本性的問題被解決以前,難以期待有長期增長的可能。
中國經濟眼前的困難,在於官方並不承認經濟表現不如預期。在 2023 年底、2024 年初,中國政府還是持續高呼經濟表現高於 2023 年 GDP 成長 5%的目標。然而,即便北京不斷推出特別的獎勵措施,包括對房產業者拋出救生圈、擴大財政赤字上限、放寬貨幣政策等措施,國家帳戶數據也出現了難以解釋的變形。
報告指出,由於北京公佈了虛浮的數字,導致國際貨幣組織(IMF)或其他經濟組織也發表了同樣樂觀的預測,而這樣的趨勢則在北京政府所計劃之中。
至今,中共中央還沒有召開「三中全會」的計畫,這場會議通常是針對中國經濟改革作出決定的中央委員會,而該份報告預期 2024 上半年將會召開。而北京政府也將很快認知到,成長趨緩是難以再隱瞞的事實,因為趨緩將會一直持續下去。
報告預期,由於領導階層將把重心放在國內,由投資轉為消費主導型的轉型。連帶地對於「一帶一路」等大型地緣經濟政策,所展現出雄心也會逐漸黯淡。北京政府則會加強國內製造業,如離電池或其他再生能源等產品。
最後,北京政府刺激經濟成長的能力,將會受限於地方財政壓力、沈重的貨幣政策。倘若中國央行降息,則可能再進一步削弱人民幣匯率。2024 年 1 月,中國人民銀行宣布不下調一年期政策性貸款利率,表示此情況已經發生,且讓投資者感到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