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智庫「皇家聯合軍事研究所」(RUSI)釋出報告,指出中俄兩國在俄烏戰爭後,迅速將自己形塑成挑戰現行制度,並塑造新世界的關鍵角色。然而,這關係只存在表面,當深入觀察兩國的動態關係時,便會發現,俄國的戰場表現、經濟及國際關係,都正在被中國的政治野心所滲透。
上月 29 日,美國副國務卿康貝爾(Kurt Campbell)在北約談及了中俄關係的嚴重性,並強調所謂中俄間「無上限」的關係,並非權宜之計,而是兩國正努力將地緣政治中心轉向亞洲。
康貝爾警告,當俄國選擇中國作為俄烏戰爭的盟友,便可能經歷所謂的「慢性死亡」,因為中國並非是一個理性的聲音,一旦成功破壞西方在印太地區的注意力,北京便是那個既得利益者。
報告觀察,在俄中兩國最近的聯合記者會中,不斷宣稱當前的國際組織兩極化,並不利於兩國的利益,因此需要改變結構適應「新現實」。但是,對話的重點只關注在兩國不斷發展的貿易關係,而對外事務的評論細節相當有限。
報告指出,兩國在出口貿易上也呈現不對等,這種不平衡促使俄國反常地在地緣政治上讓步。以歐亞經濟聯盟(EAEU)為例,該聯盟為俄國主導的關稅聯盟,成立宗旨為限制中國在過去蘇聯範圍內的影響力。但 2023 年,蒲亭公開宣布該聯盟將與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結合,象徵了俄國在歐亞地區的讓步。
報告指出,在上月的蒲亭訪中凸顯了俄國對中國的戰略依賴,因為在兩國的開幕致詞中,存在明顯的不一致。蒲亭提到了兩國合作達到前所未有的水準,但習近平卻對兩國合作的狀況褒貶不一,認為應有所改進。
報告認為,俄國需要中國的程度,遠勝於中國需要俄國。兩國關係幾乎沒有超過貿易的層面,任何不利於中國利益的合作都面臨嚴格的限制。
在日前康貝爾的警告中,指出中國即便在俄烏戰爭中,秘密地為俄國提供許多支持。但考量習近平對台灣、印太地區的野心,若採取軍事行動的機會逐漸渺茫,那麼中國可能會依邊蒐集俄烏戰爭的資料,一面狹持俄國,使其足以消耗西方的軍事以及政治資源。
延伸閱讀:
2024/06/07 RUSI Russia and China: The True Nature of their Coope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