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再抨擊同業:媒體護拜登像照顧三歲小孩

美國《華爾街日報》被認為是「字首小寫」的保守主義媒體(small-c conservative),也就是基本上抱持保守主義的立場,但未見得認同政壇上的保守主義政黨,這種「小寫的」獨立性也讓《華爾街日報》被媒體同道認為具有相當的可信度。而在美國總統大選選情倒數廝殺的最後階段,右翼小報《紐約郵報》披露關於拜登父子的震撼新聞,受到左翼媒體和社交媒體的一致打壓,《華爾街日報》則是首先發聲抨擊媒體倒向競選一方、失去媒體守門立場的主流媒體。

本週《華爾街日報》的週二專欄「大街」(Main Street)再度刊出批評文章,由曾任小布希總統文膽的《華爾街日報》編輯麥根(William McGurn)執筆,標題為〈搶救拜登大兵〉,開篇便提醒讀者,2016 年總統大選的時候,《紐約時報》強力抨擊川普,聲稱「在川普主政下新聞中立將變成美國負擔不起的奢侈品」,與主流媒體一面倒的維護拜登的當前情勢相比,顯得格外諷刺。

《華爾街日報》編輯麥根(William McGurn)執筆,一篇標題為〈搶救拜登大兵〉的專欄文章,抨擊美國主流媒體對兩黨總統候選人大小眼,立場過份偏剖 —— 簡直就像「看著有人確保一個三歲小孩贏得糖果樂園比賽」那般荒謬。
圖/擷取自 Fox News

麥根不只批評《紐約郵報》爆料以來的媒體反應,也並列兩個醜聞指控來重揭拜登父子的舊傷疤:2018 年,當時被川普提名為最高法院大法官的卡瓦諾(Brett Kavanaugh)遭人指控目擊參與輪姦,該新聞在當日就被大肆報導,但今年前參議院助理李德(Tara Reade)指控拜登在 1993 年對她性侵,原本媒體奉行的「相信女性」的規則就突然讓位給「不用理她」原則,把事情按下長達 19 天才開始報導。

麥根也指出媒體配合拜登來催化民眾對川普的惡感,具體的例子如拜登記者會,幾乎是候選人和記者比賽「誰更恨川普」的場合。此外連美聯社也因人制宜的更改新聞用語,在報導 8 月威斯康辛州及目前厄勒岡州的反政府/川普抗議時,以 unrest(騷亂)取代負面意味更強的 riot(暴動),現在更要換掉 looting(搶劫)一詞,只因為川普提到抗議民眾的行為時用過這個字。

麥根強調,提出問題並要求解決是媒體的職責。舉例而言,責問川普為何民調顯示半數以上的美國人認為在他任內日子過得比較好,卻還有那麼多人因為不喜歡他的性格和氣質而不願意投票給他,麥根認為這不是偏見,但媒體應該將同等的強硬態度公平的施加在雙方。讓拜登在 ABC 的節目上和政論主持人史蒂法諾普洛(George Stephanopoulos)相談甚歡,NBC 主持人賈斯禮(Savannah Guthrie)卻在節目裡猛烈的攻擊川普,這才是偏見。

麥根在文章最末引用調查新聞網(RealClearInvestigations)資深撰稿人海明威(Mark Hemingway)的話,形容旁觀媒體保護拜登的方式,就像「看人照顧三歲小孩贏得糖果樂園(Candy Land)比賽」

參考新聞來源:
2020/10/26 Wall Street Journal(美國華爾街日報) Saving Private Biden
2020/10/27 The Economic Times(印度經濟時報) US elections 2020: Donald Trump had one last story to sell.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wouldn’t buy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