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持續打造跨洲海底電纜網路 抗衡美國 by 林藤2023-04-082023-04-08 路透社 4 月 6 日報導,中國國有電信公司正在開發一條價值 5 億美元的海底光纖電纜網路系統,這個光纖網路預計將連接亞洲、中東和歐洲地區 —— 打算與另一條美國支持的電纜計畫相抗衡。中國這個計畫也表明著北京和華盛頓之間愈來愈激烈的科技競爭,很有可能會帶來網路結構的撕裂。
跨太平洋的政治連動:巴拉圭總統大選的台灣因素 by 蔡侯塞2023-03-152023-03-15 4月30日巴拉圭將舉行總統大選,競選期間巴拉圭與台灣的關係成為熱門話題。現任總統阿布鐸任內兩國關係穩定,但是在野黨總統候選人艾里格里曾表示,若當選將會考慮跟中國建交。對此,阿布鐸 2 月中率團訪台時曾表示,下屆總統若與台斷交會是個錯誤。而執政黨紅黨的候選人潘尼亞也公開表示堅定支持台灣。
龐培歐.寸步不讓》打破台灣政策現狀 公開當年派柯拉克二度來台! by Translation Matters 翻譯有要緊2023-02-262023-02-26 美國前國務卿龐培歐的回憶錄《寸步不讓:為我所愛的美國奮鬥》一書中,共有17個章節,再加上寫在最前面的介紹和寫在最後面的的總結,全書總共464頁。當中有關台灣的部分寫在第十章〈說出殘酷的真相〉的最後尾聲,約莫六頁、1,311個字。如果是透過有聲書閱讀,全書播放長達19個半小時,然而台灣這個部分只佔了非常非常短的十分鐘。
白宮「鷹派中國通」羅森柏格離任前 台美國安會談7小時 傳將接掌AIT主席 by 艾格姆2023-02-222023-02-22 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宣布,拜登團隊中的白宮國安會中國事務資深主任羅森柏格將於3月離任,此次人事變動正值華盛頓和北京因中國間諜氣球而發生爭議之際。據了解背景的官員表示,羅森柏格的離任是早在規畫內的,他的下一個職務會在近期公布。下一任中國事務資深主任會由國務院資深官員柏蘭接替,國安會中國事務主任杜如松將擔任柏蘭的副手。
這是一顆間諜月亮》美國國土上空驚見中國間諜氣球 布林肯暫停訪中計畫 by 謝時2023-02-042023-02-04 美國時間 2 月 3 日在社交平台和媒體上紛紛大幅報導,在多人募集美國上空出現奇怪的不明飛行物體引發關注。五角大廈發言人賴德將軍(Brigadier General Patrick Ryder)在聲明中表示,五角大廈因擔心危及地面人員而不予擊落,但已經密切注意並追蹤這顆疑似由中國升空、飛越美國上空的監視氣球路徑。
緬甸軍政府再判77歲翁山蘇姬7年徒刑 累計刑期已達33年 by 艾格姆2023-01-032023-01-03 緬甸軍政府法院12月30日再以五項貪腐罪名判民主政府領袖翁山蘇姬7年徒刑,使得77歲翁山蘇姬的總刑期已達33年。在30日宣判之前,77歲的翁山蘇姬已被指控19項罪名,並因其中14項罪名被判處26年監禁。另一方面,緬甸前總統溫敏此次也遭以煽動、違反防疫規定、選舉舞弊等原因被判5年徒刑。
中國制裁前美國務院中國政策顧問余茂春等美公民 余:我不在乎 by 艾格姆2022-12-282022-12-28 為了報復美國制裁侵犯圖博人權的中國公民,中國外交部 12 月 23 日宣布制裁前美國國務院國務卿政策規劃辦公室中國政策規劃首席顧問余茂春,以及曾負責中國人權議題的前國務院職員史坦(Todd Stein)。但余茂春和史坦均表示,不在乎。
紐約時報:拜登政府在圍堵中國科技發展上的掙扎與努力 by 艾格姆2022-10-192022-10-19 10月初美國政府公佈了幾十年來對中國技術出口最嚴格的控制措施,這不僅能遏制中國透過科技發展軍事的雄心,也將影響全球電子供應鏈的版圖,包含美國的科技公司。《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透過採訪現任與前任的政府高層後,於10月13日報導美國政府在圍堵中國科技發展議題上的辯論與轉折。
索羅門群島立場反覆:遭美中競爭輾壓?或玩弄美中於鼓掌? by 蔡侯塞2022-09-072022-09-07 美國主導的人道主義救援團「太平洋夥伴 2022」(Pacific Partnership 2022)8 月29日在索羅門群島啟動,索羅門群島總理蘇嘉瓦瑞發表演說歡迎美軍醫療船仁慈號(USNS Mercy)停靠荷尼阿拉執行任務。但與此同時,美國駐坎培拉大使館卻發表聲明表示,收到索羅門正式通知,暫停允許所有海軍艦艇到訪。
因應俄中部署北極 美國任命北極無任所大使 by 艾格姆2022-08-312022-08-30 美國宣布計劃任命一名北極大使,雖還未指定人選,但這反映出北極地區的戰略和商業重要性日益增加,因為北極的開闢可縮短海道以及該區域有豐富的石油和礦產資源。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秘書長史托騰柏格8月25日造訪北極地區後表示,俄羅斯已在該地區重新開了數百個蘇聯時代的軍事基地,俄羅斯在北極的能力對由30個國家組成的北約構成戰略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