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篇【劉以正】誰能預測敵國來襲?以色列差點在贖罪日戰爭滅國的教訓(上篇)中我們提到:以色列在即便掌握了大量敵國情資的情況下,卻仍然沒有預測到阿拉伯聯軍在贖罪日的入侵。其由於情報體系與政治體系之間封閉迴路式的運作,讓同樣的情報分析結果不斷出現,並忽略了其他明明表示入侵危在旦夕的情報,而導致以色列在贖罪日戰爭中導致傷亡慘重。本篇我們要來談關鍵的監聽技術如何影響以色列的在情報上的失誤,以及贖罪日戰爭後以色列如何作出制度性的變革,來預防下一次的危機。
過去的西方知識份子以及情報體系,往往無法準確預測威權國家的入侵。西方政權數次重大的預測失誤,導致了數個民主政體的滅亡以及地區強權的權力板塊變動。例如,1960 年代的西方國際關係專家們便沒有預料到蘇聯對於捷克斯洛伐克的軍事占領、蘇聯在 1970 年代末期發動的阿富汗戰爭、伊拉克在 1990 年對科威特的入侵,或是本篇文章所要探討的贖罪日戰爭(Yom Kippur War)—— 1973 年 10 月 6 日,由埃及以及敘利亞組成的阿拉伯陣營,對以色列發起的突襲性戰爭。贖罪日戰爭讓以色列失去了兩千多名的士官兵,以及超過七千名的傷者。以色列在贖罪日戰爭中失態的調查報告一直都是機密,直到近年才隨著軍方在 2012 年的部份解禁,以及民間人士的揭露下,讓人一窺其內幕。
繼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在2020年8月13日宣佈與以色列恢復關係正常化之後,巴林也在9月11日跟進,成為第4個與以色列建立外交關係的阿拉伯國家。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巴勒斯坦認為傳統盟邦棄阿拉伯共識再次表達不滿外,反倒是非屬阿拉伯世界國家且與以色列對峙的伊朗、土耳其出面譴責巴林。然而,波灣國家是否會接連跟以色列恢復外交?
2020 年 9 月 15 日,美國白宮南草坪,在美國總統川普居中牽線協調與上百人的見證下,伊斯蘭國家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和巴林王國,正式與猶太教國家以色列,簽署象徵和平與關係正常化的「亞伯拉罕協議」(Abraham Accords)。這也是近25年來首度有阿拉伯國家打破禁忌,重新調整中東地區的戰略同盟以對抗伊朗。
Necessary cookies are absolutely essential for the website to function properly. This category only includes cookies that ensures basic functionalities and security features of the website. These cookies do not store any personal information.
Any cookies that may not be particularly necessary for the website to function and is used specifically to collect user personal data via analytics, ads, other embedded contents are termed as non-necessary cookies. It is mandatory to procure user consent prior to running these cookies on your web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