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德國總理蕭茲展開一連三日的中國訪問,這是他任內至今為止訪中為期最長的一次。在這之前,他的幕僚為他開啟名為 Teambundeskanzler(總理團隊)的TikTok帳號並發布影片,蕭茲本人則在X上發文稱「我不跳舞,保證」。《Politico》的一則報導指出,即使以德國標準來看,蕭茲也屬於欠缺幽默感的類型,他加入TikTok之舉並不有趣,「與其說是娛樂性的吉格踢踏舞,不如說是悲傷的歌舞伎」。 Read More
根據最新公佈數據,2023 年台灣對中國出口佔比降低到 35% ,是 21 年來最低的一次。另一方面,台灣與歐美國家同步,對中國市場「去風險化」或是「脫鉤」,卻也維持著一定的經濟成長率,並沒有因為與中國貿易佔比減少,而影響到經濟成長。 Read More
1月16日世界經濟論壇(WEF)在瑞士度假勝地達沃斯舉行,開幕式上,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和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都發表激昂演講,立場針鋒相對,被媒體形容為「充分展現世界分裂的現況」。《Politico》摘要李強的演講是「毫不掩飾的向跨國公司推銷投資越來越不穩定的中國經濟」,范德賴恩的演講則「堅定捍衛民主和西方地緣政治利益」。 Read More
今年 5 月福斯汽車(Volkswagen)在柏林召開股東會時,遭到群眾憤怒抗議,抗議的主要內容是福斯在新疆設立的汽車工廠使用維吾爾強迫勞工。抗議者在場外拉起橫幅,上有「集中營、強迫勞動、家庭分離:下薩克森州福斯汽車大股東不可對迫害維吾爾人罪行保持沉默」。 Read More
許多認為在中國有發展機會而進行投資的韓國企業,多年來一直未能克服在中國市場的挫敗。像是半導體業在美中對立加劇的情況下,可能被迫撤出中國;爭先恐後在中國開設大型店面的化妝品和百貨公司,陷入了業績低迷的困境;遊戲公司則因中國當局無明確理由卻不發放許可而感到苦惱;而在電池等尖端技術領域,仍無法找到可以取代中國的材料供應來源。韓國企業垂涎龐大市場而進行的大規模投資,正在付出代價,面臨許多「中國風險」所帶來的困難和挑戰。 Read More
巴拉圭 4 月 30 日舉行總統、副總統及國會議員選舉,最後由右翼執政黨紅黨(Colorado Party)的總統候選人潘尼亞(Santiago Peña)以超過 42.7% 的得票率勝出。潘尼亞選前就主張在外交政策上會優先考慮與台灣(中華民國)維持堅定邦交關係,在確定當選後,台巴邦交關係危機解除。 Read More
英國大報《電訊報》(The Telegraph)14 日登出財經專欄評論員林恩(Matthew Lynn)的評論,他提到從法國總統馬克宏訪中行程及言論可以看出,法國經濟的對中依賴已經變得非常明顯。林恩分析主宰法國經濟的時尚業,以及其大幅依賴中國市場恐將受地緣政治影響。 Read More
4月30日巴拉圭將舉行總統大選,競選期間巴拉圭與台灣的關係成為熱門話題。現任總統阿布鐸任內兩國關係穩定,但是在野黨總統候選人艾里格里曾表示,若當選將會考慮跟中國建交。對此,阿布鐸 2 月中率團訪台時曾表示,下屆總統若與台斷交會是個錯誤。而執政黨紅黨的候選人潘尼亞也公開表示堅定支持台灣。 Read More
據知情人士1月27日透露,日本和荷蘭準備加入美國的行列,限制中國獲得先進的半導體設備,並建立一個強大的半導體聯盟,這將會削弱中國建立自己晶片供應鏈的雄心。不過,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對相關報導拒絕置評。這個由美國主導的圍堵中國策略,被歐洲媒體形容是對中國半導體產業降下「矽幕(silicon curtain)」。 Read More
根據11月1日公佈的中國海關數據,中國10月份的出口與進口出人意料地萎縮,特別是銷往美國和歐盟的出口額下降。另一方面,跟過去40年以市場經濟為導向的政策大相徑庭,中國正在加強對科技和電信公司的控制,回歸國企合資的時代。此外,中國也開始在農村擴大供銷合作社、在城市小城區建立「國營食堂」,計畫經濟與國進民退正在加速到來。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