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部

傅崐萁拜見換紅利?中共旅遊鬆綁、開放農產品動作頻頻

國民黨立法院黨團總召傅崐萁正率團訪中,中國政府在此期間動作頻頻,先是國台辦昨(27)日稱願意向花蓮地震災區捐贈組合屋,今(28)日中國文旅部又宣布將恢復福建居民到馬祖旅遊,中國海關總署也表示將批准符合中方檢疫要求的台灣文旦柚等農漁產品輸入。 Read More

7 days ago

中國片面啟用W122、W123航路 民航局:金馬飛安風險增加

中國民航局今日宣布啟用 M503 航線 W122、W123 銜接線由西向東運行,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表示,這是為緩解有關地區航班增長壓力,保證飛行安全。對此,交通部民航局強調,該措施嚴重影響飛安,對中國未經協商的片面措施,再次表達嚴正抗議。行政院長陳建仁指出,中國破壞了 2015 年來達成的共識,且造成區域的不穩定狀況。 Read More

2 weeks ago

政府禁止赴中旅遊團 沈伯洋:反制中國步步進逼,需要更高法源基礎

政府在 2 月 7 日宣布赴中旅行團停止,引起社會討論,今(6)日,陸委會主委邱太三至立法院內政委員會報告,表示因應中國皆尚未安排中客旅行團來台安排,加上近期中國片面改變 M503 航路,皆看到中國並沒有釋出善意,對此禁止,民進黨立委沈伯洋強調,反制中國步步進逼,需要更高法源基礎。 Read More

2 months ago

中國海警強行登檢金門觀光船 王定宇:侵犯台灣「浮動領土」主權

中國國台辦 17 日稱廈金海域傳統漁場作業不存在「禁止、限制水域」。中國海警 18 日宣布將在廈金海域展開常態化執法巡查行動。金門觀光船「金廈遊輪」昨日下午遭中國海警強制登船臨檢。交通部航港局表示,一般登船檢查都是在港口,此舉並不符合國際慣例。民進黨立委王定宇表示,被臨檢的遊輪為「浮動領土」,中國登檢是侵犯我國主權。 Read More

2 months ago

未見善意停招赴中旅行團 藍營:520 上街抗議!

中國對台威脅不減,交通部觀光署昨(7 日)發布新聞稿指出,由於中國迄今為開放該國旅行團來台,且日前又片面宣布改變 M503 航線,衝擊飛航安全。基於情勢變更、旅行安全等因素,請旅行社自(7 日)起停止招攬赴中旅行團。 國民黨今(8 日)舉行記者會,除要求政府應立即收回成命,更呼籲五月將上任的總統當選人賴清德明確表態,否則不排除 520 上街抗爭。 Read More

3 months ago

台鐵彩繪列車西拉雅號亮相 西拉雅族聯盟:與推廣部落文化無關

交通部觀光署與台鐵公司攜手合作的主題彩繪列車「SIRAYA 西拉雅號」昨日在台鐵樹林車站亮相,彩繪毛衣的外裝增添暖意,今日起行駛於嘉義、屏東區間。西拉雅族跨地(Qauty)部落聯盟今(23)日發表聲明,遺憾西拉雅族各組織團體並未獲得相關單位的諮詢,而列車上所呈現之彩繪圖紋及族名,恐引發誤導社會大衆之嫌。 Read More

3 months ago

太魯閣失事列車搜出18片遺骸 日專家:在談預防事故前應先檢討

交通部 31 日邀請日本專家到台鐵富岡機廠事故車輛暫存紀念園區追悼罹難者,罹難者家屬團體「太魯閣的眼淚」發言人王薇君在車廂內找到一片頭蓋骨。 王薇君表示,她在事故車箱內看見 1 件衣服,掀開後竟翻出 1 片不小片的頭蓋骨,後經勘驗車廂,共找到 18 片遺骸、 2 顆牙齒,以及非車廂物品共 94 件由台鐵招領。 Read More

8 months ago

iRent洩漏個資僅輕罰帶過?苗博雅:平均洩漏一筆被裁罰不到一塊

和泰公司外洩 iRent 服務客戶四十萬筆消費紀錄,被交通部裁罰 20 萬元,以及台北市及新北市交通局各裁罰 9 萬元。行政院會日前通過個資法相關修法草案,未來民間業者造成民眾個資外洩情節重大,罰鍰將大幅提升。苗博雅要求北市府堅定保障消費者權益,除了積極促成消保團體提出團體訴訟,更應修正臺北市共享運具自治條例。 Read More

1 year ago

行政院拍板公共運輸通勤月票 三大生活圈預計7月正式上路

行政院會通過交通部提出的「促進公共運輸方案」,以三大都會生活圈(北北基桃、中彰投苗、南高屏)規劃出通勤月票優惠措施,預計將於 7 月開始實施。 除三大都會生活圈外,其他縣市則可依單一縣市或與鄰近縣市之緊密程度及運具條件,因地制宜採「單一訂價」或「城際通勤」、「都市內通勤」兩種月票。 Read More

1 year ago

柯、黃怒批陳時中「內科交通政策」 自己執政7年卻未提改善計畫

民進黨台北市長參選人陳時中提出內湖交通政策,以推動捷運「東環段」與「民汐線」作為核心處理方案,力拼改善內湖交通。柯文哲與黃珊珊聽聞後,批評陳時中不懂市政,還說民進黨中央執政 6 年,選舉到了才要改善。但柯、黃卻反遭高公局打臉,因為這 7 年來,台北市府均未提出可行性評估報告,高公局根本無法主動辦理。 Read More

2 year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