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對立已成為目前「新的常態」,夾在這兩者之間的韓國供應鏈亮起了紅燈。然而,韓國政府找尋多元供應來源的步伐還沒能跟上國際局勢的變化。 Read More
中國科技公司「華為」正受到美國制裁。《彭博社》指出有 4 家台灣科技公司疑似協助華為在深圳設立晶片廠,若涉及半導體技術與設備,恐違反美國制裁規定。對此,遭點名的台灣廠商紛紛澄清,僅協助華為工廠的裝潢與廢水處理等工程,並未違反美方規定。經濟部長王美花表示,已開啟行政調查,並發函要求 4 家企業說明。此外,基於國安考量及保護關鍵技術不外流,國科會近期將公告台灣「關鍵技術清單」,並依此實施管制措施。 Read More
經濟產業大臣西村康稔於本(9)月 6 日訪問英國,會晤了英國商業暨貿易大臣巴登諾克,兩國同意創設並召開了首次部長級的「日英戰略經濟貿易政策對話」。面對中國等國家犧牲環境、人權,透過政府資金挹注所生產的價格低廉商品,導致商業環境競爭的不公平,西村康稔同日在智庫發表演說,提倡引進新政策,針對半導體、蓄電池、磁鐵等重要物資,以生產過程中有考量到勞動人權和環境等為條件,提供補助給採購企業。 Read More
美國參眾兩院分別通過「美台21世紀貿易倡議首批協定實施法案」後,已將法案送至白宮等待拜登簽署生效。另一方面,台灣於7月24日召開立法院臨時會,無異議照案通過行政院函送業經簽署的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首批協定;後續提報院會,院會討論前不須經黨團協商。來看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的意義與內涵,及台美雙邊貿易里程碑。 Read More
德國外交部長貝爾伯克(Annalena Baerbock)提出一份長達 64 頁的戰略報告,說明德國與中國的關係框架。貝爾伯克說,近年來,中國經歷前所未有的經濟成長,但也加倍推行威權主義,尤其在新疆和香港,這一切使中國在地緣政治上變得愈加自信,也讓中國成為德國的戰略對手。 Read More
蔡英文總統今(20)日上午接見歐洲議會「國貿委員會」(INTA)代表團時表示,面對全球威權主義持續擴張,台灣有能力及意願與國際民主陣線夥伴加強合作,期盼進一步深化夥伴關係,並加強經貿交流、供應鏈安全,並加速推動台歐盟雙邊投資協議(BIA)進程,讓雙方企業有信心擴大投資,為人民創造更多福祉。 Read More
美國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11 月 11 日訪問印度親自傳達,在產線移出中國的趨勢下,美國把印度置於全球供應鏈的中心,推廣「朋友相挺」(friend-shoring,或稱友岸外包)的供應鏈模式。與此同時,印度外交部長蘇杰生(Subrahmanyam Jaishankar)則是前往俄羅斯進行兩天的訪問。 Read More
立陶宛貿易代表處昨(7)日正式揭牌運作,目前外交部已將相關資訊公布在全球資訊網站。中東歐投資基金首案將投資立陶宛超快雷射製造商 Litilit(飛秒雷射源廠商),投資 350 萬歐元,且還有兩件投資案也即將走完程序;經濟部次長陳正祺預告下階段的台立企業合作,將透過半導體人才培育,協助立國建立半導體製造能力。 Read More
「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八位議員今(1)日起至 4 日率團訪台。訪團由 IPAC 共同主席、歐洲議會對中國關係代表團團長包瑞翰率領五名共同主席、兩名成員及秘書處職員等一行共十二人來訪。訪團成員克尼茨基表示,民主與威權體制的鬥爭正在國際間發生,烏克蘭與台灣都位居鬥爭前線,彼此命運相互影響,因此必須團結一致。 Read More
日圓曾在 10 月 20 日跌到 1 美元兌 150 日圓,創新低,日本媒體多以「經濟倒退 32 年」來形容日圓貶值。在這樣的局勢下,加上海外勞動條件提升,便宜工資的吸引力不再,還有原油價格上漲導致運輸成本增加,而陸續有日本製造業公司從中國「回歸日本」生產。日本自民黨參議員青山繁晴認為近期日圓急速貶值是一個打破以往負面偏見的機會,應該趁現在有利於出口從中國搶佔供應鏈中的地位。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