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初,諸多歐美國家呼籲抵制中國北京冬季奧運,但波蘭總統杜達仍於1月18日宣布會出席北京冬季奧運會並會見習近平。然而,2月24日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中國和波蘭方始分道揚鑣,中國一直不願譴責俄羅斯的侵略,波蘭則是力挺烏克蘭。《外交家》10月13日報導指出,中國跟波蘭也至此開始發生變化。 Read More
聯合國大會10月12日投票,以壓倒性多數譴責俄羅斯企圖吞併烏克蘭的四州,但其中有35個國家投棄權票,包含東南亞的越南、泰國、寮國,柬埔寨與反軍政府的緬甸代表則投贊成票。《自由亞洲電台》報導,越南常駐聯合國代表團曾表示支持該決議,但還是投了棄權票。泰國則為棄權辯護稱,此決議會適得其反,妨礙建設性對話。 Read More
自從連結克里米亞和俄羅斯的跨海大橋發生爆炸事件局部坍塌,克里姆林宮又重提核武,引發北約、歐盟及英美領袖強烈反應,法國總統馬克宏上週三(10 月 12 日)接受法蘭西二台採訪時表示,若俄羅斯以核武攻擊烏克蘭,法國「必然」不會動用核武以為因應。 Read More
連結克里米亞半島及俄羅斯本土的克赤大橋爆炸事件過後,俄羅斯於10 月 10 日對烏克蘭全國各大城市展開無差別飛彈攻擊,從最東邊靠近前線的哈爾科夫到波蘭邊境的利維夫以及首都基輔,共有 11 個城市響起久違的空襲警報,遭到攻擊的主要是能源基礎設施和平民活動區域如大學校園、購物中心等,首都基輔鬧區甚至在尖峰時間遭到飛彈攻擊。 Read More
北韓於 10 月初進行飛彈試射,美國財政部外國資產控制辦公室則於 10 月 7 日對北韓相關實體進行制裁,其中包括來自新加坡、台灣和馬紹爾群島的兩人和三家公司。另一方面,美國 6 日也對一名緬甸商人和另外兩名參與從白俄羅斯採購俄製武器援助緬甸軍政府的人實施制裁。 Read More
特斯拉(Tesla)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日前在接受《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訪問中提議「為台灣設一個合理可行的特別行政區」,在台灣引起藍綠撻伐,台灣駐美國代表蕭美琴表示,台灣的自由與民主是非賣品。不過,馬斯克則是獲得中國駐美大使秦剛的感謝。 Read More
克里米亞半島是克里米亞韃靼人的家鄉,在 2014 年遭到俄羅斯兼併之前,這裡是烏克蘭的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是烏克蘭境內唯一的自治共和國。克里米亞韃靼人有反抗俄羅斯統治的長久歷史,1944 年甚至全部被驅逐出克里米亞半島,他們在 1990 年代蘇聯解體後重回半島,成為烏克蘭公民,沒想到還是落入俄羅斯手中。 Read More
9月30日俄羅斯舉行盛大儀式,正式宣佈兼併烏克蘭東部及南部盧甘斯克(Luhansk)、頓內茨克(Donetsk)、札波羅熱(Zaporizhzhia)和赫松(Kherson)四州,總面積約為十萬平方公里。隔日俄軍卻撤離烏克蘭東部重鎮利曼(Lyman),避免遭到烏軍包圍。 Read More
李淳強調,值得注意的是過去 5 年台灣貿易轉向的變化非常明顯且戲劇化,在 25 年後的 2021 年,美國再度成為台灣第二大主要投資商、美國再度成為台灣第二大對外投資地。美中大量使用「經濟謀略」對抗局面難預測、不可預測性高的狀況下,台灣如何因應國際經貿結構改變? Read More
《政客雜誌》週二(9 月 27 日)的一篇分析報導指出,三十年前的巴爾幹戰爭曝露出西歐國家欠缺應對本土衝突的弱點,三十年過後,烏克蘭戰爭又將同樣的問題呈現在世人眼前。亦即德法呼籲歐洲自強,但實際卻仍仰賴美英軍力維護民主自由。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