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在歐盟內部,中東歐國家都以德國馬首是瞻,向德國尋求政治建議甚至指導,在與軍備有關的事務上,往往是德國說服波蘭、匈牙利等國加入計畫。然而烏克蘭戰爭爆發導致歐洲局勢丕變,歐盟版《政客雜誌》最近有分析文章指出,德國應對戰爭的態度,已經讓柏林失去政治威望。 Read More
英國首相強生因被揭露去年 11 月違反防疫規定,在唐寧街首相官邸舉行派對,釀成「派對門」醜聞,引發所屬的保守黨國會議員不滿,發動不信任案並於週一(6 月 6 日)投票。359 名保守黨國會議員中,共有 221 人投下信任票,不信任票則有 148 人(沒有棄權或無效票),強生以 59% 的支持度保住首相職位。 Read More
自從 2 月 24 日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戰爭已持續超過 100 天,也持續重塑歐洲地緣政治與安全地圖。上週三(6 月 1 日)丹麥舉行公民投票,結果有近 67% 的丹麥人支持加入歐盟防禦系統(66.9% : 33.1%),一改長久以來丹麥身在歐盟又與歐盟保持距離的傳統。 Read More
烏克蘭公布四名外籍志願軍陣亡的消息,其中一人來自澳洲,其餘三人來自歐盟(德、法、荷),但沒有說明四人陣亡的時間地點和情況。自戰爭爆發以來,歐洲一般民眾對烏克蘭的同情和支持總是高過政壇人士。許多法國人響應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號召,前往烏克蘭參戰,法國總統馬克宏的立場則相對曖昧。 Read More
俄羅斯天然氣(Gazprom)表示,由於荷蘭天然氣業者 GasTerra 並未以盧布付款購買天然氣,已經切斷對該公司的天然氣供應。最近丹麥沃旭能源(Ørsted)也表示,拒絕以盧布付款購買天然氣,也有可能會被切斷供應。丹麥表示,已有應對天然氣短缺的計畫,今年年底由挪威引進天然氣的波羅的海管道即將完工運作。 Read More
烏克蘭戰爭爆發以來,西方世界團結一致支持烏克蘭,但各國步調不盡相同。曾受過前蘇聯統治的東歐及波羅的海三國支持最力,但西歐國家步調不盡一致:目前英國首相強生支持烏克蘭不遺餘力,在歐盟最具影響力的德法兩國口頭支持烏克蘭,但實際作為不如預期,例如法國總統馬克宏強調不該讓蒲亭有羞辱感,甚至遊說澤倫斯基裂土求和。 Read More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至今,戰爭對交戰國以外地區造成重大衝擊,其中以能源和糧食危機最受廣泛報導,較少人注意高加索地區紛爭已久的卡拉巴赫(Nagorno-Karabakh)衝突,也就是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的領土糾紛。卡拉巴赫地區現實上這裡存在一個阿爾察赫共和國(Republic of Artsakh)。 Read More
烏克蘭首宗戰爭犯罪案件於5月23日宣告一審判決,被告俄軍上士希希馬林(Vadim Shishimarin)以戰爭罪及謀殺罪被判決終身監禁。法律專家表示,在戰爭衝突正烈的時候火速進行戰爭罪審判,可謂極不尋常,且有可能違反《日內瓦公約》。烏克蘭以「迅速伸張正義」為第一優先,除了可能成為戰俘交換談判籌碼。 Read More
烏克蘭戰爭引發全球性糧食危機,歐盟和美國的應對方式卻讓糧食專家不敢恭維。美國智庫農業與貿易政策研究所(IATP)主任墨菲(Sophia Murphy)指出,2008 年也曾出現糧食危機,且原因與當前情況相似,都是油價飆升、乾旱、貿易限制等因素加總而成,基本上並非糧食生產不足所造成的絕對稀缺問題。 Read More
烏克蘭戰爭對非洲糧食安全造成莫大影響,但與其他地區相比,非洲各國對烏克蘭戰爭相對冷淡。以聯合國大會投票表決人權理事會俄羅斯除名案為例,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拿下93票,有24個國家投下反對票,58國棄權,贊成的93票當中只有10票出自非洲,反對的24票有9票來自非洲,棄權的58國更有多達34國來自非洲。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