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今年 7 月訪中前後,中國對內面臨了通貨緊縮、經濟下滑的危機,對外有西方圍堵之勢,可謂內外交迫。原因在於過去的中國崛起,並未負起相應的責任,反而以大國之姿,進行霸權擴張、脅迫其他國家。西方面臨中國時,問題在於無法與中國全面脫鉤,又不能坐視中國非市場作為、經濟脅迫。面對中國,如何精準的去風險化,成為各國重要的課題。 Read More
繼今(2023)年 6 月 20 日歐盟執委會提交《歐盟經濟安全戰略》之後,6 月 30 日歐盟理事會,再針對 6 大議題:烏克蘭、經濟、安全與防衛、移民、中國、對外關係提出 43 點結論,其中第 5 部分,32~37 點涉及到中國。 Read More
新成立的歐盟印度貿易與技術委員會在布魯塞爾舉辦第一次會議,卻因俄羅斯蒙上陰影。《Politico》披露數據顯示,印度是歐盟制裁俄羅斯的極大獲益者。戰爭爆發後,印度從俄羅斯進口原油從每月約一百萬桶激增至僅單月超過6,300萬桶。同時印度也向歐盟出口成品油,獲得豐厚利潤,因此招來該國銷售加工俄羅斯石油的批評。 Read More
美國於5月23日在東京啟動的「印太經濟架構」(IPEF)不出所料未包含台灣。失望難免,但從更大的格局來看,美國若願意認真重返印太經濟發展,對台灣及各國都有利。更何況臺灣是美國堅實盟友,也是全球供應鏈的重要成員,未來加入IPEF還有很多空間,不必操之過急,關鍵在能否把握機會。 Read More
歐盟經濟事務執委簡提洛尼(Paolo Gentiloni)在華府智庫皮特森國際經濟研究所演講指出,全球供應鏈經歷長達兩年的疫情衝擊,已經變得很脆弱,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又顯示出德國數十年來「以商促變」(Wandel durch Handel)政策的局限性,可能標示著全球化已經走到終點。 Read More
日前中國深圳因武漢肺炎確診數大增而進入六天的封鎖期,為全球企業和供應鏈帶來衝擊。此後,封城範圍還擴大到上海、吉林和廣州等其他主要城市和省份。中國的嚴格清零政策讓工廠不得不停產,城市變成了鬼城。再加上全球多國對俄羅斯發起制裁,全球供應鏈正處於風暴之中。 Read More
澳洲財政部長佛萊登柏格(Josh Frydenberg)2021 年 9 月 6 日在澳洲國立大學的論壇上表示,中國試圖瞄準攻擊澳洲經濟也不是什麼秘密了,澳洲必須採取全新的對中政策「中國+」(China-plus),分散市場、增加資安投資、扶植自己的供應鏈,以及減低對中國貿易的過度依賴。 Read More
印度總理莫迪透過國會立法推動新的農業改革,引來成千上萬的農民在首都新德里附近長期紮營抗議。近日印度政府在農民抗爭紮營處減少供水並斷網。此外,也指控推特用戶散佈煽動暴力推文,推特封鎖了數十個帳戶,雖然推特後來又解封,但這些企圖遏止抗爭的措施反而激出農民 6 日上街頭封鎖全國主要道路,也讓邁入第四個月的印度農民抗爭再度升級。 Read More
日本新任首相菅義偉2020年10月18日出訪越南,更是菅義偉首次出訪,此行預計20日將前往印尼。而中國近年在東亞不斷的進逼鄰國對區域安全構成威脅,19日菅義偉和越南總理阮春福簽署軍備轉讓協議,日本將向越南出口軍事裝備與技術,雙方領袖也同意在南中國海維持和平、航行與飛行自由,並以和平方式解決爭端。 Read More
美國國務院次卿柯拉克(Keith Krach)日前率團訪台,主持人阿妙與可樂將與李副執行長談到柯拉克訪台的主要意義,以及台美關係目前的發展。在前幾集談論過美豬美牛的科學層面之後,本週由李副執行長從經濟及貿易層面來看這個爭議課題。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