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安全

牛皮吹了就破!中國宣稱驅離美軍艦 美國:未遭驅離

中國3月23日宣稱美國飛彈驅逐艦米利厄斯號(USS Milius)進入南中國海,並遭到中國船艦驅離。美國第7艦隊隨後表示,米利厄斯號是在進行例行性巡航,仍在南中國海也未遭中國船艦驅離。另一方面,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孫衛東和菲國外交部次長拉薩洛也在同日舉行閉門會議,期間孫衛東傳達強烈反對美國擴大在菲律賓的軍事存在。 Read More

2 years ago

美軍大陣仗參與泰國金色眼鏡蛇軍演 中國僅以觀察員身份參與

在美國與泰國這兩個長期盟友慶祝建交190週年之際,兩國官員2月14日表示,美國將派出10年來最大規模的特遣隊參加在泰國舉行的2023年「金色眼鏡蛇」聯合軍演(Cobra Gold 2023),演習定於2月27日至3月10日之間進行,地點在泰國華富里府、尖竹汶府、沙繳府和羅勇府。 Read More

2 years ago

菲日關係升溫!部隊互訪協定有望 中國又騷擾菲國船隻

菲律賓總統小馬可仕 2 月 8 日至 12 日訪問日本,期間會見德仁天皇和首相岸田文雄。小馬可仕在出發前曾表示,這是一趟勢在必行的出訪,重點加强菲日日益密切的國防和投資關係。日本表示,正在尋求加強跟菲律賓的聯合軍事演習,因為這兩國承諾在跟中國的緊張局勢加劇之際建立更密切的安全關係。 Read More

2 years ago

中國在印尼社會觀感民調中敬陪末座 最新東南亞民調台海局勢受重視

新加坡智庫尤索夫伊薩東南亞研究所的印尼全國民調計畫結果顯示,最受印尼人歡迎的前兩個國家分別是穆斯林國家沙烏地阿拉伯和土耳其,第三是新加坡。但是美國和歐洲受到的歡迎程度卻不如俄羅斯,與此同時,中國在印尼的受歡迎程度則是敬陪末座,也有超過六成的受訪者對一帶一路抱持負面看法。 Read More

2 years ago

俄烏戰爭陰霾下的北約-印太:歐洲顧好歐陸 美國可專心亞洲局勢

北約秘書長史托騰柏格近日在訪日韓期間強調,北約與印太地區合作夥伴密切合作的重要性,並表示歐洲不能忽視東亞發生的事情,因為全球安全是相互關聯的。《外交家》作家Rupert Schulenburg認為,近年來歐洲國家雖然一直在努力轉向印太對抗中國的崛起。但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背景下,歐洲在北約體系中的安全優先事項該是顧好歐洲,讓美國可以專心應付亞洲局勢。 Read More

2 years ago

中國間諜氣球》搜集美軍情報?攪亂美國政壇?美軍高調公布回收照片

美國五角大廈 2 月 2 日表示,發現中國高空偵察氣球進入美國領空疑似在蒐集敏感情資,中國則稱這是中國企業的無人飛艇,飛入美國是意外,但此事已引起軒然大波。4 日美國國防部在總統拜登命令下,出動戰機於南卡羅來納州領海上方擊落中國的偵察氣球。而正當輿論認為美國和中國正在修復關係之時,間諜氣球事件也讓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原本的中國行臨時喊卡。 Read More

2 years ago

嚴防中國侵台 美菲防長宣布新增4個美軍准入基地

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2月1日訪問菲律賓南部的軍事基地,那裡有約100名美軍幫助菲律賓打擊伊斯蘭激進份子。此外,菲律賓已允許美軍使用4個新的軍事基地,分析人士表示這對華盛頓阻止北京攻打台灣的計畫相當重要。就在奧斯汀訪菲期間,至少有兩艘中國海岸警衛隊和多艘中國海上民兵船在監視和跟踪菲律賓海軍巡邏艦波尼法西奧號的動向。 Read More

2 years ago

中國擴張構成嚴重威脅!西沙群島疑部署地對空飛彈 中國海警船又騷擾菲船艦

近日推特上出現一張衛星照片顯示西沙群島的永興島(Woody Islands)有中國新建完工的飛彈營。這是美國民間企業馬薩爾科技(Maxar Technologies)於 2022 年 4 月拍攝的。分析人士指出,這顯示中國軍隊現在在南中國海的地對空飛彈已準備好了。 Read More

2 years ago

與中國影響力抗衡 美國與馬紹爾、帛琉續簽安全經濟合作協議

美國和帛琉1月11日簽署備忘錄,同意在美國的援助增加一倍後,即將正式續簽「自由加盟協約」(COFA)。另一方面,根據美國五角大廈公佈的文件顯示,美軍計劃到2026年在帛琉安裝超視距雷達,以增強對西太平洋的預警能力,特別是因應中國的軍事崛起。此外,澳洲也跟巴布亞紐幾內亞達成共識希望兩國完成安全條約談判。 Read More

2 years ago

日相岸田文雄美國行:提升日本制衡中國、穩定亞洲局勢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的 G7 巡迴行 1 月 13 日來到了美國跟總統拜登會面,兩人誓言把日本打造成一個能制衡中國的軍事國家,同時加強美日同盟,讓這個聯盟成為亞洲安全利益的關鍵。而岸田文雄在訪美之前先到加拿大跟總理杜魯道會面,會後宣布日本將在今年年初派出代表團跟加拿大電池和礦業公司會面,而加拿大則計劃在 10 月派出貿易代表團訪日。 Read More

2 year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