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黨政權劫收的龐大資產,除了機關、企業工廠接收後維持運作之外,民營企業、商店及民房等分批標售;比蔣軍軍備精良的機艦槍砲等軍事武器都送往中國,但數量究竟有若干,在警備總部的軍事接收總報告書裡不是語焉不詳就是缺漏。至於民生物資只有第一批接收的米糖有紀錄,後續源源不絕劫往中國的則完全黑箱。 Read More
用機槍封鎖射殺布袋嘴百姓並非突發的單一事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終戰後起初那幾年的台灣,中國國民黨政權官僚貪污腐化,軍警仗勢擾民、開槍射殺民眾的案件,是三不五時都在發生的。許多軍警人員經常為了細故而拔槍殺人,比如無票坐車遭驗票,或調戲婦女不成,甚至購物不付錢任意索取人民財物,都動輒拔槍示威,甚至穿制服公然行劫、威嚇、殺人的新聞報導,屢見不鮮。 Read More
多位台灣史研究者在探討戰後台灣社會變化時,都曾提到布袋嘴事件(布袋事件),將之列為自中國國民黨政權敗逃台灣後到二二八事變發生前,具有代表性的重大社會事件,與同年發生的員林事件、新營事件,並稱為一九四六年的三大社會事件。 Read More
警備總部/保安司令部作為國民黨蔣家王朝的錦衣衛、劊子手,橫跨的時間(一九四五年–一九九二年)實在太長,涉入管轄的業務範圍也太廣,很難用有限的文字勾勒其清晰完整面貌。本系列第一篇從台灣人的生活、文化上受到控制說起;接著介紹了警備總部/保安司令部的組織與演進;本章節則旨在描述它們讓白色恐怖無所不在的作為。 Read More
「警備總部」或其前身的「保安司令部」,在台灣政治史上已經成為歷史名詞,但往昔它卻是長期擔任中國國民黨蔣家王朝在戒嚴期間執行白色恐怖的任務,以及箝制思想言論自由、迫害台灣人權的劊子手,直到距今(二○二三年)三十二年前的一九九二年,才被台灣人總統李登輝撤除。如果你不是生長在那個年代或年齡小於五十歲,那麼,恐怕不知道它到底是甚麼碗糕。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