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人權博物館

走過白恐》 關著、瘋著、活著──瞧那個「寧人」

1946 年 3 月,寧人出生於中國湖北的軍人家庭。同年隨家人一同赴台,入住左營海軍基地眷村。1955 年,蔣介石懷疑桂永清(寧人叔公)與共諜往來,舉家遭受牽連。其中,寧祖銘(寧人叔叔)因避禍潛逃失敗,被關押在綠島,直至 1975 年病逝。肅殺的政治自幼便在寧人身旁如影隨形,「反叛」這個當時不能出現的選擇也在他心中滋長,漸而萌芽。 Read More

4 months ago

國家人權博物館舉辦政治受難者追思會 期望台灣記取歷史教訓

文化部國家人權博物館今(23)日上午於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舉行「威權統治時期政治受難者追思紀念會」,以簡單肅穆的儀式緬懷犧牲者,向前輩們致敬,向在世者溫暖懷抱,表達對歷史、生命與人權的尊重,期望臺灣社會能記取歷史教訓,用溫暖的愛和堅定的正義打造和平的未來。 Read More

9 months ago

【呂昱】「白色恐怖記憶日」 急迫且必須的文化運動

眾多發起人期許「白色恐怖記憶日」( 非假日 ) 的設置,能深化歷史意識,讓世世代代認識白色恐怖的錯誤與不正義,讓悲劇不再重演;白色恐怖受難者蔡寬裕、呂昱和陳列分別致詞,其中呂昱大聲疾呼,面對歷史記憶的消失、藝術轉譯的庸俗化,白色恐怖記憶日作為台灣文化運動的起始,是急迫且必須要的。 Read More

9 months ago

忘記歷史的人必將重蹈覆徹!陳菊:訂定「白色恐怖記憶日」是政治受難者最卑微請求

人權會主委陳菊表示,台灣社會對於過去的歷史,新的世代不知道的很多,分不清楚 228 事件和白色恐怖,而美麗島事件則像外星人的故事。今天要求政府訂定不須放假,只需紀念的「白色恐怖紀念日」,是垂垂老矣的政治受難者最卑微的請求,人權會邀請大家共同面向過去,讓每年的 5 月 19 日成為大家理解過去、凝聚共識、思考未來的起點。 Read More

10 months ago

陳列撰寫 519白色恐怖記憶日宣言全文

新台灣和平基金會、政治受難者關懷協會、政治受難者團體聯合工作小組,以及多位政治受難者、受難者家屬、專家學者們,超過 520 多位發起人一起倡議發起「519 白色恐怖記憶日」,並將在今日下午於國家人權博物館舉行發起人大會,期許「白色恐怖記憶日」的設置,能深化歷史意識,讓世世代代認識白色恐怖的錯誤與不正義,讓悲劇不再重演。 Read More

10 months ago

【陳竹奇】國家人權館不能淪為政治鬥爭工具 請拋棄陳腐的威權史觀吧!

徐宗懋先生刊登於中國時報時論廣場「人權館是台灣版潛伏」一文,顯示其長期以來關心共諜問題,據此指責國家人權館只關心「真共諜」的人權,不關心「假共諜」的人權。徐宗懋先生的指責,貌似充滿正義感,其實是牛頭不對馬嘴,行移花接木的手法,只是想要掩飾過去威權體制剝奪人權的事實。 Read More

1 year ago

《殘骸書》形塑白色恐怖集體記憶 陳列:文學是辯護者而非裁判者

新台灣和平基金會 16 日舉行「記憶白色恐怖──從《殘骸書》談起」講座,邀請作家、國家人權博物館首位駐館藝術家陳列發表專題演講,由王美琇董事長擔任主持。 Read More

1 year ago

矢志獨立 寧折不屈──林樹枝(1946-2023)

你可曾想過,有一個時代,往返的魚雁可能被剖肚抽查嗎?包裹白紙黑字的不僅僅是信封,還有一層捉摸不透的白色迷霧。 枝伯,因一信身陷囹圄,也自此展開與台灣民主化一同磕磕絆絆的旅途。但凜然不屈的筆力終將浸透信箋、驅散迷霧,從威權中突圍,邁向獨立建國。 Read More

1 year ago

致受傷依然保持優雅的美麗靈魂—蔡焜霖(1930-2023)

冤獄十載,恐怖的白,不只深鑿肌理,也蝕刻進生活。蔡焜霖前輩見證台灣歷史,如今化作千風,輝映出穿越苦難磨礪後,屬於台灣人的,柔韌而堅毅的光。 Read More

1 year ago

履勘張七郎父子墓園 陳菊:政院未善盡保存不義遺址責任

監察院人權會主委陳菊與監委范巽綠日前屢勘二二八事件受難者張七郎父子墓園,並與家屬進行會談,表示政府相關單位未盡不義遺址保存維護責任,期盼相關單位能積極作為完成轉型正義任務。 Read More

1 year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