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國際部主任黃介正表示,國民黨不接受中國稱台海為「內海」,但是美國稱台海為「國際水域」,在國際海洋法上站不住腳,因為這是美軍的專有名詞,不具備法律位階。 國際法學者宋承恩指出,這種說法意味著,國民黨呼應中國的侵略三部曲,認同兩岸同屬一中。 Read More
菲律賓外交部 6 月 9 日曾對中國提出正式外交抗議,因為 4 月時一支龐大的中國船隊在菲律賓南中國海專屬經濟區內的牛軛礁附近非法作業。對此,即將離任的總統杜特蒂卻對海岸警衛隊人員說,菲律賓無法承受跟中國的戰爭。但是,美國國務院 6 月 17 日表示,美國支持菲律賓呼籲中國停止在南中國海的挑釁行為。 Read More
近期國際挺台力道強勁,G7 外長會議發布聯合公報支持台灣有意義參與 WHA;美方強力主張 WHO 以觀察員身分邀台;昨日包含歐洲議會在內,計有 34 國、1504 位國會議員於聯名聲援台灣,此次連署國家及議員人數創下歷年之最。目前已有 13 個成員國提出「邀請台灣以觀察員身分出席 WHA」議案,WHO 總務委員會預定 22 日開議當天針對議案舉行閉門討論,23 日在全會決定是否排入議程。 Read More
今天是《舊金山和約》生效與《台北和約》簽訂 70 周年,國史館與學界上週六舉辦「舊金山和約及台北和約生效七十週年研討會」,引來中國國台辦及中國國民黨的批評。對於國共兩黨圍剿《舊金山和約》,國史館館長陳儀深表示,國民黨沒有警覺北京立場與其一致,如果形同呼應,又不能代表中國,豈不等於在邀請中國併吞台灣,這才是傷害區域和平。 Read More
美國總統拜登在 4 月 12 日的演講上,以“genocide”(種族滅絕)一詞,指控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戰爭行為而引發關注,此次表態被認為是白宮面對俄烏戰爭議題,於態度上的一大升級。 Read More
亞洲海事透明倡議組織(AMTI)的研究人員使用船隻自動追蹤系統(AIS)重建中國在南中國海的調查船隻航蹤,並在3月1日發表報告,中國船隻的調查經常深入到越南、菲律賓和馬來西亞等鄰國的專屬經濟區(EEZ)。這種未經許可進行海洋科學研究或油氣勘探的調查在國際法上是非法的,也意味著中國把這些區域視為自己的主權。 Read More
自2021年2月1日軍事政變以來,緬甸民眾一直透過公民不服從和武裝起義勇敢地抵抗軍政府。然而他們受到的國際關注度遠不如於今年2月24日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歐美和亞洲主要盟國在幾天內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動作作出了嚴厲制裁,並供應武器給烏克蘭。相比之下,國際社會對一年前緬甸血腥軍事接管的回應是三心二意的。 Read More
馬來西亞外交部長塞福丁(Saifuddin Abdullah)近日表示,中國現在比較少說「九段線」,反而更常講「四沙」,東協成員國都有注意到這種轉變,四沙這個說法可能比舊的九段線更嚴重。中國似乎正在透過新的用語在法律上建構新的南中國海主張。分析人士表示,根據國際法,這種替代方案也存在問題。 Read More
繼荷蘭下議院以全數通過力挺台灣加入國際刑警組織之後,台灣外交在歐洲再傳捷報。德國新政府即將在下月上任,今天公布最新施政計畫,首度在聯合執政協議中提及台灣,協議強調與中國在貿易和體制的競爭關係,並明確表示支持台灣參與國際組織、認為唯有在兩岸都同意的情況下才能改變現狀。歐洲學者表示這顯示新政府展示強勢的對中政策;駐德國代表謝志偉對此感到欣慰,強調這是一大突破。 Read More
美國、日本、印度和澳洲組成的四方安全對話(Quad)2021 年 9 月 24 日首次舉行四國領袖面對面會議,誓言維護一個不受脅迫、自由開放的印太地區。而雖然會後的聯合聲明中並未提及「中國」的字眼,但是中國因素顯然是此次會議的重點。此外,疫情、關鍵科技供應鏈、氣候變遷也是會談的議題。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