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數月間,歐洲重要政治人物紛紛造訪中國,顯示歐洲政壇面對中國步調很不一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在歐洲導致「分類效應」,東歐國家普遍對俄中友好關係抱持疑慮,一如他們以懷疑眼光看待馬克宏的「歐洲戰略自主」疑美論。而這些分歧正是中國所樂見也樂於利用。 Read More
為了防止中國以投資為名購買土地,就近竊取美國軍事情報,美國聯邦政府在今(2023)年 5 月擬變更規定,外國公民、外國企業,需要獲得美國政府批准,才能在美國 8 個軍事基地周邊 100 英里(160 公里 )內購買土地。 Read More
由世界台灣人大會、台灣國家聯盟在 4 月 29 日合辦的「海內外台灣國是會議」,邀請到美國白宮前國安顧問波頓(John Bolton)以「台灣長治久安之計」作為演講主題。波頓,作為美國共和黨的總統候選人之一,同時也是美國政界裡對中鷹派的代表人物,外界十分關注他到台灣之後的發言。 Read More
歐陸國家相繼訪問中國,相比之下,英美兩國對中態度強硬得多,但兩者也有差別,英國的態度比美國精巧。英國外交大臣柯維立發表演說,要求中國解釋何以在和平時期進行如此大規模軍事集結,此外並強調,儘管中國迫害維吾爾人令英國「反感」,英國還是必須跟中國保持接觸,因為所有重大議題都牽涉中國,放棄中國就是放棄解決人類最大的問題。 Read More
馬來西亞首相安華 3 月 31 日在訪問中國期間會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而安華的訪問團希望能中國進行幾個合作計畫,包括為連接吉隆坡和新加坡的高鐵提供援助。與此同時,新加坡總理李顯龍也跟習近平在北京會面,兩人同意將兩國關係升級為「與時俱進的全方位合作夥伴關係」。 Read More
南中國海紀事倡議指出,中國的民兵船在3月初侵擾菲律賓水域之後就湧入了越南在南中國海的專屬經濟海域。此外,中國調查船海洋地質4號也在越南經濟海域徘徊十數個小時。與此同時,越南政府在3月14日南中國海赤瓜礁(Johnson South)衝突35週年之際,一改過去禁止紀念的原則而允許民眾悼念,表明越南對中態度發生了明顯轉變。 Read More
捷克新任總統帕維爾(Petr Pavel)在 1 月 28 日以壓倒性票數從大選中勝出,台捷兩國關係在總統通話的這一刻又來到了新高點,讓兩國人民現在是既興奮又期待更進一步的關係發展。自帕維爾總統當選以來的新聞報導中,在帕維爾支持的對中政策和對台政策方面出現細微的報導分歧,很容易轉換層次愈多偏離原意愈多。 Read More
現在宣佈中國對澳洲的貿易戰已經結束還為時過早,但所有跡象都表明正朝這個方向發展。二月初兩國貿易部長的會晤恰逢時隔兩年澳洲煤炭再次出口中國。目前看起來像是中國單方面的退讓,這是一個值得注意的發展。澳洲總理艾班尼斯(Anthony Albanese)政府的對中政策沒有明顯的改變,除了比前任政府的措辭再柔和一些。 Read More
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宣布,拜登團隊中的白宮國安會中國事務資深主任羅森柏格將於3月離任,此次人事變動正值華盛頓和北京因中國間諜氣球而發生爭議之際。據了解背景的官員表示,羅森柏格的離任是早在規畫內的,他的下一個職務會在近期公布。下一任中國事務資深主任會由國務院資深官員柏蘭接替,國安會中國事務主任杜如松將擔任柏蘭的副手。 Read More
隨著美國和中國在國家安全問題上的緊張關係升級,德州、佛羅里達州、阿肯色州和其他幾個州正在考慮或是已經立法禁止中國公民購買房地產的立法。德州最近的熱門話題是中國億萬富翁孫廣信要在當地購買超過 130,000 英畝(約 52,600 公頃)的土地計劃建造風力和太陽能發電場,而其中一些地點靠近美國空軍基地而引發國安疑慮。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