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篩

中國入境韓國旅客陽性率約2成6 拒隔離而逃跑的中國男子抓到了

為防止不透明的中國疫情蔓延至韓國,韓國在 1 月 2 日加強了邊境管制措施,所有從中國入境的旅客都必須接受 PCR 篩檢,首日陽性率為 19.7%。3 日一名從韓國仁川國際機場入境的 41 歲中國男子被驗出陽性反應後,拒絕 7 天在飯店的隔離並逃跑。經過韓國警方的追蹤已在 5 日找回該男子並送至隔離設施。 Read More

2 years ago

葉毓蘭一天快篩四次 陳時中:快篩弄得太多其實是浪費

中國國民黨立委葉毓蘭於昨(24)日晚上表示自己快篩呈現兩條線(陽性),然而,此事件更受到關注是:葉毓蘭稱自己一天使用四次快篩,以及她為了防疫而狂喝防疫茶、清冠茶,被大眾直呼「浪費」。對此,今(25)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對此表示,弄得太多其實是浪費。 Read More

3 years ago

台灣基進宜蘭黨部互助抗疫 推出唾液快篩「先用後還」

近日疫情升高,許多民眾因害怕孩童受傷不敢使用傳統快篩,因此偏好新型唾液快篩,但因數量較少、不易取得,造成許多民眾困擾,台灣基進宜蘭黨部採用互助概念,推出「先用後還」,期望幫民眾解決燃眉之急。 Read More

3 years ago

【施又熙】 疫情下的媽寶化社會

「病毒是人類繼續統治地球的最大威脅」,這是1995年電影《危機總動員》片頭出現的第一句話。在台灣疫情升溫的此時,看到片頭的名言,回顧這兩年來台灣走在抗疫路上的點點滴滴,深刻感覺到病毒或許很可怕,因為它致命,然而,人性更令人驚懼,因為它啃食的是人心。台灣防疫有成卻成了媽寶溫床嗎? Read More

3 years ago

台北市議員發起「快篩互助」應援團 苗栗縣與新北市政治人物接續響應

國內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情持續升溫,確診和隔離人數快速攀升,導致快篩試劑需求量也大幅增加,由台北市議員苗博雅發起,市議員林亮君、黃郁芬、吳沛憶及議員參選人吳崢共同推動的「快篩互助應援團」已正式上線,議員曾玟學、陳品安、李建昌、張錦豪與立委賴品妤則接續響應。目前台北市服務範圍為 12 區;苗栗縣為 18 鄉鎮市;新北市為 7 區。 Read More

3 years ago

年初捐贈宏都拉斯快篩被扭曲 外交部:防中共認知作戰

由於台灣疫情不斷蔓延,快篩試劑的需求逐漸增加,快篩供不應求,使今年年初我方副總統賴清德訪宏都拉斯總統卡蕬楚就職典禮時捐贈 1,500 萬元的快篩給友邦宏都拉斯,被某些台灣媒體甚至中共大作文章,認為「自己都不夠還給別人」,對此,外交部今(11)日說明,要防止中共認知作戰。 Read More

3 years ago

北市府稱中央快篩尚未到貨 指揮中心:早與市府溝通確認分配

快篩試劑成為現今台灣重要的防疫資源,但也成為目前政治攻防的新戰場,日前柯文哲稱刪除 28 億快篩預算,是因為「太相信中央」,指揮中心回覆表示,台北市申請 12 萬,指揮中心給北市府 73 萬,北市府發言人陳智菡表示,中央配送仍未到貨,然而柯文哲所稱「太相信中央」說,卻被議員簡舒培拿出公文表示柯文哲說謊,今(9)日,指揮中心針對未送達 73 萬快篩澄清表示,早就與北市府溝通確認分配快篩。 Read More

3 years ago

柯文哲要醫院且戰且走 北市聯醫工會:我們已經太累了!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企業工會說,醫療現場人力嚴重不足,護理人力四處流浪填補空缺,而且聯醫員工確診數不斷上升,他們疾呼:「我們真的已經太累了!」台北市議員苗博雅指出,柯文哲市長放話說四月疫情大反撲,但快篩採購、社區篩檢站,都沒有做好準備,柯市長沒有隨疫情增設篩檢站,造成急診遭輕症民眾塞爆的情況。 Read More

3 years ago

高登環球生醫遭國民黨抹黑決定棄標 陳時中嘆:民眾一下子少1,700萬劑快篩

國民黨立法院黨團昨(4)日開記者會質疑,採購快篩試劑的高登環球生醫公司前身是小吃店,資本額僅 200 萬元,衛福部向該公司買快篩涉圖利特定廠商。對此,高登昨晚發布聲明決定不參與投標,以消弭暴利思考,並要求國民黨團自己去組團採購。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受訪時,大嘆一口氣說「政治干預商業」這樣不好,好不容易爭取到 1700 萬劑,如今又要再想辦法。 Read More

3 years ago

快篩成為國民黨鬥爭工具?抹黑快篩價格太高與賺國難財

快篩、PCR、隔離等詞彙,是現今疫情嚴峻的台灣熱門關鍵詞,為了因應疫情迅速地變化,指揮中心進行許多防疫規範改變,其中,快篩試劑部分指揮中心宣布在 4 月 28 日改成「家用快篩實名制」,為了避免價格高昂與蓄意囤貨的現象,只是,在這緊張時刻,中國國民黨似乎利用快篩進行政治鬥爭工具,抹黑快篩試劑價格太高與賺國難財,結果一一被指揮中心所駁斥。 Read More

3 year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