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月 14 日《遠景基金會》主辦的國際研討會「2021 台美日三邊印太安全對話:繪製新世代民主議程」邀請到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參加會議。安倍在預錄影片中提到民主並非偶然的產物,必須守護並強化它,安倍提出了 3 個鞏固民主會面對到的課題。因為「脆弱會招致挑釁」,所以民主陣營必須結盟強化連結,並一同努力讓台灣加入國際組織參與國際事務,讓民主深植台灣,台灣也將成為民主強而有力的守護者為全世界帶來最大利益。 Read More
日本跨黨派的「日本維吾爾國會議員聯盟」等 5 個議員聯盟在國會內召開聯合會議,針對中國在新疆和香港等地造成的人權迫害,要奔走各黨派協調,讓譴責中國的決議能在臨時國會上順利通過。北京冬奧即將舉行,日本對「外交抵制」態度不明朗只說「會斟酌再判斷」,使得自民黨內保守派動作不斷呼籲不要派遣外交使節前往參加。 Read More
美中之間在台灣海峽和東、南中國海軍事緊張情勢不斷升溫,《產經新聞》6 日的報導提到美軍把中國在 1930 年左右發行「國恥地圖」當成教材。那是當時中國主張台灣到日本沖繩、東南亞都是「被外國奪走的屬地」,並將過去那段屬地被強佔的歷史視為「國恥」所作的地圖。在現今的中國仍廣泛認知其版圖是「傳統勢力範圍」。 Read More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 1 日曾說「台灣有事」等同日本有事、日美同盟有事,7 日再度上電視談到「台灣有事」意涵,言及 80 年前的珍珠港事件是日本誤判世界潮流,盼其他國家勿重蹈覆轍。外交部今天表示,中國併吞台灣的野心,從來沒有停過,台灣除了堅定捍衛自由民主外,也會持續跟日本、美國等民主夥伴深化合作,維護台海和平穩定。 Read More
聯合 2021年12月1日無限期延後任命緬甸駐聯合國代表,此舉意味著緬甸民主派全國團結政府(NUG)的外交勝利。不過,東協新任主席柬埔寨總理洪森在隔天宣布,願意無條件地訪問政變後的緬甸。另一方面,人權觀察2日譴責日本在緬甸問題上玩兩手外交,認為儘管日本官方譴責政變,但卻又繼續朝著跟軍政府關係正常化邁進。 Read More
反萊豬、藻礁、公投綁大選、重啟核四四項公投將於 12 月 18 日登場,尤其是中國國民黨主張「四個都同意,台灣更美麗」,甚至認為不開放萊豬也能加入CPTPP。對此,日本《產經新聞》台北支局長矢板明夫表示,這絕對是天方夜譚。 Read More
《產經新聞》報導,3 日日本外務大臣林芳正正式公布外務省預計在明年(2022)度新設負責人權問題的職位。鑑於中國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人權問題,日本政府認為有必要強化人權外交的體制。也要加速促進企業運作過程中對人權的尊重。岸田政府接連新設人權相關職位,但上月卻有報導指出岸田政府不考慮制定日本版「馬格尼茨基人權問責法」,到底這些職位能否實際發揮作用,明年 2 月即將舉辦的北京冬季奧運將考驗日本政府對人權問題的態度。 Read More
日本政府在 2021 年度的預算修正案當中,在不同計畫中分別對量子技術追加了共計約 500 億日圓(約新台幣 125 億元)的相關預算。儘管日本在量子基礎理論與技術的提出早於其他國家,但實際投入運用卻慢了其他國家好幾步。經濟安保專家會議成員、前安全保障局次長兼原信克 11 月 29 日在日本放送的廣播節目上表示日本因二戰戰敗使得科學技術與國防的連結斷裂,導致政府補助科學發展卻沒辦法為國家所用,該是時候解決這樣的問題了。 Read More
美東時間 11 月 17 日,日本、美國、韓國的外交次長在美國華盛頓召開了睽違 4 年的 3 方會議,在北韓核武問題等達成共識將會緊密合作。但因為韓國警察廳長金昌龍在 16 日登上與日本有主權爭議的竹島(韓稱獨島),引發日方不滿,拒絕出席記者會,而臨時改由美方代表雪蔓單獨受訪。 Read More
美國 2021 年 11 月 23 日公布 12 月民主峰會邀請的國家名單,台灣名列其中。而中國與俄羅斯等國被排除在外。中國駐美國大使秦剛和俄羅斯駐美國大使安托諾夫(Anatoly Antonov)27 日罕見的聯名在國家利益雙月刊(National Interest)批評美國此舉是冷戰思維下的產物。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