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11 月 16 日報導,美國半導體設備製造商應用材料(簡稱應材)可能因逃避出口限制透過韓國向中國中芯出貨而受到司法部調查,知情人士指出,這批設備涉及數億美元。消息傳出後,應材的股價大跌 7.3%。除了半導體設備之外,《彭博社》也報導,美中的半導體戰也漸擴及「先進封裝」領域。 Read More
美國政府 10 月 18 日宣布一系列新的半導體出口限制措施,收緊對先進人工智慧晶片的定義。同時也告知輝達(Nvidia),必須立即停止向中國運送一些未經許可的高端人工智慧晶片。相對應的,中國政府接著在 20 日宣布,將加強對石墨的出口管制,石墨是製造電動車和其他綠色能源系統所必需的材料,而中國是全球最主要的石墨供應國。 Read More
中國科技公司「華為」正受到美國制裁。《彭博社》指出有 4 家台灣科技公司疑似協助華為在深圳設立晶片廠,若涉及半導體技術與設備,恐違反美國制裁規定。對此,遭點名的台灣廠商紛紛澄清,僅協助華為工廠的裝潢與廢水處理等工程,並未違反美方規定。經濟部長王美花表示,已開啟行政調查,並發函要求 4 家企業說明。此外,基於國安考量及保護關鍵技術不外流,國科會近期將公告台灣「關鍵技術清單」,並依此實施管制措施。 Read More
在中國通訊設備巨頭「華為」(HUAWEI)於 8 月 29 日發表最新智慧型手機「Mate 60 Pro」後,引起了中國公司是否成功避開美國半導體制裁的議論。雖然該公司宣稱新手機搭載的是獨自開發的 7 奈米晶片,但要在沒有美國技術的情況下自主研發此類先進製程晶片實際上非常困難。 Read More
兩年來,對於台積電是否會投資歐洲,外界始終抱有疑慮,主因在於晶片生產成本高昂,且台灣與歐洲的管理文化大不相同,在歐洲招聘合適的工程師也很困難。8月8日台積電宣布投資德國一百億歐元,在德勒斯登設立晶圓代工廠,據說與Bosch、Infineon及NXP的共同投資可獲得德國政府高達50%的補助,此一消息一掃外界揣測。 Read More
歐盟希望其在全球半導體市場的市佔率到 2030 年能從目前的 9% 增加到 20%。歐盟內部市場業務執委布勒東一直以國家補貼為誘因,推動台積電、英特爾及三星等製造商投資。截至目前為止,只有英特爾在德國東部的馬德堡(Magdeburg)投資 170 億歐元,興建兩座晶圓廠,在獲得政府補助後則加碼投資到 300 億歐元。 Read More
美國前總統川普在美國時間週日(7 月 16 日)接受福斯新聞頻道(Fox News Channel)專訪時,針對台海議題,川普一改過去擔任美國總統時義無反顧捍衛台灣的堅定立場,批評台灣搶走美國原本應該有的晶片市場和產業,引起政論界議論。 Read More
移民問題在許多歐洲國家引發政治緊張,最近一例發生在荷蘭。7月7日,由四個政黨組成的荷蘭執政聯盟無法就移民政策達成共識而垮台,總理呂特率領內閣總辭,執政聯盟以看守內閣留任,直至秋天舉行下議院150席議員選舉。根據荷蘭國家通訊社(ANP)的報導,荷蘭全國選舉委員會稱大選不太可能在今年11月中之前舉行。 Read More
上週五(6月30日)荷蘭宣布新的微晶片出口管制措施,限制艾司摩爾(ASML)生產的晶片製造機器銷售到中國。在此之前,ASML生產的極紫外光(EUV)設備必須獲得約24項許可才能出口中國,而過去幾年裡,ASML一直未能獲得此種許可,將於今年9月生效的禁令則根本禁止ASML的EUV設備出口到中國。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