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期刊昨(3)日刊登一篇標題名為「美國正在流失東南亞」的文章,主題著重在闡述為何美國在東南亞的盟友逐漸轉向中國。 Read More
東協(ASEAN)外長及相關會議 7 月 24 至 27 日在寮國永珍舉行。會議除了東協各國外長之外,還有來自美國、歐盟、日本、中國、俄羅斯等國的外交官員出席。會議的首要議程聚焦於如何解決緬甸危機和南中國海緊張局勢要如何緩和。 Read More
日本正積極藉由加強與菲律賓和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的外交和軍事合作,形成「對中包圍網」來遏制中國在太平洋地區的擴張。考慮到俄烏戰爭和以哈戰爭等問題,美國目前無法傾全力應對中國,日本企圖填補在「東南亞的空白」。 Read More
菲律賓政治顧問公司 PUBLiCUS Asia 公佈了一項關於菲律賓人對外國和地區聯盟的信任度的民意調查結果。「信任日本」的菲律賓人有 92%,位居榜首。另一方面,有 79% 的菲律賓人認為中國是「最大的威脅」。凸顯出菲律賓民眾對於在南中國海進行海上擴權的中國有很強烈的不信任感。 Read More
中國近期陷入經濟低迷,本週四(13 日)由官方釋出的數據顯示,相較去年同期,6 月份的出口大幅下降 12.4%,進口則下降 6.8%。然而,在與俄羅斯的雙邊貿易數值卻大幅增長。 Read More
美國拜登總統將在 20~24 日訪問韓國、日本,並配合此趟行程將在 23 日日美峰會的同一天宣佈成立美國主導的經濟圈構想「印太經濟架構(IPEF)」。從經濟安全的角度,為了擺脫過度依賴中國,會與同樣擁有民主價值的日本、韓國等國家共同制定在貿易、投資上的規則。不過這個架構對於期待能在美國開拓市場的東南亞國家來說,沒有什麼好處,要建立新的經濟圈看來並不會是一帆風順。 Read More
東協一直努力在南中國海和緬甸軍事政變等問題上達成共識,不過分析人士認為接下來東協成員國外交官們處理問題的方式可能會發生轉變。以東協為代表的共識型外交將面臨被邊緣化的危險,取而代之的是以更靈活的策略來解決地區關注的問題。一些國際關係分析家認為這就是所謂的「小型多邊主義」(Minilateralism)。 Read More
東協的兩個創始國印尼和馬來西亞 2022 年 1 月 13 日批評輪值主席國柬埔寨總理洪森在東協沒有共識的情況下訪問緬甸。在近日緬甸問題爭議之中,柬埔寨政府也在 12 日表示,延後柬埔寨 2022 年輪值主席國以來的第一次東協會議。不過,日本政府 11 日表示,歡迎柬埔寨作為東協輪值主席國積極參與緬甸局勢。 Read More
日本和美國政府在 7 日上午以視訊形式召開外交、國防部長級的安全保障協議委員會(2加2)。關於明年度以後日本負擔的駐日美軍經費(以往稱作關懷預算,現已改稱同盟強韌化預算),簽署了 5 年平均每年 2110 億日圓的特別協定,也針對反制中國、北韓在開發的高超音速飛彈相關研發協定進行協商。日方預計在今年底之前完成國家安全保障戰略等 3 項文件的修訂,會反映日美之間的協商。 Read More
《產經新聞》 29 日報導,日本與澳洲政府正在研擬修改「日澳安全保障共同宣言」。現行宣言當中是以北韓核武飛彈以及恐怖攻擊的國防合作為主,並未提及如何面對中國威脅,透過修改宣言,會優先揭示日澳強化合作對抗中國。提高在發生中國對台動武等軍事衝突時的共同應對能力,將安保合作拉上新的層次。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