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義雄

【邱萬興】「我不識字」—黨外雜誌印刷手 挑戰威權的張榮華(1939-2024)

從黨外到民進黨,警總總是透過各種管道威脅恐嚇張榮華。但他就像鐵人一樣,沒有絲毫退卻,總是默默支持民主運動,不求回報卻一路情義相挺,面對威權也無絲毫退卻,他一本一本將黨外雜誌送到書報攤銷售,見證了台灣民主化歷程。一生都在為民主運動打拼的張榮華,在 2024 年 9 月 5 日凌晨 2 點 42 分因癌症過世,享壽 85 歲。 Read More

4 months ago

解嚴 37 週年》總統要求檔案加速解密 轉型正義不容停擺 真相逐步公開

政治檔案在修法前部分檔案未能解密或未全文開放,引起社會關注。如:促轉會所發佈的林宅血案調查報告中便有「東缺西漏」的情形。日前政治檔案條例修法,刪除永久保密規定。昨日賴清德視察政治檔案開放應用情形,表示除了牽涉到國安、法律、當事人人權的部分,應該以公開為主。民進黨立委范雲也強調,只有檔案逐步解密,真相才能漸漸浮現。 Read More

5 months ago

【陳竹奇】作為弱者的詹益樺與作為強者的詹益樺

林茂生、林連宗、林宅血案游阿妹、林亮均、林亭均及陳文成,所有受害者均是國家暴力的犧牲品,他們無力抵抗,在國家暴力的面前,他們是弱者。 詹益樺面對國家的暴力,他試圖超越了所有犧牲者,他不再甘於當一個國家暴力的犧牲者。他要奪回自己生命的主導權,向不公不義的政權宣告,用行動捍衛自己的尊嚴。 Read More

9 months ago

忘記歷史的人必將重蹈覆徹!陳菊:訂定「白色恐怖記憶日」是政治受難者最卑微請求

人權會主委陳菊表示,台灣社會對於過去的歷史,新的世代不知道的很多,分不清楚 228 事件和白色恐怖,而美麗島事件則像外星人的故事。今天要求政府訂定不須放假,只需紀念的「白色恐怖紀念日」,是垂垂老矣的政治受難者最卑微的請求,人權會邀請大家共同面向過去,讓每年的 5 月 19 日成為大家理解過去、凝聚共識、思考未來的起點。 Read More

10 months ago

【李勝雄】不信公義喚不回——江鵬堅扛起苦難卻榮耀的十字架

民進黨創黨主席江鵬堅遭受到施明德不斷攻擊,昔日戰友、共同為美麗島大審辯護的李勝雄律師,來告訴我們江鵬堅是怎麼樣的人。 Read More

2 years ago

警備總部的恣意妄為與紕漏

二○二三年的二二八紀念日前夕,監委蔡崇義、范巽綠提出「林宅血案結案報告」,雖然沒有明確得出林宅血案發生的真相,但整份報告內容隱隱聚焦於警備總部,重點是發現以警備總部為主的情治系統,在案發後的調查過程有:介入司法偵查、誤導方向、阻撓偵辦、操弄媒體、包庇犯嫌、運用黑道等六項重大違失,點點滴滴都凸顯惡名昭彰的警備總部很難免責,而且以上違失適用於黨國極權/威權統治下發生的諸多重大政治案件。 Read More

2 years ago

【蕭良嶼】威權體制的黑手:1980二二八林宅血案與中國胡鑫宇失蹤案

2022 年 10 月 14 日,這天是個星期五。江西致遠中學的高一生胡鑫宇,晚自習點名時未到,班主任通報並發動搜索後,直到晚間 11 點多,都未見胡的蹤跡,調出監視器,只發現了胡鑫宇約近六點時離開宿舍時的身影。隔天報案後,校方費事抽乾校內水塘,後來也組織搜救隊伍大舉搜山,都沒能發現胡鑫宇無論生死的人或屍。 Read More

2 years ago

【林志鴻】陳文成事件四十週年:紀念一位堅決抵抗國家暴力的勇者

1981 年 7 月 2 日,陳文成遭警總以約談之名自住處被帶走,整整一日皆無消息,直到隔天上午 7 時 30 分,才被發現陳屍在國立臺灣大學研究圖書館後方左側草坪上。 今天,2021 年 7 月 2 日,正好是陳文成博士逝世四十週年的日子,謹以此文紀念在天之靈的陳文成,還有過往所有堅決抵抗國家暴力的勇者們,並期盼未來陳文成廣場的說明牌能順利設置,命案的真相也能早日水落石出。 Read More

3 years ago

【人物專訪】李惠仁:Missing 的那一槍

台灣資深獨立導演李惠仁,2018 年募資拍攝了《并:控制》,細數中國對台灣和香港無所不在的控制,他用最直接的鏡頭,讓觀眾瞭解香港的遭遇就是台灣的一面鏡子。這次,2021 年他與馮賢賢共同執導《那一槍》刺蔣案的紀錄片,《報呱》記者專訪導演李惠仁,談他這次募資拍攝刺蔣紀錄片的過程。 Read More

4 years ago

促轉會調查結論:警總對陳文成死亡 涉有嫌疑

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今(4)日公布「陳文成案調查報告」,透過歷來曾公開與未公開之檢驗與實驗報告,得出陳文成死於他殺的可能性高之判斷。此外,促轉會在梳理過往證詞與證據後,認定現有證據無法證明陳文成被警總帶走後,有脫離警總的實力支配,再輔以案發後警總種種掩蓋真相的舉措,故在報告中做出「警總對於陳文成之死亡涉有嫌疑」的結論。 Read More

5 year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