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新任總理巴尼耶終於宣布選後的新政府,共 39 人的內閣名單。幾乎沒有重量級政治人物,是新內閣的主要特色。表面上,這是中間派與保守派合作組成的政府,但《歐洲情報》的分析師指出,所謂的中間派政府,其實是少數政府,政策和法案不僅必須在部長之間獲得共識,還要在議會獲得反對黨投票支持,這也意味妥協和讓步必不可免。 Read More
法國國會大選結果揭曉迄今已有兩月,但遲遲未能產生新任總理。9 月 5 日法國總統馬克宏終於提名 73 歲的政壇老將巴尼耶(Michel Barnier)出任總理。巴尼耶承諾會與各個政治黨派合作,但沒有透露實際的計畫細節。巴尼耶曾擔任歐盟的英國脫歐首席談判代表,是謹慎的保守派。他面對極為嚴峻的局面,且隨時有可能下台。 Read More
2021 年塔利班奪取阿富汗政權後,德國基於人道原因停止遣返阿富汗罪犯,如今在卡達居間斡旋之下,德國和阿富汗達成協議,將在德國已被判刑確定的阿富汗罪犯遣返回本國。由於德國即將舉行地方選舉,反移民的極右翼另類選擇黨(AfD)在民調中取得領先,使目前執政的聯合政府修正政策的壓力倍增。 Read More
參與本屆巴黎奧運的台灣拳手林郁婷與阿爾及利亞拳擊手哈利夫(Imane Khelif),因 2023 年遭國際拳擊總會(International Boxing Association, IBA)以未通過性別檢測為由取消參賽資格,深陷性別爭議飽受網路霸凌,然而 IBA 至今仍未公布當初的檢驗報告及技術細節。 Read More
在匈牙利總理奧班領導下,匈牙利青年民主黨(Fidesz)、奧地利自由黨(FPO)和捷克的不滿公民行動黨(ANO)成立歐洲議會新黨團,稱為「歐洲愛國者」(Patriots for Europe),這個黨團經過歐盟 27 個成員國至少四分之一國家的同意,現在已經正式成立,且加入者眾,成為歐洲議會第三大黨團。 Read More
與去年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舉行的北約峰會相比,今年華府的北約峰會(7 月 9~11 日)多了新面孔,也有跛腳鴨、黑羊與騎牆派。 Read More
受到 6 月 9 日歐洲議會法國代表選舉失利的衝擊,法國總統馬克宏無預警拋出國民議會(下議院)提前改選的重磅決定。根據馬克宏自身的說法,其所率領的復興黨(Renaissance)在此次歐洲議會大選以超過兩倍的差距,慘敗給由瑪琳.雷朋(Marine Le Pen)所領導國民聯盟(Rassemblement national),無疑是法國公民新民意的展現,因此有必要提前進行國民議會的改選,以確認民心向望。 Read More
英國大選,保守黨慘敗,相較於 2019 年的 365 個席次,這次保守黨只守住 121 席,對手工黨的席次則從 203 席增長到 412 席,成為國會最大黨,工黨領袖施凱爾(Keir Starmer)已至白金漢宮謁見英王查爾斯三世,受正式任命成為新任英國首相,並在唐寧街 10 號首相官邸前發表勝選演說。 Read More
法國於 6 月 30 日舉行國會大選第一輪投票,結果一如外界預期,雷朋所領導的極右翼政黨「國民聯盟」以 33.25% 得票居第一,其次是得票 28.63% 的左翼聯盟「新人民陣線」,法國總統馬克宏領導的中間陣營以 20.94% 得票率居第三。此外共和黨得票率為 6.55%,10.63% 分屬其他政黨。 Read More
法國提前大選於 6 月 30 日進行第一輪投票,結果可能對法國在歐盟和北約的角色產生重大影響,是歐洲數十年來最重要的選舉。國會選舉首輪投票率高達 65.5% 至 69.7% 之間,比 2022 年高了近 20 個百分點,初步計算,極右翼得票率33.2%居首,左翼約為28.1%,執政黨僅21%為歷史性挫敗。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