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經濟學人》的報導指出,中國試圖恐嚇台灣選民,稱這次選舉是「戰爭與和平,繁榮與衰落」的選擇,並譴責民進黨是分離主義者,但恐嚇未能奏效。70% 的台灣人出門投票,最後民進黨候選人賴清德以 40% 的選票當選總統,並承諾「在不損害台灣主權的情況下繼續民進黨的嚇阻路線」。 Read More
上週五(1 月 12 日)英國首相蘇納克造訪基輔,此行大出外界意料,更令人意外的是,他在基輔與烏克蘭總統簽署英烏安全協議,承諾未來烏克蘭遭受攻擊時,英國將提供軍事保護。蘇納克並承諾,英國將在 2024-25 年度提供總額 25 億英鎊的軍事援助,比前兩年多了 2 億英鎊。 Read More
週二(1 月 9 日)歐洲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報導台灣總統候選人賴清德在記者會上所表達,對台歐關係的看法。 Read More
歐盟理事會主席米歇爾(Charles Michel)表示,他將參與 6 月歐洲議會的選舉。若是當選,7 月中旬歐盟各國領袖必須就繼任人選達成共識,若是無法,將由輪值主席國領袖接任。7 月起將由匈牙利接任輪值主席國,而匈牙利總理奧班並不是歐盟其他國家樂見的,因為他在許多方面與歐盟其他國家意見相左,尤其是對烏克蘭的態度。 Read More
乍看之下,這個問題有點奇怪,畢竟全球有近半人口,從美國到英國、歐盟,從印度到墨西哥,從台灣到印尼,都將在今年舉行某種形式的選舉,看來民主正是蓬勃發展的時候,但還是有專家提出警告,認為民主制度正在踏入危險區域。不僅俄羅斯總統蒲亭和伊朗最高領袖哈米尼會以民主選舉為幌子來支持自己的統治並打壓異己,西方國家的民主也面臨風險。 Read More
AI 是否能替代人類的辯論方興未艾,不過某些領域已經證明 AI 確實有用。荷蘭格羅寧根大學醫學中心(UMCG)使用人工智慧聊天機器人來回答患者的問題。院方表示,這樣的問題每週就有數百上千個,對本已工作量繁重的醫療人員來說是極大負擔,聊天機器人則有效減輕這負擔。 Read More
2023 年影響歐洲最大的事件依舊是烏克蘭戰爭,其次是哈瑪斯突襲以色列導致的中東戰爭,儘管正在逐漸脫離經濟危機,生活成本大增、移民問題及氣候變化還是在各國內部引發政治動盪。以下是 2023 年幾個重要的數據統計。 Read More
歐盟產業界指出,來自中國的生質柴油衝擊歐盟境內的生產,歐盟宣布將對中國進口的生質柴油展開反傾銷調查。歐盟執委會的聲明指出:「歐盟生產商提交證據,證明從中國進口的生質柴油以人為低價進入歐盟,並稱這些進口產品嚴重損害他們的產業,因為他們無法與如此低的價格競爭。」 Read More
北約秘書長史托騰伯格警告說,繼烏克蘭之後,俄羅斯還會在其他地方發動戰爭,因此現在支援烏克蘭,「不是慈善,而是對自己安全的投資」。德國國防部長佩斯托瑞斯(Boris Pistorius)接受德國《週日世界報》訪問也表示,美國可能在未來數年內減少參與歐洲事務,歐洲必須強化安全與防禦能力,才能應對俄羅斯造成的威脅。 Read More
台灣總統大選即將在明年一月登場,為面對中國以經濟脅迫方式打壓台灣民主,「台灣獨立建國聯盟」與「台灣安保協會」於 2023 年 12 月 10 日共同召開座談會。陳鴻達從全球地緣政治轉向,特別指出,在網際網路時代,金融戰已成為傳統武力的前哨站,解析中國對台灣與各民主國家層出不窮的經濟脅迫手段及其因應之道。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