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戰爭爆發後,歐洲能源價格於去年夏天飆升到前所未有的高位,現在又已經回復到戰前價格水準,某些地方的天然氣電價甚至達到負值,這可能給人「歐洲能源危機已經好轉」的印象,但這恐怕並非實情。 Read More
烏克蘭戰爭爆發後,北約盟國當中,美英強悍而德法猶疑,比較少人注意奧地利的態度。最近《Politico》歐洲特派員卡尼茲尼奇的一篇特稿指出,奧地利不願公開支持俄羅斯,但也不想真的放棄與俄羅斯交往帶來的商業利益。事實上「兩國商業關係完好無損,尤其能源和金融領域」。 Read More
歐洲政治共同體峰會(EPC summit)在摩爾多瓦召開,峰會討論歐洲許多重要事務,高加索局勢也是其中之一。亞塞拜然總統阿利耶夫(Ilham Aliyev)與亞美尼亞總理帕辛揚(Nikol Pashinyan)在峰會期間會面,商議兩國領土問題,同時與會的還有歐盟理事會主席米歇爾、法國總統馬克宏和德國總理蕭茲。 Read More
中國大外宣無所不在,但在歐洲,很少有人意識到這一點。專研外國影響力的捷克學者卡拉斯蔻娃(Ivana Karásková)指出,中國在從事戰狼外交的同時,也一直在秘密資助歐洲智庫、學術機構及非營利組織,但歐盟國家對此視而不見,又以東歐以外國家為然,這可能是出於無知,也可能是刻意不願看見。 Read More
德國杜伊斯堡(Duisburg)位在德國西部萊茵河谷地,約有 50 萬人口,是歐洲最大內陸港,積極與中國合作建設,有德國的「中國城」之稱,但烏克蘭戰爭引發國際局勢劇變,促使德國重新思考國家關鍵基礎設施的戰略安全,如今杜伊斯堡正如美國《華盛頓郵報》所形容,「不想再被冠以德國的中國城之名」。 Read More
面對迅速發展的人工智慧,歐盟執委會已於 2021 年提出《人工智慧法案》,禁止高風險人工智慧技術的應用,但這項有拘束力的法案還必須在歐洲議會完成立法,並通過歐盟各成員國的審查批准。作為權宜之計,歐盟執委會試圖推出自願性協議,希望科技巨頭如微軟、Google、OpenAI 等企業同意一套關於透明運作和問責機制的原則。 Read More
俄羅斯侵略烏克蘭及中國威脅台灣是今年G7峰會議程兩大重點,峰會一方面要確保各國對烏克蘭持續提供援助,另一方面討論如何應對台海危機、如何減少西方國家對中國經濟及供應鏈的依賴。不過,產業界可能另有看法。歐洲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東方匯理(Amundi)就看好中國,現在正在撤出美國,轉向中國。 Read More
5 月 19 日至 21 日,七大工業國集團(G7)於日本廣島舉行領袖峰會。據路透社報導,本次會議中除了針對中國的「經濟脅迫」(Economic Coercion)提出具體應對措施外,《政客雜誌》則指出,中國入侵台灣的威脅,可能成為 G7 峰會中意見分歧的項目。 Read More
過去數月間,歐洲重要政治人物紛紛造訪中國,顯示歐洲政壇面對中國步調很不一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在歐洲導致「分類效應」,東歐國家普遍對俄中友好關係抱持疑慮,一如他們以懷疑眼光看待馬克宏的「歐洲戰略自主」疑美論。而這些分歧正是中國所樂見也樂於利用。 Read More
週二(5 月 16 日)歐洲理事會(CoE)在冰島首都雷克雅未克會議,宣布各國將確保追究俄羅斯的戰爭責任,同時也要建立一套機制,計算俄羅斯軍隊造成的損失。會議為期兩天,德國總理蕭茲、英國首相蘇納克俱都出席,此外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也以視訊方式加入會議,目前他正造訪歐洲各國首都,確保軍援與金援。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