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名制憲

勇於面對「房間裡的大象」 台派社團致力推動「國家正常化」

台灣需要制定一部符合台灣現狀的新憲法,明確台灣的國家定位,並以此為基礎推動各項改革。其次,台灣的國家認同需要透過教育和文化等多種途徑來強化,讓台灣民眾對自己的國家有更強烈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Read More

3 months ago

宋承恩專訪》國民黨打臉美軍的國際水域:向中國表忠誠、呼應侵略三部曲?

國民黨國際部主任黃介正表示,國民黨不接受中國稱台海為「內海」,但是美國稱台海為「國際水域」,在國際海洋法上站不住腳,因為這是美軍的專有名詞,不具備法律位階。 國際法學者宋承恩指出,這種說法意味著,國民黨呼應中國的侵略三部曲,認同兩岸同屬一中。 Read More

2 years ago

國民黨背後有中共?柯建銘批:回頭是岸、別當修憲逃兵

立法院修憲委員會今(22)日將 18 歲參政權修憲案送院會討論,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說,這是一個「三缺一的修憲」,國民黨是修憲的「逃兵」,歷史會記住這一刻。未來在院會討論時,希望中國國民黨不要再杯葛,盼國民黨回頭是岸。 Read More

3 years ago

公投四案都沒過 國民黨將戰犯指向侯友宜?

今(18)日公投四案預計均不會通過,中國國民黨黨主席朱立倫表示,他身為黨主席必須要向黨員致歉,也會承擔敗選後果,然而面對記者提問,現在許多支持者要求拒絕表態的新北市長侯友宜,要退出國民黨以謝罪,朱立倫強調,現在是把戰友找回來的時候,而不是找戰犯。 Read More

3 years ago

公投前夕最新民調 辜寬敏向侯友宜喊話:出來改革國民黨

台灣制憲基金會今(17)日舉辦記者會,除了針對公投四大議題提供封關民調供社會大眾參考之外,也針對台灣人對台灣國家正常化、捍衛台灣的決心等主權議題進行調查。台灣制憲基金會的董事長辜寬敏先生強調,除了公投以外,希望大家要好好思考台灣的未來,以及台灣如何做一個正常的國家。 Read More

3 years ago

2024 巴黎奧運:台灣正名再接再厲

本屆東京奧運我國好手表現亮眼,截至目前為止已經取得共計六面獎牌的好成績,然而無論是奧運開幕式的出場,或是登上頒獎台的那一刻,卻只能以「中華台北」代表台灣。台灣北社向媒體表示,日本 NHK 以及歐美主流媒體,在報導我國賽事時皆主動正名為「台灣」,但是國內媒體卻還稱「中華隊 Team China」,實在精神錯亂,前奧運田徑好手紀政也宣布,明年將再發起「2024 年巴黎奧運正名公投」,讓台灣「做自己」。 Read More

3 years ago

【洪仁宇】台灣獨立建國 vs 台灣已是國家 —— 淺談國家認定與現實操作

近日白宮印太事務協調官康貝爾提到美國支持台灣尊嚴、維持堅實的美台非官方關係,不支持台獨。言論一出立即引發熱議 —— 到底台灣「已經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台灣因此不需要喊獨立;還是台灣「尚未」獨立,或是台灣地位是「未定的」呢?本文嘗試從國際法通則、演進與國際政治現實兩個角度來看台灣主權地位問題及當前所面臨的難題。 Read More

3 years ago

台獨聯盟民調:台灣優先已成民意主流 82.5%台人支持台美建交

台獨聯盟2020年10月16日召開「台美建交」民調記者會,公佈一系列相關民調數字。除了台獨聯盟主席陳南天外,現場邀集政黨及專家學者共同為此民調做出解讀和分析。台獨聯盟主張以台灣為名與其他各個國家發展國與國之間的正常外交關係,台美建交亦不例外。此次民調亦加入對於民進黨新版護照改版縮小「ROC」加註「TAIWAN」等國家認同趨勢的相關民意調查。本次民調為首次做到 15 歲年齡層的政治類民意調查,台獨聯盟表示這是為了因應四年後 18 歲投票權的開放所作的準備。 Read More

4 years ago

賺錢是中國人,生病變台灣人!?—— 從武漢肺炎談國家與國族認同

由於陸委會於2月11日宣布開放有條件讓中配子女入境的規定,引發台灣社會輿論嚴厲抨擊,該規定更於當日修改三次逐步限縮入境條件,最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於隔日宣布撤回所有與中配子女相關的回台入境管制措施來止血。而與此同時,中共對於台灣的文攻武嚇並未停歇,究竟台灣在防疫同時應該要痛定思痛的決斷為何? Read More

5 years ago

中國統戰滲透台灣校園

本文欲破除三個有關於統戰的迷思與話術;接下來則透過採訪「青年抵抗校園統戰聯盟」之發起人之一,以理解目前中國統戰滲入校園的模式;繼之,筆者採訪了幾位曾經參加過統戰交流團的同學,以真實的經歷與統戰滲入校園的模式互相呼應和對照;最後,本文則嘗試提出反制的方式,本文認為,教育部也許是現行制度之下,作為反制中國滲入校園的最佳部會,透過獎勵補助款的發放認定,以鼓勵的方式讓各大校園轉向與非中國之國家交流,進而降低統戰滲入校園的風險。 Read More

5 year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