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13)日,新台灣和平基金會於左轉有書舉行作家楊双子壯行記者會與《臺灣漫遊錄》座談。曾在「2022 第六屆台灣歷史小說獎」入圍決選的《臺灣漫遊錄》,近日分別於 9 月及 10 月時,闖入「美國國家圖書獎」的長名單(入圍)和短名單(決選),締造台灣文學空前佳績。 Read More
這些耗資龐大、建築宏偉且金碧輝煌的佛寺其實是過去君主的靈骨塔,或者應該稱之為舍利子塔,為了讓君主去世後成佛,在他們仍生活在人世間時所興建,理解了這些信仰背後的緣由之後,我逛這些佛寺的心情大不相同,我們大乘佛教的佛寺至少有度己度人的意涵,而這些小乘佛教的佛寺純粹只為了一個人興建,只能度化一人。 Read More
張文環前往日本本土接受啟蒙思想的洗禮,回到殖民地台灣的創作,呈現了男性的自覺,小說書寫中從《山茶花》中女性的附屬地位及邊陲性,跳躍到《閹雞》裡面女性自身的覺醒,但仍以悲劇性告終。張文環的進步性來自於在日本東京所受左翼思想的啟蒙,此種思潮帶有的進步性促使他產生男性的自覺,此一啟蒙並非來自殖民體制本身,而是來自日本帝國啟蒙運動中的歐化主義,來自歐化主義所帶來的左翼思潮。 Read More
在中日戰爭和二戰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帝國統治下的台灣人不管是志願或非志願,超過總人口約百分之三的青壯年被派赴前線,幾乎等於每三個家庭就有一個家庭的家人被動員上戰場。 那是台灣非常重大的一段歷史,但是,黨國的戰爭論述、教本上卻將這段「戰爭記憶」禁斷、抹除,造成除了戰爭世代之外的台灣人,對這段歷史是一片空白。 Read More
今年 1 月 27 日是猶太人遭到納粹「大屠殺」(holocaust)的紀念日,可是紀念氣氛卻很黯淡。BBC 記者訪問一位當年的浩劫倖存者,他神情黯然地說,猶太人過去在歷史上遭遇過許多困難橫逆,最終也都能挺過去。為什麽他要這樣說呢?這一回,能挺得過去嗎?國際氛圍對以色列顯然非常不利。 Read More
二二八事件發生至今 77 年,對於這個悲傷的節日,不少台灣人們已經從憤怒、淡忘,乃至於變得反感,中老年族群裡部分無可救藥的人不需要特別說,他們有的本來就不屬於台灣這片土地,而有的因為自身工作必須紅杏出牆,不只需要私通中國,還必須取悅他們。 Read More
建構文本,以彰顯其自覺,主體性的建構在重塑權力關係時,隱身在理性主體後慾望主體如何成為預設,此一慾望主體在七等生的論述脈絡而言,仍然未能顛覆父權社會裡的性別權力關係,從而彰顯的只是特定性別的主體性,而非互相肯認。 Read More
這本小說集由十一篇短篇小說組成,題材與時空的跨度很考驗說書人的敘事能力與學識涵養。許多故事情節看似簡單,實則涵蘊了作者複雜的心思。作者透過故事中的角色向讀者展現了作為當代知識份子/混血(混文化)後裔的歷史回望。從舊時代到新時代,從鄉村到城鎮,從追求柴米油鹽簡單的物質滿足到質疑社會烏托邦的精神不滿足,這些常民的生命故事流瀉出時代巨輪底下小人物受限的肉身卑屈與不受限的精神抵抗。 Read More
「保護在烏克蘭的俄國人」,是俄國總統蒲亭發動俄烏戰爭的原因之一。然而,發起這樣的號召後,後續卻引發烏克蘭執行一系列的「除俄」政策,有部分的烏克蘭人正嘗試著將俄語從生活中去除,取而代之的則是對烏克蘭語的強調。 Read More
10 月 10 日,是中華民國國慶日,俗稱雙十節,由於台灣複雜的歷史背景下,該節日涉及到台灣國家定位問題。對此,今(10)日,台灣基進召開記者會,由秘書長王興煥領軍,偕同台北港湖吳欣岱、桃園藍士博、台中林宜蓁,以及台南吳依潔,檢討「雙十國慶」的殖民象徵本質,以及台灣在轉型正義上、抵抗中國文化統戰的未竟之事。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