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戰爭爆發以來,烏克蘭總統屢次請求西方盟國在烏克蘭上空設立禁航區,屢次被拒的理由都是「將導致第三次世界大戰」或「將導致核子戰爭」。各界相信戰爭失利無法下台的俄羅斯總統蒲亭可能鋌而走險,將全世界帶入毀滅性的核戰,尤其因為蒲亭在戰爭初期就已揚言俄羅斯的核武處在高度戒備狀態。 Read More
上週烏俄戰爭最驚人的發展之一,莫過於波蘭、捷克、斯洛維尼亞三國總理冒著戰火風險進入被包圍的基輔,以表達支持烏克蘭的決心。 這消息經過事先發布,事後也公布部分會面影片。這是戰爭時期罕見的國家元首涉險事件,且同一時間,基輔預期將遭受俄羅斯猛烈攻擊,宣布實施 35 小時宵禁,更突顯三國總理此行所需的非凡勇氣。 Read More
3月18日美中兩國元首進行長達兩小時的視訊對談,話題觸及俄羅斯侵略烏克蘭與中國對台灣的主權聲索, 然而雙方未能就此達成共識,反而加深了歧見。中國方面嚴正否認將對俄羅斯提供援助,但有歐盟高級官員對外透露,歐盟掌握「極為可靠的證據」,顯示中國正在考慮軍援俄羅斯。 Read More
烏俄戰事至今近一個月,台灣各界對於烏克蘭的援助不間斷,由賑災基金會開設烏克蘭捐款專戶,截至昨(19)日上午,捐款金額已達 7.4 億台幣;另外,我駐教廷大使李世明響應教宗的呼籲,參與教廷苦行祈福活動,與教廷高層同聲祈求聖母護佑烏克蘭受苦人民。 Read More
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表示,儘管近年來全球軍火貿易量下降,截至 2021 年的五年期間(2017-2021),歐洲各國進口武器量卻有明顯增加,各國與俄羅斯的緊張攀升是主要原因。SIPRI 歐洲安全計畫主任安東尼表示,烏克蘭戰爭徹底改變了歐洲的政軍地理,烏克蘭戰爭的結果將決定北約和俄羅斯之間界線的劃定。 Read More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除了改變歐洲政治和國際金融秩序,也衝擊全球能源和糧食的供應。俄羅斯與烏克蘭是名符其實的世界糧倉,俄羅斯的農業用地超過歐洲所有國家農業用地的總和,烏克蘭的耕地面積則高居歐洲第一,擁有肥沃的黑土(佔全球黑土分佈 25%),特別適合農作。 Read More
長久以來,歐洲的經貿政策與一條德國格言為基礎:以商促變(Wandel durch Handel),也就是相信極權政體(如俄羅斯和中國)與西方國家有密切經貿往來之後,將會逐漸發展成更自由開放的政經體系,也就是相信擁有 IKEA 和 Starbucks 的國家,比較不可能發動第三次世界大戰或建立集中營。 Read More
烏克蘭戰爭爆發以來,不斷有消息指稱俄羅斯違反戰爭規則,蓄意攻擊平民,媒體更報導俄羅斯使用集束炸彈和真空彈等大規模殺傷武器。波蘭總統杜達(Andrzej Duda)和來訪的美國副總統賀錦麗在華沙舉行聯合記者會,他發言譴責俄羅斯,指稱「俄羅斯人顯然在烏克蘭犯下戰爭罪行」。 Read More
美國全面禁止俄羅斯石油和天然氣之後,歐盟執委會也於上週四(3 月 8 日)提出歐盟版的能源應對策略,名為「重振歐盟」(REPowerEU)。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表示,俄羅斯是「威脅我們的供應商」,因此歐盟必須迅速採取行動,設法獨立於俄羅斯的石油、燃煤和天然氣之外。 Read More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多次請求北約設立烏克蘭禁航區(no-fly zone),也屢次被拒絕。在此之前禁航區不為一般社會大眾所熟知,設立禁航區代表必須與武力維繫該空域,不僅需要監測,還需要攔截敵機,壓制敵機離開,最壞的情況下必須開火擊落敵機,這會導致戰事升級,反而造成反效果。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