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戰爭爆發以來,各界聚焦在戰場和能源危機,各國政府試圖投入資源緩解能源成本,較少有人關注同一場戰爭引發的糧食危機。週一(5 月 17 日)英國《金融時報》的一則專文指出,戰爭造成糧食短缺,對已開發國家造成經濟和政治衝擊,較為貧困的國家則陷入飢荒和債務困境,糧食危機的影響其實遠大過能源危機。 Read More
上週四(5 月 12 日)芬蘭總理馬林(Sanna Marin)與總統尼尼斯托(Sauli Niinisto)發聲明表示,支持芬蘭加入北約組織。預計總統、總理及內閣部長成員在週日開會做出正式決定,並在本週內提交國會。芬蘭的鄰國瑞典也正在考慮加入北約組織,最快將於週一(5 月 16 日)做出決定 Read More
美國情報總監海恩斯(Avril Haines)表示,俄羅斯正在為長期戰爭做準備,亦即蒲亭不會滿足於「解放頓巴斯」,而會堅持建立聯通頓巴斯到摩爾多瓦聶斯特河沿岸地區(Transnistria)的陸橋,該地區自 1990 年代起就在親俄羅斯分離主義者掌控之下。 Read More
5月9日是俄羅斯慶祝二戰勝利之日,俄羅斯總統蒲亭在莫斯科紅場閱兵時發表演說,強調俄羅斯一直以來主張建立平等不可分割的安全體系,去年 12 月俄羅斯秉持此一立場,要求西方坦誠對話,尋求合理妥協方案,兼顧彼此利益,但一切終歸勞。蒲亭將當前戰爭歸咎於北約組織,聲稱北約入侵〔俄羅斯〕的歷史領域,包括克里米亞。 Read More
5 月 9 日是俄羅斯慶祝二戰勝利之日,俄羅斯總統蒲亭早已決定俄羅斯會在此日慶祝成功解放烏克蘭,不過克里姆林宮發言人表示,5 月 9 日當天不會在馬立波舉行慶祝儀式,不過「總有一天,那裡要舉行盛大的慶祝活動」。 Read More
烏克蘭戰爭爆發後,中國反而強化與俄羅斯的盟友關係,引起西方國家高度警覺。美國總統拜登及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都表示,中國若協助俄羅斯規避經濟制裁,甚或提供俄羅斯武器,都必須承擔「後果」及「聲譽風險」。上週德國總理蕭茲則在訪問日本時明確表示,德國以及其他歐洲國家將強化與印太地區各國的關係,排除中國意味甚濃。 Read More
路透社報導,一名歐洲官員向美國記者透露,他認為烏克蘭南方的馬立波港(Mariupol)將在數日內陷落,其最終處境將比遭到血洗的布查(Bucha)更加慘酷。由於話題敏感,這名歐洲官員不願具名,但他表示「我們預期馬立波城徹底毀滅,大量平民死亡」。 Read More
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表示,儘管近年來全球軍火貿易量下降,截至 2021 年的五年期間(2017-2021),歐洲各國進口武器量卻有明顯增加,各國與俄羅斯的緊張攀升是主要原因。SIPRI 歐洲安全計畫主任安東尼表示,烏克蘭戰爭徹底改變了歐洲的政軍地理,烏克蘭戰爭的結果將決定北約和俄羅斯之間界線的劃定。 Read More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除了改變歐洲政治和國際金融秩序,也衝擊全球能源和糧食的供應。俄羅斯與烏克蘭是名符其實的世界糧倉,俄羅斯的農業用地超過歐洲所有國家農業用地的總和,烏克蘭的耕地面積則高居歐洲第一,擁有肥沃的黑土(佔全球黑土分佈 25%),特別適合農作。 Read More
長久以來,歐洲的經貿政策與一條德國格言為基礎:以商促變(Wandel durch Handel),也就是相信極權政體(如俄羅斯和中國)與西方國家有密切經貿往來之後,將會逐漸發展成更自由開放的政經體系,也就是相信擁有 IKEA 和 Starbucks 的國家,比較不可能發動第三次世界大戰或建立集中營。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