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工

洪申翰質疑藍領移工再返台學中文不給簽證?外交部次長:不合理

來台灣學中文的外國人越來越多,更有許多人成為網紅經營 YouTube 頻道,把台灣的旅遊美景和生活文化宣傳給更多外國友人。然而,卻有一群人,被外交部規定排除在外。立委洪申翰 28 日質詢外交部指出,現行規定明顯排擠越南、菲律賓、印尼等東南亞國家的年輕人來台學中文。外交部次長田中光承諾,一個月內改善規定。 Read More

1 month ago

民團串聯聲明:人權公約過不了 警察暴力何時消?

13 日,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下稱司改會)與立法委員黃捷、沈伯洋及范雲,還有其餘十個關注人權的民間團體,於立法院群賢樓外一同召開記者會,聯合聲明應儘速完備《禁止酷刑公約施行法》,以保障人權,並系統性檢視警察不當執法背後的結構性因素,杜絕悲劇一再發生。 Read More

2 months ago

台印移工MOU不可草草通過!台灣移工聯盟:應送立院實質審查

台灣與印度政府為強化雙邊勞務合作關係,已在 2 月完成勞務合作備忘錄(MOU)的換文簽署程序,勞動部後續將依法報行政院備查、送立法院查照。對此,台灣移工聯盟認為,如此重要的締約內容,不該只是「查照」,要求 MOU 要送進立法院實質審查。人約盟辦公室主任江孟真說,政府應檢討移工政策究竟是「補充」還是「取代」台灣本國勞工。 Read More

2 months ago

印度移工將來台!勞動部:開放行業及人數由台灣決定

台灣現行移工來源國僅越南、印尼、菲律賓及泰國等 4 國,相對日本、韓國及新加坡而言,來源國少且開發難度高。歷經多年協議,台灣與印度政府昨日已簽署 MOU,明定印度移工開放行業及人數由台灣方決定,印度方將依台灣方需求招募及訓練印度移工。外交部呼籲,社會大眾應共同抵制台灣將引進 10 萬名印度勞工等謠言及錯假訊息。 Read More

3 months ago

中國操弄印度移工謠言 林楚茵:認知戰破壞台印關係

台灣與印度正洽簽移工合作備忘錄(MOU),外電報導稱將立即引進 10 萬名印度移工;勞動部澄清,移工引進會依程序進行,10 萬名純屬虛構;外交部呼籲,奶茶聯盟印度朋友勿相信謠言。民進黨立委林楚茵今(29)日還原該事件 5 天時間軸,並指出中國藉錯假資訊進行認知作戰,不僅在台灣內部操弄歧視恐懼,更破壞台印關係。 Read More

5 months ago

引進十萬印度移工是假消息! 國安人士憂此為中對台認知作戰

台灣將與印度簽署勞務合作備忘錄(MOU),擬開放引進印度移工,網傳一次就會引進 10 萬名,引發部分民眾憂慮引進印度移工,會影響社會治安。 勞動部長許銘春澄清,立即引進10萬印度移工是「假訊息」,也有國安人士表示,中國以「引進10萬印度外勞」為題發動認知作戰,對內製造社會恐慌,對外引發台印關係緊張,國安系統將密切關注。 Read More

5 months ago

反對台灣成為「奴工日不落國」 民團籲政府重視家庭看護勞權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日前提出「廢除 80 歲以上巴氏量表」等長照政策,政府隨後跟進研議並降低家庭看護移工聘僱門檻,引起民間團體反彈,認為家庭聘雇的看護移工經常需 24 小時隨侍在側,毫無勞權可言。對此,台灣國際勞工協會、婦女新知基金會、桃園市家庭看護工會等社運團體,今 18 日上午在立法院召開聯合記者會,盼政府及參選人重視勞權、承擔長照公共責任。 Read More

8 months ago

台灣打擊人口販運獲美國肯定 民團:強迫勞動問題仍未改善

美國國務院昨(15)日公布 2023 年度《人口販運問題報告》,台灣被獲評為「第 1 級」國家。然而,多個民團組成的「外籍漁工人權保障聯盟」卻呼籲,台灣政府不應以此竊喜,應透過修法、加強執法與納入民間參與,儘速解決台灣遠洋漁業中的人口販運問題。 Read More

11 months ago

中駐日戰狼嗆「台灣有事」論述推日人入火坑 外交部:蓄意恐嚇

繼中國駐法大使盧沙野與駐菲律賓大使黃溪連發表「戰狼式發言」後,中國駐日大使吳江浩警告日本不要被綁上分裂中國的戰車,稱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的說法荒謬又危險;另說日本公民涉嫌在中從事間諜活動證據趨於確鑿,中方將嚴肅處理。對此,外交部嚴正駁斥這種顛倒是非、蓄意恐嚇台日的發言,呼籲中國即刻停止荒謬言論及行為。 Read More

1 year ago

中國駐菲戰狼語出威脅 菲反對派議員籲驅逐中國大使

中國駐菲律賓大使黃溪連4月中批評菲律賓讓美國進入更多軍事基地,還提及如果馬尼拉關心在台灣工作的15萬菲律賓人,就要明確反對台獨。此番言論遭到菲律賓政府和反對派議員猛烈抨擊,同時指出菲律賓不會容忍中國任何的恐嚇企圖。菲律賓總統小馬可仕和外交部長22日會見中國外交部長秦剛時,雙方承諾會共同努力解決他們在南中國海的分歧。 Read More

1 year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