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田文雄內閣於 2021 年 12 月 24 日通過史上最高的財政預算 107 兆日圓(約 26 兆 4800 億台幣),這是日本連續 10 年財政預算創新高。財政預算中,其中引人注目的是國防預算達 5.4 兆日圓 (約1.33兆台幣),連續八年創下新紀錄,比去年多出 500 億。此舉延續了安倍晉三、菅義偉維護日本自身及周邊安全的政策,以期在日本海以及印太地區發揮更大作用,制衡中國、北韓、俄羅斯。 Read More
美國勞工部12月10日公布11月的通膨數據,國內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高達6.8%,是1982年6月以來最高的通膨數值,通膨話題再次引發市場熱議。為了更了解通膨對於經濟與股市的影響,筆者特地爬梳了歷史數據,發現1950年這次的高通膨現象,很少被人所提及,但前後這段時間,對台灣的歷史發展影響甚鉅。 Read More
副總統賴清德今天說,疫情推波數位經濟發展,工業4.0推動智慧新時代到來,台灣站在第一島鏈關鍵位置上,直接承受來自中國的壓力,這種狀況下如何把3種壓力,化為台灣經濟成長的助力,應該積極號召國家隊。 Read More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 11 日在官邸和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阿基里諾上將進行會談,提到「進一步推動日美合作進而實現自由且開放的印度太平洋,我們願意為地區和國際社會的穩定而合作」。阿基里諾在 10 日也和防衛省武官最高領導統合幕僚長山崎幸二有過會談。在一連串會談當中,中國對台灣施加軍事壓力改變周邊安全保障的環境也成為了議題。 Read More
美國從2001年10月7日發起的阿富汗戰爭,正式於 2021 年 8 月 30 日結束,美國就這樣結束了史上以來耗時最長的軍事行動。雖然時隔將近2個月,但隨著後續越來越多和更準確的資訊出現,可以讓我們更客觀的評估美軍從阿富汗撤軍這個行動的所帶來的影響和意義。 Read More
共機擾台單日數量頻創新高。總統府昨(5)日發布新聞稿指出,蔡總統接受「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雙月刊邀請,以「台灣力爭民主之路—國際秩序變遷中的一股良善力量」為題撰寫專文,分享永不放棄、堅持民主的台灣模式,並強調儘管世界形勢艱鉅,台灣從未迴避挑戰,已經準備好成為全球良善的力量,在國際舞台上扮演與能力相符的角色。 Read More
美國海軍7日宣布,卡爾文森號(USS Carl Vinson, CVN-70)航艦打擊群已進入南海海域作業,這也是該艦此次巡弋任務中,首次進入南海海域,並將與盟邦合作,維護區域的和平穩定。 Read More
8 月 16 日,美軍太平洋艦隊司令部對外發布最新動態,美國海軍勃克級飛彈驅逐艦希斯金號(DDG-76)與霍華德號(DDG-83)抵達新駐地日本橫須賀,並正式加入第 7 艦隊,後續將執行維護和保護自由開放的印太地區的任務,這也是自 15 日塔利班正式在阿富汗贏得勝利後,美國自阿富汗撤軍後的最新動向。 Read More
日本副首相麻生太郎於 7 月 5 日的演講中表示,中國如果侵犯台灣的話,日本政府將認定這是安全保障相關法所規定的「存亡危機事態」,有可能行使受限的集體自衛權,因此美國、日本一定要一同防衛台灣。學者分析,台灣處第一島鏈關鍵位置,若成破口不只影響全球戰略平衡,日本能源經貿交通線將遭截斷,因此日本已從戰略模糊走向戰略清晰。 Read More
日本防衛省宣布,美國、法國海軍與日本自衛隊將在 5 月 11~17 日,在東海海域和九州演訓基地進行聯合軍事演習,這也是首次在日本本土進行的陸上軍演。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演練除了應對中國在釣魚台和南海的挑釁以外,還包括「城市巷戰」。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