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政府 4 月 17 日公布〈2024 年國家國防戰略〉,將國防重點放在遏制中國以強制手段企圖改變區域平衡。這份長達 80 頁的文件對太平洋安全做出了不樂觀的評估。同時提出大幅增加國防開支以重組澳洲軍隊來應對這樣的局勢。 Read More
如果只看表面,會認為馬英九今年的再度尋根之旅了無新意,甚至也不能理解為何會傳出「傅崐萁率藍委訪中」的消息,更無法認識到,重要的不是下禮拜傅崐萁去不去,而是八月韓國瑜去不去。 台灣的前途始終波折,如同在惡浪之中行舟。舵手固然需在光線指引中前進,但並非只要舵手了解方向,就能平安抵達岸邊。在這條船上,每一個台灣人都有責任。 Read More
美國前副國安顧問博明(Matt Pottinger)及眾議員蓋拉格(Mike Gallagher)聯名在美國「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期刊上撰文強調,美國的抗中之爭必須要取得勝利,而不能只是主導競爭局勢,「沒有什麼能取代勝利」。 Read More
美國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4 月 4 日抵達中國展開近一週的訪中行程,葉倫這回訪中立場比過去強硬,警告中國必須縮減工業生產,以解決電動車、太陽能板及鋰電池產能過剩(overcapacity)等問題。葉倫結束行程後,中國官媒新華社即試圖以彭博評論帶風向,否認有產能過剩傾銷全球的問題。 Read More
經調查,世界各國所屬的軍隊,在過去十年內參與國內政治、公共政策制定的程度,達冷戰後新高。美國外交關係協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CFR)指出,造成此現象的原因眾多,但中、俄兩國在這方面發揮關鍵作用,使軍隊可以發動、維持政變,或以其它方式讓軍隊參與政治。 Read More
美國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今年 7 月訪中前後,中國對內面臨了通貨緊縮、經濟下滑的危機,對外有西方圍堵之勢,可謂內外交迫。原因在於過去的中國崛起,並未負起相應的責任,反而以大國之姿,進行霸權擴張、脅迫其他國家。西方面臨中國時,問題在於無法與中國全面脫鉤,又不能坐視中國非市場作為、經濟脅迫。面對中國,如何精準的去風險化,成為各國重要的課題。 Read More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於本(6)月 18~19 日訪問中國,這是美國外交高層五年來第一次到中國進行訪問,布林肯與中國外交部長秦剛、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王毅進行「坦率、實質、建設性的討論」,並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 Read More
美、加兩國軍艦於 6 月 3 日穿越台灣海峽,行駛自由航行權,中國「蘇州號」052D 驅逐艦以超車方式,加速切入美軍柏克級飛彈驅逐艦「鍾雲號」(USS Chung-Hoon, DDG-93)前方,中艦與美艦距離只有 137 公尺,造成局勢緊張,中國的意圖企圖將台灣海峽內海化,宣示不屬於自己的主權,以對抗各國對於台灣海峽自由航行權的主張。 Read More
自從2018年川普對中國實施貿易制裁以來,中國世界工廠的地位已在崩解。到了2022年10月,美國也對中國實施迄今為止最全面的出口管制,這些管制旨在限制中國獲得先進半導體技術,包括晶片以及半導體製造設備的工具和專業知識。雖然美國在找盟友日本、歐洲共同圍堵中國半導體產業不如預期中的順利,但是世界製造業版圖的變化已啟動,印度、越南、泰國、馬來西亞和孟加拉也正欲掌握歷史機運承接從中國釋出的產能。 Read More
美國五角大廈11月1日證實,隨著跟中國擴張的緊張局勢持續升溫,美國正計劃向澳洲派遣具有核子打擊能力的B-52轟炸機,此舉發出了一個明確的威嚇訊息。澳洲國防部長2日淡化了計劃在澳洲北部對B-52設備進行重大升級的重要性。但此消息引發中國的憤怒,稱此舉破壞了區域和平與穩定。中國還警告可能發生區域軍備競賽。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