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中衝突、中國四處竊盜他國技術的背景下,美國司法部於2018年啟動「中國行動」(China Initiative)阻止中國在美國偷竊技術。不過,行動的實際執行現場卻是充滿各種證據與學術界線認定的困難,也飽受侵權的批評。《自由亞洲電台》2021年10月20日報導美國海洋生物學者史密斯遭聯邦調查局調查一案即是一例。 Read More
為了應對中國在南中國海的海軍擴張主義,澳洲在 AUKUS 協議獲得美國核子潛艇技術,也使位於戰略通道、政治通道的印尼面臨微妙的平衡問題。印尼認為自身的不結盟政策受到挑戰,自家後院的深水通道淪為大國競爭場域,此外印尼更擔心對中國的態度如果拿捏不當,1998 年造成上千人死亡的排華暴動會再度重演。 Read More
歐洲到底會不會和美國一起團結抗中?這是跨大西洋政治當前的熱門話題,幾乎每天被人提起。日前哈佛大學國際關係教授瓦特(Stephen M. Walt)在美國《外交政策》雜誌發表分析文章指出,歐洲是否與美國結盟抗中,不能單純只從民主價值、道德勇氣等角度來思考。 Read More
由於美中關係緊張,中國的環境充滿敵意,哈佛大學原來設置在北京語言大學的哈佛北京書院(Harvard Beijing Academy)將結束,改跟台灣大學建立合作關係在 2022 年夏天成立哈佛台北書院。此舉也是哈佛大學將旗下的中文計畫從中國移往台灣。 Read More
2001 年正當布希政府要將注意力集中在中國時,911 恐怖攻擊給了給中國發揮地緣政治影響力的禮物,讓中國有了 20 年的韜光養晦時機來累積挑戰美國的資本。時至今日,美中對峙已經讓領域、勢力界線模糊,網路、科技、經濟滲透等影響力讓美中兩國的關係已非美蘇冷戰時期的涇渭分明了。 Read More
之前的週日(10 月 10 日)前丹麥總理、前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秘書長拉斯穆森(Anders Fogh Rasmussen)在美國《華爾街日報》發表一篇文章,直言〈歐洲的自滿加劇中國的挑戰〉,批評歐洲國家想在美中之間兩面取巧的策略。 Read More
10月的《經濟學人》指出,外界很難評估中國採取大舉軍機繞台究竟意欲何為。按照往例,中國認為台灣可能要宣布與中國永久分離,或者美台交往太近。《經濟學人》的 9 月「格外惱人」——先是中國和台灣先後提交加入CPTPP的申請,之後有英美軍艦航行經過台灣海峽,然後美英澳三國宣佈結成安全聯盟,那之後中國就不斷派出軍機騷擾台灣。 Read More
美國白宮 2021 年 8 月 20 日表示,拜登提名美國資深外交官暨前國務次卿勃恩斯(Nicholas Burns)擔任美國駐中國大使,如果人事案獲得參議院通過,勃恩斯將前往中國就任已懸缺 11 個月的駐中大使。另一方面,拜登也提名前芝加哥市長易曼紐(Rahm Emanuel)擔任駐日大使。 Read More
人口 2.6 億的印尼目前高度依賴中國製造的疫苗,預計到 2021 年 12 月,中國製的疫苗將佔印尼疫苗供應總量的三分之一。然而,印尼政府武漢肺炎工作小組發言人席蒂(Siti Nadia Tarmizi)8 月 13 日表示,跟第一季相比,第二季中國科興疫苗在預防重症及死亡的效力大幅下降。 Read More
自 2013 年後,習近平正式掌握中國最高權力後,國際既有秩序與價值體系之衝突矛盾日益白熱化,這種對立的態勢日益明顯。而 2018 年迄今的中國與美國乃至世界的衝突態勢更趨尖銳明顯。隨著矛盾的不斷升級,中國對世界其他國家的威脅日益被人們矚目,中國過去隱身在後的一些秘密而不可研說的行動也隨之逐步被揭露。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