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俄羅斯向歐洲輸送天然氣的北溪管線破壞事件,可能是親烏分子所為,不過沒有證據顯示受到烏克蘭政府授意,德國檢方的調查則鎖定疑似烏克蘭背景並使用假護照的六人,但不排除這些跟烏克蘭的關聯是刻意掩人耳目的可能。俄羅斯總統蒲亭,駁斥西方關於「親烏團體」破壞的說法,稱這些「傳屬胡說八道」,並強調北溪管線破壞事件是「國家層級」作為。 Read More
烏克蘭戰爭爆發後七個月(2022 年 9 月),運行在波羅的海的四條北溪管線有三條遭到破壞,元兇與內幕至今不明,是戰事中一大謎團。3 月 7 日美國《紐約時報》引述美方最新情報指出,破壞北溪管道的是一個親烏克蘭組織,成員可能是烏克蘭人或俄羅斯人,或者兼而有之,但沒有證據表明他們受到烏克蘭政府授意或指使。 Read More
挪威情報機構警察安全處(PST)發布報告指出,俄羅斯試圖提高歐洲能源壓力,可能試圖搜集更多關於挪威石油及天然氣的情報,「雖然俄羅斯不大可能在 2023 年對挪威領土展前破壞活動,但若莫斯科有意願升級與北約和西方的衝突,這種情況就可能改變」。 Read More
世界盃足球賽和歐洲議會副議長涉嫌收賄案,讓卡達進入世界新聞鎂光燈下,在此之前,卡達只是外界印象中富裕的波斯灣產油國。但世足的勞工人權問題和歐洲議會貪腐問題,勾起媒體對卡達的好奇心,有愈來愈多卡達在歐洲的活動被揭露出來,其中最引人注意的,就是卡達對歐洲第一經濟體德國的長期投資。 Read More
《產經新聞》2022 年 12 月 30 日報導,透過日烏政府官員證實,日本政府已決定支援烏克蘭將其目前國內 4 座核電廠 15 個俄製反應爐換成美製。日本政府下屬的金融機構將向美國反應爐製造商供應零件的日本企業提供貸款和保險。同時,針對有遭俄軍破壞且正在進行除役工作的車諾比地區,日本政府還將提供測量輻射量和清除受污染土壤的技術。 Read More
歐盟成員國終於就歐盟液化天然氣價格採購上限機制達成政治協議。這項計畫正式名稱為市場矯正機制,規定歐盟主要貿易中心的天然氣價格連續三個工作日超過每百萬瓦時 180 歐元,且連續三個工作日高於全球天然氣價格每百萬瓦時 35 歐元,價格就會受到限制。將自 2023 年 2 月 15 日起實行一年。 Read More
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Gazprom)表示,破裂的北溪一號、二號共三條天然氣輸送管線已經停止洩漏天然氣,壓力已經穩定下來,且有可能透過尚存完好的一條管線恢復輸送天然氣。值得注意的是,這所謂尚存完好的管道是北溪二號的 B 線,而北溪二號因為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遭到德國凍結程序,事實上至今尚未啟用。 Read More
烏克蘭戰爭造成歐洲能源價格飆漲七倍,各國深受其累,挪威是少數自能源危機獲得利潤的國家,現在已經取代俄羅斯,成為歐盟最主要天然氣供應國,賺取大量現金利潤。挪威政府估計今年石油產業的淨收入為 940 億歐元,比去年增加約 650 億歐元。管理石油收益的挪威主權財富基金目前價值約為 1.2 兆歐元。 Read More
上週歐盟執委會向 27 個成員國提出建議,在今年 8 月到明年 3 月之間減少天然氣使用達 15%,以應天然氣供應不穩定的今年秋冬。歐盟成員國可以自行決定是否接納建議,遵從到何種程度也有自主權,但在緊急情況下,歐盟執委會可以讓此等方案具有拘束力。 Read More
歐洲各國試圖擺脫對俄羅斯能源依賴,積極尋找其他能源供應國,至今已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亞塞拜然等國接洽商談,但這些國家都有長年人權侵犯紀錄,只是在需求能源孔急的現在,歐洲國家似乎有忽視人權問題的傾向。例如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元首穆罕默德訪問法國,法國總統馬克宏以國是訪問規格在艾里賽宮接待,這是法國給予外國元首的最高層級待遇。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