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民黨

【報呱全世界】EP229 誰會是下一任日本首相?日本自民黨總裁選舉  ft. 林省吾

日本執政黨自民黨總裁選舉將於 9 月 27 日投票揭曉,而就在現任首相岸田文雄打破派系之後,讓本次選舉的總裁候選人高達 9 位,熱鬧非凡。而這當中最有可能成為下一任首相的會是誰呢? Read More

2 months ago

日本歷年最大規模議員團 雙十訪台以「All Japan」挺台

配合台灣 10 月 10 日雙十節,日本親台派國會議員以歷年最大規模訪問台灣。近年,日本國會議員經常率團訪問台灣,8 月份更有自民黨副總裁麻生太郎訪台。隨著中國的軍事施壓導致台海局勢升溫,和台灣沒有正式邦交關係的日本,正透過國會議員訪台展現支持台灣的意志。 Read More

1 year ago

日本前首相菅義偉帶百人工商團訪印 擴大經濟交流

日本前首相菅義偉於本(7)月 4~7 日訪問印度,並在 6 日與印度總理莫迪會面。日方呼籲印度改善商業環境,以鼓勵企業進入南方世界的大國——印度。這次訪問團非常罕見有來自金融、基礎建設等 54 家公司的 101 位工商業人士隨行。此外,自民黨幾位高層也分別前往東南亞、南美及歐洲展開外交行程。 Read More

1 year ago

日本自民黨「安倍派」參議員團訪台 推動台日執政黨定期國防外交2+2會議

由日本執政黨自民黨參議院幹事長世耕弘成帶領的參議員參訪團在 28 日拜訪總統府並與蔡英文總統進行了會談。雙方針對中國升高緊張局勢的台海問題,確認加強台日合作的必要性,並同意定期舉行台日執政黨之間的「外交國防 2+2」會議。 Read More

2 years ago

時隔19年日本執政黨高層訪台 政調會長萩生田光一繼承安倍遺志

自民黨政務調查會長萩生田光一將於 12 月 10 日訪問台灣。這是自 2003 年當時自民黨政調會長麻生太郎訪問台灣以來,時隔 19 年首次有自民黨高層「黨三役」訪問台灣。預計他將與總統蔡英文等人舉行會談。在台海發生衝突的憂心漸增的情況下,此行的目的在於建立起雙方政府重要人物之間的關係。 Read More

2 years ago

玉山論壇各國踴躍與會 蔡英文:印太新架構不可缺少台灣

由財團法人臺灣亞洲交流基金會主辦的第六屆「玉山論壇」今年恢復實體會議。總統蔡英文於開幕致詞時指出,在建構印太發展新架構上,台灣當然是不可或缺夥伴。紐西蘭前副總理兼外長彼特斯直言,如果有更多像台灣這樣的國家,世界毫無疑問地會變得更美好;前日本首相麻生太郎也強調,絕不允許「以武力片面改變現狀」,這是共同意志。 Read More

2 years ago

因應疫情、安倍遇刺、派系平衡、台海與俄烏局勢 岸田內閣大換血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 10 日,進行內閣重組,成立了第二次岸田內閣。19 名成員內,更換了 14 人,其中 9 人是第一次進入內閣,雖然是大規模換血,但為了處理疫情擴大、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及升溫的台灣局勢等難題,也安排了 5 位過去曾任內閣職務的成員再次入閣,包含防衛大臣濱田靖一、厚生勞動大臣加藤勝信等。 Read More

2 years ago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2011年來台專題演講全收錄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於2022年7月8日不幸遭遇暗殺身亡,身後留下的成就和事蹟不斷令人傳頌。報呱在2021年一篇追憶台灣獨立建國聯盟前主席黃昭堂的專文中,亦曾紀錄下安倍在擔任眾議院議員時期來台灣參與國際研討會的點滴。就在這場由台灣安保協會所主辦的「亞太區域安全與台海和平」國際研討會,促成安倍晉三和蔡英文歷史性的會面,除此之外,安倍前首相亦在本場發表了一場重要的演講。從這篇基調演講中我們可以看到,安倍在 10 年前即擘劃著一個以共同經濟成長為願景的亞洲,其底蘊為串聯推廣台、日共享的自由、民主、基本人權和法治等價值的外交理念。感謝台灣安保協會授權報呱全文刊登。 Read More

2 years ago

賴清德訪日外交突破 安倍晉三曾提醒泉裕泰:「不要讓台灣人感到寂寞」

清德副總統昨(11)日親赴日本,出席安倍晉三的葬禮,並到安倍家中慰問。這是 1972 年日台斷交 50 年以來,日台關係的最大突破,顯示日本現任首相岸田文雄繼承安倍晉三的挺台政策。 日本駐台代表泉裕泰分享,當他派駐台灣前夕,安倍前首相曾提醒他,台灣與日本有特殊歷史關係,行事要特別考慮台灣民眾的感受。 Read More

2 years ago

蔡英文宣佈降半旗悼念 泉裕泰:願安倍晉三與李登輝在天上守候日台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昨(8)日在奈良街頭演說時,遭到一名男子槍擊身亡。安倍晉三長期以來對台友善,在台灣缺乏武漢肺炎疫苗,或是鳳梨突然遭到中國禁止進口時,均運用其影響力協助台灣度過難關。蔡英文總統對於安倍晉三的不幸身亡表示深深哀悼,並宣布全國機關下半旗 1 日,表達悼念與感謝。 Read More

2 years ago